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遮阳技术要求编

建筑遮阳技术要求编

《建筑遮阳技术要求》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7]127号文件“关于印发《2007年建设部归口工业产品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提出了《建筑遮阳技术要求》标准的编制计划。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建筑遮阳对于节约建筑空调、采暖用能源、减少夏季高峰用电、提高居住生活舒适度,能够起到重大作用。

公共建筑及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均对建筑遮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本标准对所有建筑遮阳产品的各项基本技术性能要求做出规定,对于规范建筑遮阳产业的发展十分必要。

1.2 主要工作过程
2007年7月12日,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在北京召开了《建筑遮阳技术要求》编制工作启动暨第一次工作会议。

标准定额司杨榕副司长和标准定额研究所李铮副所长到会并发表讲话。

杨榕副司长强调了制订建筑遮阳标准对于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他说,这次安排确定的标准《建筑遮阳技术要求》是遮阳系列标准中顶端的一个标准,非常重要,一定要认真编好。

产品标准对工程标准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进度要提前一步,留出衔接接口。

中国在建筑遮阳产品基本性能方面,缺乏研究工作基础。

为此,组织了对国外建筑遮阳标准的调研,收集到欧盟建筑遮阳产品的系列标准资料。

接着对欧盟建筑遮阳产品标准进行翻译校对,在此基础上整理归纳调整,形成《建筑遮阳技术要求》初稿。

将此初稿发出征求意见修改后,2008年6月13日在北京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召开第二次编制组工作会议,讨论对该初稿的补充修改,然后编出《建筑遮阳技术要求》征求意见初稿。

随后又征集到一批意见建议,经整理充实后,于2008年11月6日在北京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召开第三次编制组工作会议,对该文稿进行补充修改。

接着又于2008年12月6日在北京召开了6位有关专家的专门会议,再次对文稿逐字逐句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本征求意见稿。

此外,2008年7月6日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上海召开的建筑遮阳产品标准协调会上,本标准编制组介绍了编制《建筑遮阳技术要求》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内容,在经过认真讨论后确定,对遮阳产品所用主要材料的基本要求由本标准作出规定。

1.3 主编与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与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为主编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涂逢祥、白胜芳、陆津龙。

由于本标准牵涉范围十分广泛,编制工作相当繁杂,邀请了一批专家合作起草修改本标准,并反复多次征求到不少专家和单位
的意见建议,其中做出了较多贡献的专家还有:杨仕超、许锦峰、张树君、张振善、段恺等。

2编制本标准的意义与标准的编制思路
2.1编制本标准的意义
建筑遮阳对于节约能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重要作用。

中国建筑遮阳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建筑遮阳产品种类极为繁多。

为保证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必须对建筑遮阳产品的基本性能,特别是与使用安全有关的性能作出明确规定。

2.2编制思路
欧盟国家建筑遮阳应用十分广泛,而且历史悠久,建筑遮阳标准已经成为系列,其中有三个最主要的标准与本标准的范围一致,而且其中的规定均属于基本的性能要求,因此在编制本标准时主要参照欧盟的三个遮阳产品标准,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并根据我国编制产品标准的规定做了调整补充。

还充实了对遮阳产品所用的主要材料的要求。

3本标准主要内容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分类;材料;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其中在“材料”章中包括金属、织物、塑料和木材;在“性能要求”章中包括抗风性能、抗雪荷载性能、耐积水荷载性能、
操作力性能、误操作、锁定机构的阻力、机械耐久性能、霜冻条件下操作、抗冲击性能、电动装置。

4本标准产生的效益
欧洲遮阳组织的研究结论认为,一般情况下,对制冷能耗来说,设置遮阳对纬度较低的地区能耗需求降低较多;对采暖能耗来说,设置遮阳对纬度较高的地区能耗需求降低较多。

总体平均,在欧洲采用遮阳可以节约空调用能约25%,节约采暖用能约10%。

中国夏天比欧洲要热得多,而冬天还比较寒冷。

且房屋保温隔热质量总体上要比欧盟国家为差。

因此采用建筑遮阳的节能效果会比欧洲国家更好,采用建筑遮阳总体上可以节约空调用能25%以上,节约采暖用能10%以上。

由于有遮阳产品标准的保障,我国发展遮阳必将取得巨大的节能、减排和提高生活舒适性的多重效益。

我国遮阳产品已远销欧美和中东国家,每年出口价值若干亿美元,本标准的出台,必将为我国遮阳产品出口提供质量保证。

5本标准先进程度
本标准涵盖了欧盟的三个最主要的遮阳产品标准,与欧盟标准主要内容基本一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为执行《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公
共机构节能条例》,以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重要产品提供质量和安全保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