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音频素材的简单加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使用插入音频文件。
过程与方法:可以通过键盘上的删除键删除不需要的音块。
情感与价值:通过学习音频素材的加工让学生更懂得计算机的用途。
难点和重点:是数字音频的录制、格式转换和基本编辑,难点是数字音频的特殊效果处理。
教学过程:
一、什么叫数字音频
音频指的是对声音的数字化采样后形成的数据,由于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所以记录声波的文件又被称为波形文件。
二、音频的相关概念
1、采样频率和采样位数
数字音频是对模拟声音信号每秒上千次的采样,然后把每个样值按一定的比特数量化,最后得到标准的数字音频的码流。
每秒采样的频率就是采样频率,而每次采样后保存的数值的比特数就是采样位数。
对CD音质的信号来讲,每秒要44100次的采样,每个样值是16比特的量化,而立体声CD音质信号,它每秒的码流是44.1K×16×2≈1.4Mbit/S。
这样高的码流和容量,对于数字音频的存储、处理和传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音频压缩
对音频的压缩理论,是从研究人耳的听感系统开始的,首先第一个特点是人耳对各频率的灵敏度是不同的,在2K~4K频段,很低的电平就能被人耳听到,其他频段时,相对要高一点的电平才能听到,这就是说在听觉阈值以下的电平可以去掉,相当于压缩了数据。
第二个特点就是频率之间的掩蔽效应,其
实就是指人耳接收信号时,不同频率之间的相互干扰。
常见的音频压缩算法有MPEG、PCM、Dolby Digital
3、声道和音轨
音轨(track)的概念非常广,可以认为,音轨即是存储着逻辑上并行播放的声音的轨道。
比如说一首CD音乐就是一条音轨。
VCD、DVD播放的时候都有一条和视频一起播放的音轨。
声道则是音轨上的声音流,一条音轨上可以有多条声道,只是这些声道是同时播放的。
所谓的立体声,就是至少有两个声道的音轨。
4、音频编辑
音频的采集可以通过声卡的捕捉得到,即通过话筒把声音录进电脑中,也可以到网上搜索得到。
而声音的编辑,即通过裁剪、叠加、伴奏、加工、调速等等方法从而得到新的声音效果的过程。
5、常见的音频格式:
1)CD-DA
最常见的CD音轨格式。
在CD机和电脑上都能正常播放。
2)wav
微软的标准声音格式。
WAVE文件可以被存为立体声或单声道,8位或16位音响文件。
同时它的采样频率也可调整。
因为WAVE文件是以声音的波形来表示声音的,体积奇大,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应把它转换为其它格式。
3)mp3
MP3是MPEG-1 LAYER3的简写,在网上非常流行。
4)ra
ReadAudio公司的拳头产品。
如今已变为网上在线收听的标准,它将音频文件大大压缩,然后再以20kbps左右的速率实时播放。
5)vqf
它是YAMAHA公司购买NTT公司的技术开发出的一种音频格式,它的优势在于压缩比很大的时候声音的失真程度却很小,虽然现在还不像MP3那样流行,但它的潜力不可估量。
6)midi
乐器数字接口(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的缩写,实质是一个通过电缆将电子音乐设备连接起来的协议。
这一协议就是向有关设备传送数字化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