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卷命题学校:大悟一中命题教师:付德鑫朱文涛审题学校:汉川一中考试时间:2020年11月19日下午试卷满分:100分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整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单项选择。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
读黄河流域图,回答1~2题。
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区域内部没有差异性C.利用综合指标和方法划分的D.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空间单元,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2、图中乙、丙、丁三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依次是()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的减少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C.气候干旱、水土流失、海洋污染D.水土流失、海洋污染、荒漠化下图为北纬30°附近部分区域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三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地均受季风气候的影响B.三条河流的丰水期在季节上不一致C.三地河口处地势低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D.三地的自然带均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4、关于三地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农作物都有棉花B.都有丰富的水资源,水力资源C.修水库是三条河流开发的核心,可以获得综合效益D.人口稠密,城镇集中,城市化水平居世界前列水闸是建在河道、渠道及水库、湖泊岸边,具有挡水和泄水功能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
关闭闸门,可以拦洪、挡潮、抬高水位,以满足上游取水或通航的需要;开启闸门,可以泄洪、排涝、冲沙、取水或根据下游用水需要调节流量。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的河流水系分布图”及“区域内不同功能的水闸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区域河道迂回曲折,其形成原因是( )A.河流落差大,侧蚀作用强B.地表崎岖,地形对河流流向限制C.平坦开阔地区长期凸岸堆积,凹岸侵蚀D.低洼地区长期右岸侵蚀、左岸淤积6、右图中水闸的作用与利用方法是( )A.关闭丙水闸可大大减轻河流和洪水压力B.开启排水闸排涝前,先关闭拦河闸效果较佳C.开启进水闸引水前,先开启乙闸效果较好D.河流洪水压力大时,宜开启排水闸排涝2020年疫情期间,为了防疫需要大部分民众居家自我隔离,平时车水马龙的城市变得静穆起来。
2月22日清晨,武汉某护士骑共享单车上班,发现行道树的影子刚好与街道垂直。
读图回答下列7~8题。
7、该护士扫码摩拜单车主要使用了那些地理信息技术()A.GPS RSB.GIS RSC.GPS GISD.数字地球 GPS8、该街道的走向是()A.东南-西北方向B.正南-正北方向C.正东-正西方向D.东北-西南方向读热带雨淋土壤肥力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9~10题。
9、热带雨林被称为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热带雨林土壤贫瘠的原因是()①热带雨林属于常绿林,枯枝落叶少②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多,雨水淋溶作用强③热带雨林生物循环旺盛,生物残体很快被生物分解④植被生长迅速,表层积累的营养物质很快被植物根部吸收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0、B处土壤肥力增加是当地一种典型的农业活动造成的,按照生产投入的多少分类来看,下图与该农业活动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美国商品谷物农业B.热带橡胶种植园C.热带游牧业D.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下图为我国西北某沙漠腹地绿洲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若图中a所在区域为绿洲外围的边缘地带,为了防止沙漠入侵,a b c 三地具体的生物措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A.农田防护林、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封沙育草B.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封沙育草、农田防护林C.农田防护林、封沙育草、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D.封沙育草、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农田防护林12、图中甲、乙、丙三处盛行风向对应正确的是()A.甲-西南风、乙-西北风、丙-东北风B.甲-东北风、乙-西北风、丙-西南风C.甲-西南风、乙-东南风、丙-东北风D.甲-东北风、乙-东南风、丙-西南风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大量泥沙在下游平原淤积,河床高出两岸地面,形成悬河。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如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下图示意黄河下游悬河剖面。
据此完成下列13~15题。
13、黄河下游河段形成的悬河对于流域的影响是()A.补给水源消失B.流域面积变大C.成为分水岭D.呈羽状水系14、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
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洪水期集中放水B.枯水期集中放水C.洪水期持续放水D.枯水期持续放水15、黄河近年来入河泥沙减少,对下游悬河的影响()A.河床降低B.流程变长C.冰期变短D.侧蚀增强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四小题,共55分)16、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题目。
(14分)徐老陈醋是山西省的地方传统名产,其酿制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徐老陈醋以当地种植的红高粱为主要原料,以井水为酿造水源,经蒸料、发酵、熏醅、水淋而成新醋,再通过“夏季伏晒”和“冬季抽冰”的陈酿过程,剔去醋中水分。
大同素有“中国煤都”之称,近年来煤炭产能过剩,由资源型城市慢慢变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
当地政府痛定思痛,借鉴国内外经验,走出了一条城市转型升级之路。
(1)分析山西老陈醋品质优良的有利条件。
(4分)(2)分析大同煤炭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6分)(3)大同市为了避免陷入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困境,可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4分)17、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题目。
(16分)材料一塔里木盆地的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50mm,地表气候干燥,风化作用强,水源短缺;以前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当地居民大量在a河中游河谷地区开垦耕地,引水灌溉,引发下游绿洲地区出现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专家的指导下,当地居民合理分配河流水资源,并种植一种耐旱的植物—沙拐枣,它是5~7月开花,6~8月结果,11月落叶,地下根系发达。
生长沙拐枣的地方往往形成小沙包,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示意图。
材料二右图为塔里木盆地传统的民居,该建筑由夯土或者岩石建成,有墙厚、窗小、顶平、南部墙上有天窗的特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地居民在a河中上游大量引水灌溉对下游绿洲地区自然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6分)(2)分析沙拐枣对当地荒漠化的防治作用。
(4分)(3)结合当地民居特色分析其反映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及作用。
(4分)18、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题目。
(12分)亚马逊河全长6440公里,为世界第二长河;流域面积691.5万Km²,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
从水系发源地起,全长约6,751公里,河口宽达240公里,泛年平均径流深度1200毫米,悬移质含沙量为0.22kg/立方米;,输沙量为9亿吨。
丰水年时,中游马瑙斯附近河宽5公里,下游宽20公里,河口段宽80公里,河口呈喇叭型海湾,宽240公里。
河口附近渔业资源丰富。
下图三图分别是为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示意图、亚马孙河口浅海大陆架水深示意图、莱茵河示意图。
读图,分析下列问题(1)分析亚马孙河口大陆架附近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6分)(2)分析比较亚马孙河与莱茵河河流航运价值的异同点。
(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5分)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岷江上游,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留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古代水利工程。
战国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借鉴前人的治水经验,与其子率众人兴建都江堰。
他们巧妙地利用岷江出山口的特殊水文和地形特点,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灌溉需水量等问题,化水患为水利。
图示内江通过宝瓶口连接成都平原,外江汇入长江。
下图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
(1)简要分析都江堰内外江在枯水期引水灌溉,丰水期泄洪排淤的原理。
(5分)(2)飞沙堰和离堆是为进一步解决内江泥沙淤积以及洪水期泄洪而设计的,请简述其如何“飞沙泄洪”。
(4分)(3)简析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