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3_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方法

33_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方法

学案33 区域特征和区域发展阶段分析方法 [目标定位] 区域特征就是指某特定区域内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经济、人口、城市等)综合作用形成的综合地理特征,既有对区域内地理事象的描述,也有对其成因的解释。

应掌握区域特征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分析法和比较法。

一、区域特征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某地区的区域特征。

区域特征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的,需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上来认识。

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主导因素,例如气候酷寒是南极洲区域特征的主导因素,它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其他自然特征(地势高、烈风、淡水资源和风能资源丰富等)和人文特征(无常住居民)。

例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4)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10年来,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

(5)分析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区域地理特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例2下表是“我国两个不同地区的相关资(1)试对A地形单元气候农田类型作物熟制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三熟主要粮食作物(2)A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什么?(从土壤方面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保持和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看,B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三、区域特征对比例3读“安徽省和河南省地图”,结合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安徽省是我国农业生产大省,2008年粮食产量突破600亿斤,是继河南省、山东省、江苏省、黑龙江省之外的又一个粮食总产超600亿斤的产粮大省,从自给不足到“中部粮仓”——安徽粮食30年增产300亿斤。

材料二河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双汇”“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

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

(1)与河南相比,安徽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材料概括河南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安徽、河南两个农业主产省近年来受旱灾影响较大,试分析其原因与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一不同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以美国东北部为例分析一个区域的发展阶段典例导入1.下图1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城市分布图”,图2是“该地区1976年~2008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图1(1)简述该地区地形的基本特征。

(2)说出该地区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及其区域发展特征。

(3)乙地许多农民通过征地变成了市民,住上了楼房,但有些人仍喜欢养鸡、种菜,甚至在小区的草坪上种植蔬菜。

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哪些?(4)该地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现已出现“民工荒”等问题。

你认为该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出路在哪里?考点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特点典例导入2. 区域的发展由初期开发到成长壮大,随着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城市和工业区不断地向外扩展,人地关系越来越复杂,从相对协调走向日趋紧张、企业老化、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升高,环境问题也接踵而来,使区域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

为此,需要通过转型、调整,以寻求新的发展,使区域经济获得再生。

据此回答(1)~(2)题。

(1)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B.不协调→协调C.协调→不协调→协调D.协调→不协调(2)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A.A-B-C B.B-C-A C.C-A-B D.B-A-C疑难剖析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特点(3)转型阶段(4)再生阶段2.区域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变化一般来说,传统的农业区域,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下降迅速;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区域发展前期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上升,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步超过第二产业,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在区域经济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之后,先进科技就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方法技巧: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关系,需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进行。

1.横向即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

2.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模式如下所示:1. (2013高考题山东卷)(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巴西盛产甘蔗,产量居世界首位。

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巴西甘蔗产量达5.6亿吨,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生产乙醇,是世界第二大乙醇生产国,该国近半数汽车使用乙醇汽油。

图为巴西及周边区域图。

(1) 分析巴西大量生产乙醇的主要原因。

(6分)(2) 有人建议我国借鉴巴西的经验,以甘蔗或粮食作原料生产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试分析其利弊。

(6分)2.(2013高考题四川卷)(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8是甲国地图。

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图8(1)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

(6分)(2)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

(6分)(3)分析A城成为该国服装生产中心的主要区位因素。

(8分)材料二 2012年7月甲国决定修建沟通太平洋与加勒比海的水闸式运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