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浅谈小学生阅读的重要性
作者:殷惠萍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2019年第06期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里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大多是通过大量阅读得来的。
高尔基在《论青年》中写道:“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书。
”事实的确如此,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单靠课堂上40分钟是完全不够的。
“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只是一个例子,教师要凭这个例子使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因此,教师要及时开展迁移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让学生在持久广泛的阅读过程中耳濡目染,不断积累知识,让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教师该怎样教语文?学生该怎样学语文?大量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语文能力是持久的功夫,是依靠长期读书积淀形成的。
我们从纷繁多样的课外书中可以获取大量的知识,仅仅拘泥于课本则无法扩大知识面,那么课外阅读究竟多重要呢?下面我介绍一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得来的浅陋的见解。
一、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个个故事,一本本书籍,在学生面前展开了无比广阔的美的天地。
从三国时代的《三顾茅庐》到当代伟人邓小平《在大海中永生》;从奥地利《音乐之都维也纳》,到我国敦煌《莫高窟》;从法国短篇小说之王雨果在《船长》中对人性的赞美,到我国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生从中不仅了解到古今伟人、名人的风采,也感受到人类的智慧和才干,认识了世间的善恶美丑,体会到不同时期中外作家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
学生从一篇篇的文本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的同时,也初步形成了一种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初步知道了应当怎样生活、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知道什么东西应该赞美、效法,什么东西应当憎恨、鄙视。
审美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奠定了基础。
二、阅读有利于小学生个性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性格,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教给学生“读会书”,而且要教给学生“会读书”。
即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
针对学生的实际,我采用初读、细读、精读的三步读书法,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读熟、读精来阅读。
让学生知道不能漫无目的地“傻”读,而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