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职业高原期现象的成因与对策常州市新北区汤庄桥小学许红卫【摘要】当前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出现职业高原期现象的原因有生命周期的影响、职业重压超出负荷、自身失去前进目标、收入与付出关系和学校管理不当。
学校如何帮助教师快速走出职业高原期,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导教师正确归因,对症下药;二是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三是鼓励教师自加压力,促进专业发展;四是加强学校有效管理,促教师自主发展。
【关键词】教师职业高原期原因分析应对策略【引言】我校属于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2008年时就有在职教师58人,具有本科学历的占32.8%,小学高级教师占63%,但获得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荣誉的只有6人,仅占10.3%,尚没有一名教师获得常州市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荣誉和“小中高”职称的教师。
尤其是几年来,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是不如人意,没有一人获得市、区级“教坛新秀”或“教学能手”荣誉称号;在区组织的“骏马杯”课堂教学能力比赛中,也未有一人入围获奖。
由此可见,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市、区其它学校,严重阻碍了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当今飞速发展的教育形势极不相称。
几年来,我负责学校师训工作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我发现很多教师在取得小学高级教师职称之后,向上的云梯不知通向何方,曾经满怀的激情,曾经高速的进步,似乎已成为过去,我感到困惑。
我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什么对策可以帮助教师重新燃起激情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呢?于是我查阅了许多资料,特别是阅读了《福建教育》2006年第11期“瞭望”视点:《跨越职业高原期》,于是我明白了原来这种现象就是人们所说的职业高原期现象。
下面谈谈我对这种现象成因的分析和思考,与同行共勉。
【正文】一、职业高原期成因的分析:1、生命周期的影响。
根据scheim的理论,人的总体生命空间是由三个生命周期组成,生物社会生命周期、职业生涯生命周期和家庭生命周期,生物社会周期包括成长,一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和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的阶段。
家庭周期包括生育、子女的教育和发展,和使他们达到独立生活的目标。
职业生涯周期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的贡献,和最终退休。
在职业生涯中期,三个生命周期都处于任务最繁重的阶段,这个时期也是生物社会生命周期和家庭生命周期对职业生涯周期影响最大的周期。
因此有些教师意识到自己的体力下降的征兆,开始重估自己的抱负和建树,重新思考自己的航标,可能会减少或不再增加对现有工作的投入,导致工作业绩不再提升。
有些教师意识到子女逐渐长大成人,还要赡养年迈的父母,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重大,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去处理,可能控制自己对工作的投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家庭中去,导致工作业绩不再提升,出现“职业高原”现象。
2、职业重压超出负荷。
相对于其它职业,教师承受的压力更大。
新课程的推进,给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教学理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很多学校仍然唯分数是问,更使教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是农村学校。
随着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的建立,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化发展观念的提出,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为了生存,不得不牺牲课余时间和假期不断地参加学历的进修、各种培训,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让教师感到筋疲力尽。
3、自身失去前进目标。
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都已经评上了中高级职称,仿佛站在了世界的顶端,不知道再往何处去。
有些教师认为自己不可能成为学校领导,评先评优粥少僧多,轮不上自己,所以工作不积极,不努力,不热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有些教师看到自己的目标难以实现,没有成就感,以至灰心丧气,工作敷衍了事,怨天尤人,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4、收入与付出关系。
2009年前,同样的学历,教师的收入与国家公务员、税收、金融等其它行业人员的收入无法相提并论。
教师付出的多得到的少,很容易心理不平衡,心灰意冷,工作中难免产生消极情绪。
自从我国义务阶段实行绩效工资一年多来,教师的收入大大提高了,大多数教师确实高兴了一阵子。
但随之而来的各种考核、检查结果都与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使得教师的工作量更大、工作要求更高,已没有更多的精力考虑自身的专业如何发展了。
5、学校管理不当。
学校管理功利化。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素质教育的推进,可是学校还是只盯“分数”,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不闻不问,致使教师采取猛灌狠练,题海战术,使教师失去了教研的热情,一味机械教学,使教师陷入了职业高原期的泥潭。
学校管理追求形式主义,有些学校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致使教师疲于应付,负担过重。
期初的教学计划和期末的总结,从不关注内容,完成了交到教导处;每学期一篇论文,只数篇数,并不关注教师到底写了什么,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从网上下载,从不改一个字,应付了事;备课,只求数量、形式,从不关注教师是否钻研教材,练习设计是否精心;学生作文只数篇数,教师是否有总评,从不关注指导,评讲的过程……,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的大脑逐渐“萎缩”。
二、职业高原期应对的策略:1、正确归因,对症下药。
处于职业高原期的教师,首先要接受自己正处于职业发展“停滞”阶段这一客观事实,而不是一味否认和逃避。
面对职业高原期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的同时,也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职业高原期只是事业发展中暂时的停顿,而这种停顿并非意味着事业的终止,而是说明个人在事业上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高峰,知识、能力都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是对前期努力的肯定,同时它更是一种新的飞跃的起点,是对今后事业发展的挑战,也是一种创造性的间歇。
因而,处于职业高原期的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个机会,冷静地反思,寻找,分析自己“停滞不前”的原因。
在分析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归因那些自己可以改变和控制的因素,若确实存在稳定而不可控的因素,则应找出另外一些稳定,可控的因素来帮助自己找到应对的切入点。
例如,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是相对稳定的,是教师无法改变的,而教师的努力程度和教学态度则是教师个人可以改变的。
自我归因如同医生看病,进行了珍断,更重要的是需“对症下药”。
首先要面对现实,树立信心。
工作中的种种不平等,不公正不合理的事情总是存在的,但要把眼光看远一点,看广一点,学校管理中的各项措施、制度总有它的科学、合理、公正之处,教师应客观看待。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家长、学生的期望,教师要正视自己的不足,然后多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无论是自己过去经历的成功事件,比如一堂精彩的公开课。
还是现在年轻老师对自己的崇拜,从中找回自信,勇敢地面对新的挑战。
其次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我在《读者》上看到一篇文章认为一个人的死亡证明才是一个人的毕业证书。
蕴含着“学海无涯”深刻哲理,尤其是我们教师,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以保证学生的知识更新更完善。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金正均教授为学、为师、为人的事迹诠释了其中的深刻内涵。
处于职业高原期的教师不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良工作表现,而这直接影响到的就是他们所教授的学生。
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不只是在“上班拿工资”,更是从事一项承载着生命发展的伟大事业,不能因为自己处于职业的停滞期,就厌恶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可爱的、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生命,每个学生都代表着一个家庭的一代人。
因此,处于职业高原期的教师需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充分认识到我们从事的是一份神圣的职业,是一份艺术的职业,是一份为孩子生命奠基的职业,需要用爱浇灌,用奉献编织,因为爱是师德之魂,也是为师之本。
3、自加压力,促进专业发展。
处于职业高原期的教师,必须对自己的目标重新定位,应该以实际行动促进专业发展,让自己在专业发展中再攀高峰。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实施。
一是勤学。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学越来越具有挑战性,教师要想与时俱进,就必须不断“充电”,不断创新。
例如参加新课改的教师培训,更好地了解新课改的理念,学习新课改需要的教学理念和技能;参加信息技术的培训,掌握网络,多媒体等技术,丰富自己的知识,共享优秀的教学资源和经验,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参加各种教学基本功的竞赛,体验成功的乐趣,又能看到同事的发展进步,从而树立远大理想,激励自己不断超越“昨天的自我及身边的榜样”。
二是好问。
要充分利用学校教研组的资源,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去聆听、观摩他们的教学及时与他们讨论、交流自己遇到的困惑和难题,从他们那里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
如果有机会,还可以参加一些高层次的研讨活动,零距离地聆听专家最前沿的教育理论与课改信息,开阔视野,明确自己的“目标定位”,选准自我发展的突破口,模仿创造,超越自我。
三是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在1989年提出了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在他看来,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最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的教条式的教学。
因此,处在职业高原期的教师应该以反思性的教学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动力。
留意自己教育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行所思,让反思渐成习惯。
例如可以在上课前进行教学反思,有效地提高自己教学预测能力和分析能力,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也可以在课后反思,有助于更好地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组织、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对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和解决策略的思考。
4、有效管理,促教师自主发展。
有效的学校管理可以帮助教师跨越职业高原期。
学校领导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教师跨越高原期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中,帮助教师确立个人发展规划,努力让教师成为高原期的主人,一方面要“导”,学校要不断了解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成长阶段教师职业高原期的成因,然后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开发教师的潜能。
例如,我们可以从学校实际出发,整合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可以将研究计划、学习笔记、听课笔记、教学心得、优秀教案、教育教学论文和指导青年教师材料等都收录其中,让教师体验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获得科研成果的成就感,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使教师顺利跨越职业高原期。
另一方面要“逼”。
俗话说“快马还要加鞭”。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如自考、函授、网络教育学习,限期取得文凭,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可以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规划,限期取得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称号,夯实教师队伍底蕴,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可以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列入教师年度考核,与评先评优、外出学习等挂钩;制订教师专业发展奖励制度,敦促教师自主发展。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只要自己愿意努力,相信从事这份光辉职业的每一位教师都能跨越职业高原期,拥有一份“阳光”灿烂的心情,愿处于职业高原期的教师早日远离职业的倦意,迎接阳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