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系统设计
三、 设计原理
(一) 望远镜外形尺寸设计
光学望远镜是最常用的助视光学仪器,常被组合在其它光学仪器中。望远镜之所以能看见 很远的物体,主要是内部核心部件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以开普勒望远镜例,当远 方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经过物镜后,在物镜焦点外距焦点很近的地方,得到天体的倒立、缩小 的实像。目镜的前焦点和物镜的后焦点是重合在一起的,所以实像位于目镜和它的焦点之间离 焦点很近的地方。所成实像对目镜来说物体,再经过目镜成像为一正立放大的虚像。这样,当 我们对着目镜进行观察的时候,所看到的是天体的倒立、放大的虚像。
5) 目镜的视场角 2'
tan ' tan 20 tan1.667 ' 30.202 3012' 2' 6024
6) 出瞳距 lz
物镜
目镜 出瞳
R
O
L
lz
孔径光阑选在物镜框上,轴外光束的主光线通过物镜中心 O,假定在目镜组的投射高为 R:
R目 Rz lx tan 1.5 15.75 tan 3020 10.667mm D目 2R目 21.334mm
目镜
出瞳
R目
lz
8) 望远镜的分辨率
由望远镜分辨率与视放大率关系式:
60'' 60'' 3'' 20
9) 目镜的视度调节量
根据透镜成像性质,望远镜系统应该是一个把无限远物体成像在无限远的光学系统。因此 仅采用一个透镜是不够的,它只能将无限远物体成像在像方焦平面上,必须再加上第二个透镜, 将其焦平面上的像作为第二个透镜的物,成像在无穷远处,达到望远的目的。一般把前面的透 镜称为物镜,后面的透镜称为目镜。当用在观测远物体时,物镜的像方焦点和目镜的物方焦点 重合,光学间隔Δ=0。这样平行光射入望远系统后,仍以平行光射出。
视度的调节范围一般为 SD= 5 视度。则目镜的轴向移动量 x 等于
x f‘目2 SD f目 2 5 152 mm 1.125mm
x'
1000
1000
(二) 物镜组与目镜组的选取
1. 物镜组主要参数 1) 主要结构形式及需要消除的相差类型
物镜的光学特性主要有三个:焦距
tan R
L
tan( ' ) R
l
' z
tan()
l
' z
tan( ' ) L
l
' z
tan() tan()
L
L
315 20
15.75mm
7) 目镜口径 D目
目镜的视场角 2 ,以及出瞳直径 2 R z 限制了目镜的口径,据此计算:
第 5 页 共 16 页
一、 设计目的及意义
运用应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目 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原理设计。了解光学设计中的 PW 法基本原理。
二、 设计内容
设计一个可见光望远镜系统,它的光学性能已知参数: 物镜与目镜之间的距离 L=315nm 望远镜放大的倍数 Γ= 物方视场角
第 3 页 共 16 页
dx dl
= dx = dl
望远镜系统的视放大率的垂轴放大率、轴向放大率都与共轭面的位置无关。
5) 望远镜系统的极限分变角
由于人眼的极限分辨角为 60″,所以为了使望远镜所能分辨的细节也能被人眼分辨,则望
远镜的视放大率和它的极限分辨角 应当满足 =60″。所以若要求分辨角减小,视放大率
f物
D 、相对孔径
f物
和视场 2ω。
其中
f物
=
D f目 ,相对孔径
f物
,当
f物
和 D 确定之后,物镜的相对孔径也就确定了。
相对孔径越大,光束和光轴的夹角就越大,像差也就越大。为了校正像差,必须使物镜的结构复杂化。又由于物镜视场tan
tan
,
即目镜的视场角。一般望远镜物镜的视场都不大,
四、 设计总结....................................................................... 14 五、 参考文献....................................................................... 14
=
f x
=-
x f
1
望远镜系统的垂轴放大率与 的关系: =
3) 望远镜系统的角放大率
理想光学系统的角放大率 定义为像方孔径角 u′的正切与物方孔径角 u 的正切之比
tan u
= tan u 望远镜系统的角放大率 =
4) 望远镜系统的轴向放大率
理想光学系统轴向放大率 定义为:
315
f‘物 f目’
20
f
f‘目
’ 物
15mm 300mm
2) 物镜的通光口径 D
物镜的口径取决与分辨率的要求,若使物镜的分辨率与放大率相适应,望远镜口径与放大
率的关系满足
D 2 .3
,为减轻眼睛负担,可取Γ 0.5 ~ 1D, 及 D (1 ~
2) ,这里系数取
2) 伽利略望远镜
伽利略望远镜的物镜是会聚透镜而目镜是发散透镜的望远镜。光线经过物镜折射所成的实 像在目镜的后方(靠近人目的后方)焦点上,这像对目镜是一个虚像,因此经它折射后成一放 大的正立虚像。伽利略望远镜的放大率等于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的比值。其优点是镜筒短而能 成正像,但它的视野比较小。把两个放大倍数不高的伽利略望远镜并列一起、中间用一个螺栓 钮可以同时调节其清晰程度的装置,称为“观剧镜”,因携带方便,常用以观看表演等。
(二) 物镜组与目镜组的选取 ................................................. 6 1. 物镜组主要参数........................................................... 6 2. 目镜组主要参数........................................................... 9
第 1 页 共 16 页
1. 开普勒及伽利略望远镜简介 1) 开普勒望远镜
开普勒式望远镜,折射式望远镜的一种。物镜组也为凸透镜形式,但目镜组是凸透镜形式。 这种望远镜成像是倒立的,但视场可以设计的较大,最早由德国科学家开普勒(Johannes Kepler)于 1611 年发明。为了成正立的像,采用这种设计的某些折射式望远镜,特别是多数双 筒望远镜在光路中增加了转像稜镜系统。此外,几乎所有的折射式天文望远镜的光学系统为开 普勒式。它由两个凸透镜构成。由于两者之间有一个实像,可方便的安装分划板,并且各种性 能优良,所以目前军用望远镜,小型天文望远镜等专业级的望远镜都采用此种结构。但这种结 构成像是倒立的,所以要在中间增加正像系统。
光学课程设计Ⅰ
——望远镜系统设计
专 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 班 级: 光电子 07 级 2 班 姓 名: 吴 翀 学 号: 2007031125 指导教师: 张 翔
目录
一、 设计目的及意义 ............................................................... 1 二、 设计内容......................................................................... 1 三、 设计原理......................................................................... 1
1.5,则: D 1.5 30mm
3) 出瞳直径 D'
D D' D 30 1.5mm
D'
20
4) 视场光阑的直径 D视
根据三角形定则,计算视场角:
第 4 页 共 16 页
物镜
视场光阑
R
f物
D视 2 f物 2 2 f物 tan 2 300 tan1.67 17.46mm
开普勒望远镜光路示意图
如果当 f物 >0、 f目’>0 都为正焦距时为开普勒望远镜,系统成倒立像;如果当 f物 >0、 f目’
<0 为一正一负焦距时为伽利略望远镜,系统成正立像。如上图,开普勒望远镜,为了方便物 镜和目镜均采用单透镜表示,且物镜框为孔径光阑,也是入射光瞳,出射光瞳位于目镜像方焦 点外,观察者在此观测成像情况,望远镜系统的视场光阑设在物镜的像平面处。
由上面计算可知物镜通光口径 D=30mm,物镜焦距
f物
D 300mm ,则相对孔径
f物
=1:10。
再结合上面介绍的五种物镜,可知选取双胶物镜作为望远镜的物镜是最为合适的。
(一) 望远镜外形尺寸设计 .................................................... 1 1. 开普勒及伽利略望远镜简介 ........................................... 2 2. 望远镜系统放大原理 .................................................... 3 3. 主要参数的设计与计算 ............................................... 4
(三) 棱镜转像系统............................................................ 10 1. 转折式望远镜系统......................................................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