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二、票据诉讼程序的概念及其特征
三、票据诉讼程序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票据诉讼的提起
一、提起票据诉讼的要件
二、票据诉讼中的“禁止反诉”规则
第三节票据诉讼的审理
一、不经开庭审理驳回诉讼
二、票据诉讼中的程序转换
三、票据诉讼中的证据
四、票据诉讼中的判决
五、票据诉讼的审理期限
六、票据诉讼中的判决后程序
第二十七章海事诉讼程序
第七节海事非诉程序
一、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程序
二、债权登记与受偿程序
三、船舶优先权催告程序
第二十八章跨国诉讼程序
第一节跨国民事诉讼程序概述
一、跨国民事诉讼的概念
二、跨国民事诉讼的立法体例
三、跨国民事诉讼程序的国际“协调化”
四、跨国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跨国民事诉讼的管辖
第一节共同诉讼
一、共同诉讼概述
二、共同诉讼的构成要件
三、共同诉讼的形态
四、必要共同诉讼人的内部关系
五、我国必要共同诉讼制度的完善
第二节 第三人诉讼
一、第三人概述
二、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三、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四、我国第三人诉讼制度的完善
第十四章群体诉讼和公益诉讼
第一节 群体诉讼
一、群体诉讼的概念
二、群体诉讼和共同诉讼的联系和区别
二、当事人的特征
三、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能力与民事诉讼行为能力
四、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
五、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的承担
第二节 当事人适格
一、当事人适格的概念
二、当事人适格的判断
三、非正当当事人及其变更
第三节 诉讼代理人
一、诉讼代理人的概念和特征
二、法定诉讼代理人
三、委托诉讼代理人
第十三章共同诉讼和第三人诉讼
第五节撤诉、缺席判决和延期审理
一、撤诉
二、缺席判决
三、延期审理
第六节诉讼中止和诉讼终结
一、诉讼中止
二、诉讼终结
第七节审理笔录与审理期限
一、审理笔录
二、审理期限
第八节民事判决、裁定、决定
一、民事判决
二、民事决定
三、民事裁定
第二十一章简易程序与小额诉讼程序
第一节简易程序概述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二、简易程序的法理基础
三、简易程序的法律规范
四、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五、程序选择权和程序转换
第二节简易程序的特点和具体程序规定
一、起诉与答辩方式简便
二、受理案件的程序简化
三、审理前的准备方式简化
四、审判组织采用独任制
五、传唤方式灵活
六、开庭审理程序简化
七、宣判与裁判文书方面的特点
八、审理期限较短
第三节小额诉讼程序
一、小额诉讼程序的概念和特征
一、证据资格
二、证明力
第三节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
第四节民事诉讼证据种类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证人证言
五、当事人陈述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笔录
第五节民事诉讼证据的调查、收集与保全
第六节民事证据规则
一、排除规则
二、补强证据规则
三、最佳证据规则
四、传闻规则
五、经验规则
第十六章民事诉讼证明
第一节证明对象
一、海事强制令的概述
二、申请海事强制令的管辖
三、申请海事强制令的条件
四、海事强制令的程序
第五节海事担保
一、海事担保概述
二、海事担保的提供
三、减少、变更或取消担保
四、海事担保的责任
第六节海事审判程序
一、海事审判程序概说
二、船舶碰撞案件诉讼程序
三、共同海损案件诉讼程序
四、海上保险人行使代位请求赔偿权程序
第三节地域管辖
一、地域管辖概述
二、普通地域管辖
三、特别地域管辖
四、专属地域管辖
五、共同管辖和选择管辖
六、网络地域管辖
第四节裁定管辖
一、裁定管辖概述
二、移送管辖
三、指定管辖
四、管辖权的移转
五、管辖权异议
第五节协议管辖
一、协议管辖概述
二、协议管辖的条件
第十二章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
第一节 当事人概述
一、当事人的概念
第三节再审程序的审理
一、再审案件的审理法院
二、再审案件的审判组织
三、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
四、再审案件的裁判
第二十四章诉讼调解程序
第一节诉讼调解概述
一、诉讼调解的概念
二、诉讼调解的制度特征
三、诉讼调解与其他调解的共性与差异
四、诉讼调解制度的滥觞与现状
第二节诉讼调解的原则
一、自愿原则
二、事实清楚、是非分明原则
三、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群体诉讼制度概述
四、我国群体诉讼制度的完善
第二节 公益诉讼
一、公益诉讼的概念和渊源
二、两大法系主要国家公益诉讼概述
三、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现状和展望
第十五章民事诉讼证据
第一节民事诉讼证据概述
一、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二、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
第二节民事诉讼证据的证据资格与证明力
第二节宪法诉权说:现代诉权理论
一、宪法诉权说的基本特征二、现代诉权的基本功能
第三节诉权的“四化”问题
一、诉权的人权化二、诉权的宪法化三、诉权的国际化四、诉权的实效化
第四节诉权与相邻概念的辨析
一、诉权与民事实体权利二、诉权与诉讼权利
第五章民事诉讼模式
第一节民事诉讼模式概述
第二节民事诉讼模式的比较
一、两大法系国家的民事诉讼模式二、两大法系国家诉讼模式的优劣比较及发展趋势
三、合法原则
四、及时原则
第三节诉讼调解的程序
一、诉讼调解的开始
二、诉讼调解的过程
三、调解书
第四节调解协议的效力
一、调解协议生效的时间
二、调解协议效力的内容
第五节诉讼调解的实践
第四编特殊诉讼程序
第二十五章人事诉讼程序
第一节人事诉讼程序概述
一、人事诉讼程序的概念和特征
二、人事诉讼的案件类别
三、人事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
二、二审裁定
三、二审的其他处理方式
第五节关于第三审程序
一、我国审级制度的发展与现状
二、第三审程序的构建
第二十三章再审程序
第一节再审程序原理
一、再审程序与既判力
二、再审程序的功能与特征
三、我国的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节再审程序的发动程序
一、人民法院行使审判监督权发动
二、当事人申请再审发动
三、检察机关行使法律决监督权发动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第一编民事诉讼基本理论
第一章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第一节民事纠纷及其解决机制
一、民事纠纷二、公力救济三、自我解决四、调解解决五、仲裁解决六、诉讼解决
第二节各种解纷机制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民事诉讼的目的论
第一节民事诉讼目的论概述
一、民事诉讼目的的概念二、民事诉讼目的之特征
第二节民事诉讼目的诸学说
一、处分原则的含义
二、处分原则的内容
三、处分权与审判权的关系
四、我国民事诉讼处分原则存在的缺陷与完善
第十二节支持起诉原则
一、确立支持起诉原则的意义
二、支持起诉的条件和方式
三、支持起诉原则的理论争议
四、支持起诉原则与法律援助
第十三节诚实信用原则
一、诚实信用原则确立的依据
二、诚实信用原则具体适用的形式
第十章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与特征
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第二节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体系与分类
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体系
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分类
第三节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
一、审判独立的基本含义
二、我国审判独立的特点及完善
第四节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基本含义
第七章诉讼标的
第一节诉讼标的理论的历史演进
一、旧实体法说
二、诉讼法说
三、新实体法说
四、诉讼标的相对性学说
五、诉讼标的理论在中国
第二节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的诉讼标的
一、诉讼标的的含义
二、诉讼标的与诉的识别
三、诉讼标的的功能
第八章民事诉讼中的检察监督
第一节我国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概述
一、民事检察监督的立法规定简介
二、平等原则的含义
三、对于平等原则的理论争议及其完善
第八节同等与对等原则
一、同等原则
二、对等原则
第九节法院调解原则
一、我国调解制度的变迁
二、调解原则的主要内容
三、调解原则理论探讨与完善
第十节辩论原则
一、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辩论原则的含义
二、我国辩论原则与大陆法系辩论主义的区别
三、完善我国辩论原则的途径
第十一节处分原则
第四节公开审判制度
一、公开审判制度的概念
二、公开审判制度的内容
三、公开审判制度的例外
第五节两审终审制度
一、两审终审制度的概念
二、我国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的立法
三、有关我国审级制度的讨论
第十一章管 辖
第一节管辖概述
一、管辖的概念
二、管辖的分类
第二节级别管辖
一、级别管辖概述
二、级别管辖的划分标准
三、级别管辖标准的实践把握
二、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特征
第二节我国民事检察监督理论研究中的几个争论问题
一、检察监督与私权自治
二、检察监督与独立审判
三、检察监督与司法公正
四、检察监督与生效裁判的既判力
第三节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