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给水管网设计.

给水管网设计.

目录一、给水系统的布置1、给水系统的给水布置2、给水管网布置形式3、二级泵房供水方式二、给水管网定线三、设计用水量1、最高日设计用水量2、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情况3、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4、计算二泵房、水塔、管网设计流量5、计算清水池设计容积和水塔设计容积四、管材的选择五、管网水力计算六、校核水力计算给水管网课程设计一、给水系统的布置(1)给水系统的给水布置给水系统有统一给水系统,分系统给水系统(包括分质给水系统、分区给水系统及分压给水系统),多水源给水系统和分地区给水系统。

本设计城市规模较小,地形较为平坦,其工业用水在总供水量所占比例较小,且城市内工厂位置分散,用水量少,故可采用同一系统供应生活、生产和消防等各种用水,即使其供水有统一的水质和水压。

鉴于城市规模小,且管道铺设所需距离较长,本设计选择单水源给水系统。

从设计施工费用等方面考虑,单水源统一给水系统的投资也相对较小,较为经济。

综上所诉,本设计采用单水源统一给水系统。

(2)给水管网布置形式城市给水官网的基本布置形式主要有环状与树枝状两种。

树状网的供水安全性较差,当管中某一段管线损坏时,在该管段以后的所有管线就会断水。

而且,由于枝状网的末端,因用水量已经很小,管中的水流缓慢,因此水质容易变坏,环状网是管线连接成环状,某一管段损坏时,可以关闭附近的阀门是和其余管线隔开,以进行检修,其余管线仍能够正常工作,断水的地区可以缩小,从而保证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另外,还可以大大减小因水锤作用产生的危害,在树状网中,则往往一次而是管线损坏。

但是其造价明显比树状网为高。

一般大中城市采用环状管网,而供水安全性要求较低的小城镇则可以猜用树状管网。

但是,为了提高城镇供水的安全可靠性以及保证远期经济的发展,本实例仍然采用环状网,并且是有水塔的环状网给水管网。

(3)二级泵房供水方式综合考虑居民用水情况以及具体地形情况,拟在管网末端设置对置水塔,由于水塔可调节水泵供水和用水之间的流量差,二泵站的供水量可以与用水量不相等,即水泵可以采用分级供水的办法,分级供水的原则是:(1)泵站各级供水线尽量接近用水线,以减小水塔的调节容积,分级输一般不多于三级:(2)分级供水时,应注意每级能否选到合适的水泵,以及水泵机组的合理搭配,尽可能满足今后和一段时间内用水量增长的需要。

依据以上原则,本设计采用二泵房分二级供水。

二、给水管网定线城市管网定线取决于城市的平面布置,供水区的地形,水源和水塔的的位置,街区和用户特别是大用户的分布,河流,铁路,桥梁等的位置,管线一般敷设在街道下,以满足供水要求为前提,尽可能缩短管线长度;形状随城市总平面布置图而定;宜树状网和环状网相结合的形式,且使管线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给水区。

在定线前需熟悉地形图,明确水源、水厂、水塔设计位置以及各大用户的位置,由于管网定线不仅关系着供水安全,也影响着管网造价,因此定线时需要慎重考虑。

水塔应尽量置于城市较高地区。

以减少水塔高度;此外应尽可能靠近大用水户,以便在最大转输时减少水塔至该处的连接管中的水头损失,从而减少水塔高度,水塔在管网中有重要作用,它的目标又很明显,故选择水塔位置时,需考虑防空、整个城市规划及美观等问题。

管网定线的基本原则是:●干管应通过两侧负荷较大的用水区,并以最短距离向用户送水。

●靠近道路、公路,以便于施工及维修。

●利于发展,并考虑分期修建的可能性。

●干管尽量沿高地布置,使管道内压力较小,而配水管压力则更高些。

●注意与其他管线交叉时平面与立面相隔间距的规定与要求。

按照布管原则进行:干管的延伸和二泵房输水到水塔、大用水户的水流方向一致,以水流方向为基准平行布置干管,以最短的距离到达用水户;干管间距500-800米,联络管间距800-1000米;枝状和环状相结合;单管和双管相结合;给水管网定线草图如图所示:(记得加附图)三、设计用水量1、最高日设计用水量:城市最高日用水两包括综合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及职工生活用水及淋浴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未预见用水和管网漏失水量。

①综合生活用水量:城北区近期规划人口8万人,用水普及率预计100%,综合用水量标准采用300L/c ap·d则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Q1=300×80000×100%=24000000L/d=24000(m3/d)②工业企业用水量:由资料知,甲企业用水量(含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为3000m3/d,则Q2+Q3=3000m3/d=34.72L/s③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由资料知:Q4=0。

④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Q 5=(15%--25%)×(Q1+Q2+Q3+Q4),这里取20%,则Q5=20%×(24000+3000)m3/d=5400m3/d。

⑤消防用水量: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该城市消防用水量定额为35L/s,同时火灾次数为2次。

故城市消防用水量为:Q6=35×2=70L/s所以: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为:Q d =Q1+Q2+Q3+Q4+Q5=24000+3000+0+5400=32400m3/d。

取Qd=33000 m3/d2、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情况城市生活用水量变化情况如下表:时间0~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 10~1111~12用水量 1.10 0.70 0.90 1.10 1.30 3.91 6.61 5.84 7.04 6.69 7.17 7.31时间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8~1919~2020~2121~2222~2323~24用水量 6.62 5.23 3.59 4.76 4.24 5.99 6.97 5.66 3.05 2.01 1.42 0.79 根据“用水量计算表”绘制最大日用水量变化曲线(见下图)3、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一级泵站全天运转,流量为最高日用水量的4.17﹪;二级泵站分两级供水:第一级从21时到5时,供水量为1.16%,第二级从5时到21时,供水量为5.67%,最高日泵站总的供水量为:1.16%×8+5.67%×16=100%,从表中可以得知,城市最高日用水有两个高峰:一是早上8:00--12:00,一是下午17:00--20:00,最高时用水量是在上午11:00--12:00,为全天的7.31%。

则时变化系数为Kh=7.31%/4.17%=1.75.故,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为:Qh=Kh ×Qd/86.4=1.75×33000/86.4=668.4L/s。

4、计算二泵房、水塔、管网设计流量由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为33000m3/d,且管网中设置有水塔,则:二泵房的设计供水流量为:33000×5.67%×1000/3600=519.75L/s。

水塔的设计供水流量为:33000×(7.31%-5.67%)×1000/3600=150.3L/s。

5、计算清水池设计容积和水塔设计容积清水池与水塔调节容积计算时间给水处理供水量(%)二级(供水)泵站供水量(%)清水池调节容积计算设置水塔(%)水塔调节容积计算(%) 设置水塔不设水塔(1)(2)(3)(4)(2)-(3)∑(3)-(4)∑0-1 4.17 1.16 1.10 3.01 3.01 0.06 0.06 1–2 4.17 1.16 0.70 3.01 6.02 0.46 0.52 2–3 4.16 1.16 0.90 3.009.02 0.26 0.78 3–4 4.17 1.16 1.10 3.0112.03 0.06 0.84 4–5 4.17 1.16 1.30 3.0115.04 -0.14 0.70 5–6 4.16 5.67 3.91 -1.5113.53 1.76 2.46 6–7 4.17 5.67 6.61 -1.50 12.03 -0.94 1.52 7–8 4.17 5.67 5.84 -1.50 10.53 -0.17 1.35 8–9 4.16 5.67 7.04 -1.51 9.02 -1.37 -0.02 9–10 4.17 5.67 6.69 -1.50 7.52 -1.02 -1.04 10–11 4.17 5.67 7.17 -1.50 6.02 -1.50 -2.54 11–12 4.16 5.67 7.31 -1.51 4.51 -1.64 -4.18 12–13 4.17 5.67 6.62 -1.50 3.01 -0.95 -5.13 13-14 4.17 5.67 5.23 -1.50 1.51 0.44 -4.69 14-15 4.16 5.67 3.59 -1.51 0.00 2.08 -2.61 15-16 4.17 5.67 4.76 -1.50 -1.50 0.91 -1.70 16-17 4.17 5.67 4.24 -1.50 -3.00 1.43 -0.27 17-18 4.16 5.67 5.99 -1.51 -4.51 -0.32 -0.59 18-19 4.17 5.67 6.97 -1.50 -6.01 -1.30 -1.89 19-20 4.17 5.67 5.66 -1.50 -7.51 0.01 -1.88 20-21 4.16 5.67 3.05 -1.51 -9.02 2.62 0.74 21-22 4.17 1.16 2.01 3.01 -6.01 -0.85 -0.11 22-23 4.17 1.16 1.42 3.01 -3.00 -0.26 -0.37 23-24 4.16 1.16 0.79 3.00 0.00 0.37 0.00 合计100.0 100.00 100.00 调节容积=24.06 调节容积=7.59清水池中除了储存调节用水外还存放消防用水,则清水池有效容积W为:W=W1+W2+W3+W4其中:W-清水池总容积m3;W1-调节容积;m3;W2-消防储水量m3,按2小时火灾延续时间计算;W3-水厂冲洗滤池和沉淀池排泥等生产用水,取最高日用水量的10%计算,W4-安全贮量按W1+W2+W3取整后计算。

在缺乏资料时,一般清水池设计容积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20%计算,这里取15%。

故本次设计的清水池容积为:W=33000×15%=4950m3水塔除了贮存调节容积用水量以外,还需贮存室内消防用水量,因此,水塔设计有效容积为: W=W1+W2其中: W1--水塔调节容积W2--室内消防贮备水量,按10分钟室内消防用水量计算。

在缺乏资料时,一般水塔容积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5%--3%至5%--6%计算,城市用水量最大时取低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