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基本权利(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是我国宪法界定公民资格的依据?()A.出生地主义原则B.血统主义原则C.国籍D.以血统主义为主、以出生地主义为辅的原则2. 人们以是否规定社会经济文化权利为标志,将宪法分为近代意义宪法和现代意义宪法,作为这一标志的是?()A.1787年美国宪法B.1791年法国宪法C.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D.1936年苏联宪法3.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哪一种情况不是公民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条件? ( )A. 公民在年老时B. 公民在患疾病时C. 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D. 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4.关于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属性,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政治权利和自由B、人身自由C、文化权利D、言论自由5. 下列哪项权利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中的政治权利和自由?()A. 出版自由B. 宗教信仰自由C. 平等权D. 批评建议权6. 根据宪法和法律,下列哪项的表述正确?()A、正在劳动教养的人因为无人身自由而不享有选举权B、被取保候审的年满18周岁的公民没有选举权C、精神病患者因为无政治行为能力而自始无选举权D、被判有期徒刑的年满18周岁的公民有投票权(二)多项选择题1. 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下列哪些人可以具有中国国籍?()A.赵某,出生于中国大陆,父亲为美国公民,母亲为中国公民B.钱某,出生于法国,父亲为中国公民,母亲为日本公民C.孙某,出生于柏林,父母双方均为中国公民,1980年移民德国,定居柏林(德国采用出生地主义的国籍原则)D.李某,出生于中国,父亲为无国籍人,母亲也国籍不明2. “二战”后制定的国际人权公约包含下列哪些?()A.联合国宪章B.世界人权宣言C.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公约D.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公约二、多项选择题3. 在我国,公民行使选举权的条件包括?()A.具有中国国籍B.年满18周岁C.未被剥夺政治权利D.无精神障碍4.某村开始了三年一次的村委会选举,推选以下四位村民为村委会主任候选人。
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你认为下列四位村民中哪几位可以被推荐为村委会主任候选人?( )A. 李小波,刚过完17岁生日,初中毕业后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力,田里地里都是一把好手。
可其父亲素有小偷小摸的毛病,去年偷了吕家的一头黄牛被处罚B. 刘光华,23岁,为人忠厚,写得一手好字。
但跟着爷爷学了一些占卜、算卦之类的技术C. 周秋兰,现任村妇女主任,热情大方,精明能干。
只是经常与那些年轻后生嘻嘻哈哈,其丈夫死后,她与比自己小好几岁的小伙子周小满谈恋爱,被老辈人说成是有伤风化D. 丁长生,原为村里的民办教师,因犯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
在服刑期间,他学会了多种果树栽培技术和特种养殖技术。
提前释放回来后便搞起特种养殖和果园开发5. 依据有关法律规定,下列哪项机关所在地周边距离10米至300米内,不得举行集会、游行、示威?()A. 全国人大常委会B. 国务院C. 外国驻华使领馆D. 最高人民法院6.公民行使集会、游行、示威权利时,应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
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依法不予许可的情形?()A. 对社会环境不满意B. 危害国家的统一C. 危害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D. 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三)名词解释1.言论自由2.示威自由3.结社自由(四)简答题1.怎样理解人权与公民权的区别?2.简述我国宪法上平等权的含义和种类3.在我国,限制人身自由应具备哪些法定条件?(考研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4.如何理解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提示:应从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和内容方面来阐述。
答案:(1)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公民依据内心的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的自由。
(2)信仰宗教是个人选择的事情,具体包括如下内容: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种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主要由信仰自由、宗教活动自由、宗教仪式自由构成,有的国家还包括传教自由。
(五)论述题1. 试从宪法规范学角度解析“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条款的含义。
提示:本题考查对宪法关系、人权含义及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理解,应从分析宪法关系入手,确定这一宪法规范的调整对象,判定其属性,然后对该规范所涉及的几个范畴分别予以考察。
答案:(1)宪法规范是用以调整宪法关系的。
在宪法关系中,国家或国家机关始终是重要的参与者,宪法关系既包括社会、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
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规范,不是调整国家机关与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的,任何国家机关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其存在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的权利,其本身没有独立的“权利”需要国家去“尊重”和“保障”。
所以这一规范所调整的是国家与个人的关系。
(2)“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规范,是为国家这一宪法关系的主体设定了宪法义务。
所以,它是义务性规范。
进而,我国宪法第2条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通过制定宪法将权力授予给国家。
所以,宪法为国家设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义务,其实质是人民为国家机关设定这一义务,正当性根据就在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所以,也可以将此宪法规范理解为权利性规范,其完整的表述为“人民要求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3)“国家”的含义:此处的“国家”具体应是指国家机关。
从宪政的角度讲,宪法的基本功能是保障公民的权利和限制与规范政府权力。
在具体的宪法关系上,抽象意义上的国家是不存在的,国家的权力和义务由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具体的国家机关来承担和落实。
同时,国家机关可以独立地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并独立地承担法律责任,有利于宪法的实施和宪法责任的落实。
因此,“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义务主体是政府(国家机关)。
(4)“尊重”的含义:汉语中“尊重”意指“尊敬与重视”。
由此,可对该规范中的“尊重”作出两种理解:①表明国家对人权的基本立场和宪政理念的提升,即以人权的实现为国家权力运作的价值取向,而不再仅单纯地追求社会秩序的稳定性;②国家权力要受到合理的限制,防止国家公共权力对人权的侵犯,从而从国家根本法的角度约束公权对人权的侵害。
在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对那些自由权利,如人身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不需要国家干预即可实现的权利,国家除基于正当事由依法定程序可对其限制外,不得对其限制。
此时,“尊重”意味着“不侵犯”,国家负有不侵犯的消极义务。
因为国家作为义务主体,处于强势地位,如果公共权力对公民的自由权利没有“尊重”之意,公民必将丧失这些权利。
(5)“保障”的含义:宪法条款中的“保障”一词,是指国家运用政权力量来保证相应目标的实现。
由此,在这一宪法规范里,我们可对“保障”作出如下理解:“保障人权”即要求国家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免受来自于国家机关、其他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的侵害与破坏。
对于那些自由权利,如人身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国家不仅自己不能侵犯,还需要在这些权利受到其他社会主体侵犯时为公民提供有效的救济;对于那些需要国家干预才能实现的权利,如受教育权、就业劳动权等,国家不仅不能侵犯,还需要以政权的力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其实现。
所以,“保障人权”是为国家设定了积极义务。
五、案例分析题(一)案例:党的领导方式问题案情:2005年10月18日上午,安徽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秦亚东宣读了省委关于干部任免通知,刘庆强任省环保局局长、党组书记,万静任省环保局巡视员,免去万静同志省环保局副局长职务。
这就是所谓的“安徽省委(组织部)对行政官员的任免案”。
问题安徽省委组织部是否有权直接任免行政官员?如何理解党对国家机关的领导?参考结论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尤其产生人民政府。
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除包括正副职负责人外,一般包括各级政府的组成部门的正职负责人。
在中央层次,人民政府是国务院,一般是全国人大根据国家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再根据总理的提名决定各部委正职负责人的人选。
在地方,根据《地方组织法》的规定,是由地方人大选举产生政府正副职负责人,而对于政府部门正职负责人的产生则授权县级以上地方人大常委会。
也就是说,地方政府组成部门正职负责人的任免权归于同级人大常委会。
因此,只有地方人大常委会经过法定程序,才能任免地方政府组成部门的正职负责人。
很显然,本案中的安徽省委组织部的对安徽省环保局的人事任免决定违反了《地方组织法》的相关规定。
在法律上说,是一种无效的行为。
(二)案例公民住宅权案情:2002年8月18日晚,陕西延安宝塔区万花乡派出所接到群众电话举报,称其辖区内一张姓居民家中正在播放黄色录像,所里马上派出了4名民警前去调查。
11点左右,民警敲门说要看病,张某的父亲在前屋睡觉,听见敲门,就起身开门,刚把门上面的插销拉开,门下面的暗锁还没来得及拉,就有四个人撞进来,把他推倒在靠墙的滑椅上,然后直奔张某夫妇的卧室。
这四个人当时都没有穿警服,也没有出示警官证和搜查证。
当时屋里还亮着暗灯,一名民警说:“有人举报你们看黄碟,快起来!”当时夫妇二人都没有穿衣服,他上来就揭开被子,同时另外两个人去取碟,要抱走电视机和影碟机。
张某下床阻止,另外一名民警就把他反剪着手抓住头发按在床上。
两民警对张某一阵乱打,张某挣扎中好不容易挣脱了一只手,抄起窗户旁一根约1米长的棍子抡了起来,打伤了民警尚继斌的左手。
李某(张某之妻)见几个人打自己的丈夫,就胡乱套上衣服上去拉架。
这时其中一名警察叫来了万花派出所所长贺宏亮。
李某说,她是事后才知道他就是所长的。
贺宏亮等四个人将张某带出了卧室。
在这期间,张某的父亲一直被来人挡在卧室外面,见自己的儿子被带走就上去阻止,也被一起带走。
2002年8月18日,万花山派出所向张某出具了《现场扣押物品清单》和《延安市公安局宝塔分局暂扣款收据》。
《清单》上写着:2002年8月18日在万花乡查处传播淫秽物品一案,经现场清理对张某本人的下列财物进行扣押。
《收据》内容为:张某,你因阻碍公务问题,现决定对你暂行扣款壹仟元,必须在当日将所扣款项交万花派出所。
在交了1000元钱之后,张某被放回家,同时也领回了自己的电视机、影碟机。
张某的妻子告诉记者,当初对方要其交3000元钱,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对方最终同意他们只交1000元。
2002年8月22日,宝塔公安分局决定对张某打伤民警的行为以妨碍公务罪立案,并由分局治安大队调查。
10月21日下午两点,宝塔公安分局治安大队的两名警察以“调查案子”为由突然将张某从小诊所带走,随后以“涉嫌妨碍公务“将其刑事拘留,此时,距8月份的“黄碟事件”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
月28日,宝塔公安分局向宝塔区人民检察院提交材料,报请检察院批准逮捕张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