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机械运动基本知识: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________。
2、参照物:(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__。
选取技巧是:给了一个描述,参照物通常取描述中静止的物体为_______。
(4)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________。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_____,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3、物体运动或静止都是________的4、长度的国际单位制:_______常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时间国际单位制:________常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______。
7、误差不能_____,只能尽量减小,______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8、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_________。
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9、快慢的比较(1)相同时间看______(观众)(2)相同路程看______(裁判员)10、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
它是比较物体运动_______的物理量。
(2)定义式:___________(3)单位:国际单位:_____ ;常用单位:_______。
③单位换算:___________ 巩固练习: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和2.为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哪种尺最合适()A.量程3m,分度值1mm B.量程10m,分度值1dmC.量程30cm,分度值1mm D.量程15cm,分度值0.5mm3.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
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
甲在匀速下降。
则他们相对于地面:A.甲上升,乙下降B.甲下降,乙上升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4.小东用图1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所测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
5.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可知()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D.速度的大小有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决定6.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3所示,图4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7、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A、10:3B、3:10C、8:15D、15:88.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为1v,后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v,求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9.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为1v,后一半路程内的速度为v,求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10.一列队伍长50m,跑步速度是 2.5m/s,队伍全部通过一长100m的涵洞,需耍的时间是多少第二章声现象基本知识:1、声音的产生:声音由______的物体发出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2、常见物体的发声原理:人发声——利用_____的振动笛子发声——_______振动蜜蜂、蚊子——利用_____的振动琴、二胡等——利用_____振动发声鼓、锣等——靠________振动发声3、声音的传播条件及速度(1)声音是靠_______传播的,______不能传声,一切__体、___体和___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2)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m/s,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____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____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4、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1)音调是反映声音高低的,由发声体的_______决定。
频率是表示振动_____的物理量,(2)响度即声音的强弱,它由发声体的______决定。
(3)音色与发声体_________有关。
5、区别乐音还是噪声的方法:(1)乐音即好听、悦耳的声音,它是发声体做_______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即嘈杂、刺耳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超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减弱噪声的方法:①在_______处减弱:可以采用更换声源或加屏蔽罩隔离。
②在________中减弱:建立隔声屏障来反射或部分吸收传来的噪声。
③在________减弱: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可以戴上耳塞、耳罩等护耳器具,防止噪声损坏听觉器官。
7、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声音的频率范围为_______________。
声音还必须具有足够的_______,才能引起耳膜的振动,使人有听觉。
8、声音的频率高于20000Hz称为________。
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称为______,9、超声的特点及其应用:(1)超声的方向性强:可以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超声的穿透能力强:可以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利用声音____________,利用声音_________________。
习题巩固:1.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声的回音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C、钟还在振动D、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2.在日丽无风的体育场进行百米赛跑。
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听到发令枪响声开始即使,运动员到达终点时停表的读数为10.59S,则运动员跑完百米所用的时间为()A 10.30SB 10.59SC 10.88SD 10.18S3.关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我们能区分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B 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太小。
C 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D 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引吭高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4、.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的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的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传播速度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C.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Hz之间的声音D.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也相同6.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7、如图,将一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约为尺长一半,拨动钢尺,听它发出声音,并观察它的振动情况。
然后减小钢尺伸出长度约为尺长的1/4,现次实验,得到结论是()A.声音变大B.频率变高C.振动变慢D.响度变小8、如图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C.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9.为迎接歌咏比赛,音乐教师将班内的学生分为“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进行排练。
这里“高”和“低”是指声音的()A.音调B.音色 C.响度 D.振幅10.成语“万籁俱寂”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__________很小。
第三章:物态变化基本知识:1、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叫温度。
实验室里的测量工具是_____。
2、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采用的是____温度,符号是______,摄氏温度规定:把_______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把________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就是______..3. 一3.7℃读作: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
4、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5、使用温度计时,首先应观察它的__________,认清它的__________。
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它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
7、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晶体熔化的特点是不断_______但温度____8. 蒸发是液体在__________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_______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沸腾是液体在_______下,在液体____和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______。
液体沸腾的条件:⑴________,⑵_________。
10. 液体沸腾的特点: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要_________,但温度保持_______。
11.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12. 液体蒸发时温度______,说明它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因此液体蒸发有______作用.要使液体沸腾,须使液体温度达到______点。
13、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三种状态之间有____种物态变化,其中吸热的有_____、______、______,放热的有______、_____ 、_______。
14、指出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种方式.萘球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小.______ 冰冻湿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______沥青马路在太阳照射下熔化.______ 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______戴眼睛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______15. 有四支温度计,测量范围分别是: A -10℃--110℃ B. 35℃--42℃ C.-20℃--50℃D. 0℃---50℃(1)若要测量沸水的温度应选_____;(2)若用来测量气温应选_____.习题巩固:1. 水烧开时,壶嘴冒出许多“白气”,这些“白气”是()A.水蒸气B.小水珠C.热空气D.白烟2. 夏天扇扇子能使人感觉到凉快,这是因为扇子所产生的风()A.使空气的温度降低B.在人体表面吸热C.加快了人体表面汗水的蒸发D.减慢了人体表面汗水的蒸发3. 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60℃的水,正在沸腾B.用纸盒装水并在火上加热,可将盒中的水烧开C.液体吸热后,温度却不升高D.用水银温度计测得南极考察站的温度是-60℃4.对着干燥的温度计扇扇子,温度计的示数()A.一定降低B.一定不变C.一定升高D.有可能降低,也有可能不变5.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是汽化现象B.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是凝化现象C.吃冰棒解热是熔化现象D.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的细是升华现象6.某物质的凝固点是42℃,在42℃时,该物质()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是固液共存D.以上都有可能7、文娱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是()A.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雾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8、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1中哪一幅图像大致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9、.某年盛夏,在巴尔干地区,一在野外考察的一位植物学家将盛牛奶的瓦罐用湿毛巾包严实后,放在太阳底下晒了一会儿再喝,这样做的目的是A.湿毛巾上的水在太阳光照暴晒下迅速蒸发吸热,使牛奶温度降低B.这是为了给牛奶加热C.牛奶蒸发吸热,温度降低D.这是利用太阳光杀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