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会宁头寨子镇小寨小学:杨海存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当前学校中一个比较突出的弱势群体,其教育问题成为学校十分现实而又亟待。

解决的难题本文结合对留守儿童的调查,阐述了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期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

在有子女的农民工中,绝大多数是把子女留在老家,托付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者是其他亲戚朋友等照顾,这些孩子通常被称为“留守儿童”。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留守儿童”的队伍不仅不会缩小,而且必将进一步扩大,留守儿童成为学校中一个比较突出的弱势群体。

怎样使“留守学生”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一个十分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了解“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寻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对策,笔者所在学校对学校留守儿童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对象为我校所有的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共74人。

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

首先对这74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父母回家的频率、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或经商的态度、学习状况及行为习惯等。

其次,从这些留守儿童中选取了4名在行为、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了访谈,以期能够得到更深层的情况。

最后,对留守儿童家长进行访谈,了解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和家访,了解了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代沟现象较为明显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90%的儿童承认跟监护人发生过冲突,冲突的理由主要是代理监护人唠叨和不被代理监护人理解,这两项合计占86%。

在回答“如果你有机会给现在的监护人提一个要求的话,你最想说什么”的问题时,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都表达了要求被理解和要求得到帮助的愿望。

(二)缺乏必要的学习指导被调查的留守儿童,89.5%的留守儿童是跟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寄居在亲友家的约占2%。

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都是年老体弱,同时,文化水平很低,因此,无法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

调查还了解到,85%的留守儿童希望能够在学习上得到大人的帮助,而实际情况是只有8%的留守儿童认为,代理监护人能够在学习上给予指导,更多的代理监护人只是在学习上提醒一下而已,总体来讲,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必要的家庭指导。

(三)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一年难得回来几次。

调查显示:一年中回家次数少于5次的约占61%。

他们绝大多数人认为自己很孤独。

79%的留守儿童在心烦时不会选择向代理监护人诉说。

曾经说过谎的孩子比较多,占70%。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对大量调查材料的统计与分析,笔者认为“留守儿童”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寄居家庭的负面影响祖辈们的唠叨,独处时的孤单无聊,物质的诱惑,以及自身惰性等弱点,是寄居家庭的共同特点。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容易形成自卑孤僻等性格,产生说谎等行为,这将为孩子人格和情感的正常发展带来极大的伤害。

(二)代理监护人与留守儿童之间的巨大心理差距由于年龄上的差距,直接造成两者之间心理、思想等差异。

由于想不到一块,因而也就“说不到一块儿”,无法经常沟通。

对留守儿童的行为,代理监护人多表现出看不惯、不理解,而没有进一步的沟通和教育。

在学习上,因为祖辈们知识层次普遍较低,因而无法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有效指导帮助,只管生活,其他方面的监护无能为力。

(三)教育方式存在一定问题一是说教多。

表现为成天唠叨。

学生做错事时唠叨,取得成绩时也唠叨。

二是包办。

许多祖父母、外祖父母出于对孩子的无限关爱,把学习之外的一切杂务都包办下来。

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较差。

三是溺爱。

对孩子的教育多采取放任态度,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关爱有余,近于溺爱。

四是专制。

代理监护人往往从安全原因出发,对学生的行为采取简单地限制,不准学生外出玩耍,即使是节假日也一样,缺少正确引导。

(四)学校对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留守儿童是学校里一个弱势群体,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和关心。

但学校很少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性,因而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他们的了解和帮助是很不够的。

(五)父母缺少跟代理监护人或老师的经常协调沟通,留守儿童的家长把孩子放在老人或兄弟姐妹处,他们认为是可以放心的,所以跟家里的联系很少。

偶尔打电话来,也无非是对孩子一顿训斥,或以“不听话,回来一顿打”相威胁。

鞭长莫及,确也无奈。

天长日久,这些“留守儿童”就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要注重引导,要给予集体的温暖,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教育。

尤其应该重视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帮助代理监护人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可以成立“家长学校”,对代理监护人进行专题讲座,使他们了解留守儿童的特点,懂得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会正确的教育方法。

具体能做到以下三个方面:1.关爱孩子,但不要溺爱。

不要因为孩子小,父母又不在身边,而对他们加倍的溺爱。

代理监护人应该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更多的关爱,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要多跟他们交流、沟通,但要避免唠叨。

2.尊重孩子的选择,留给他们一定的空间。

要正确引导,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不能简单地限制、否定。

不能满足的,应加以说明,做通孩子的思想,消除误会,防止产生代沟。

3.遇到困难,及时帮助解决。

如果自己不能解决的,也应尽力替孩子想办法,出主意,寻求解决办法的途径。

如学习上无法指导孩子,可以通过电话请教老师或别人。

让孩子感觉到,代理监护人是非常愿意,也非常努力地帮助他们的。

只有这样,孩子心里就不会因此而心烦,更不会有孤立无援的感觉。

(二)加强家校联系1.通过家访,加强与代理监护人联系。

教师应定期进行家访,帮助代理监护人分析留守儿童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想办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

同时,学校还应建立家校联系卡制度,告诉学生教师的电话号码,当学生求助而代理监护人又无法提供帮助时,可以通过联系卡或电话向教师求助。

2.教师应与留守儿童父母保持联系。

教师是代理监护人、留守儿童及其父母之间的桥梁,当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问题时,老师应该及时联系孩子父母,根据孩子的特点,寻求解决办法,尽一切可能减少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

3.留守儿童父母要和留守儿童及其代理监护人经常保持联系。

留守儿童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产生的。

父母对孩子最了解,因此父母与代理监护人之间应加强联系,了解各种信息,交流施教方法。

每次来电来信,不能一味地训斥或威胁,而应注重沟通方式,进行耐心地询问,帮助孩子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

(三)学校主动出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1.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的专项档案,指定由班主任负责管理。

档案详细记载了这些学生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他们父母的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等,以便跟踪教育。

2.给予集体的温暖。

孩子远离父母,时常会有孤独感,会有莫名其妙的烦恼,会有伤心时的热泪,因此我们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班集体,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功能。

如各班建有"留守儿童"的生日档案,在学生生日当天送去一张生日卡片,以示祝贺。

当学生取得成绩之后,班主任向学生父母和代理监护人送去一封报喜信……虽然这是永远无法代替父母的关爱的,但至少可以使学生的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感情体验得到淡化或抑制。

3.开展心理辅导。

学校政教处可定期召开“留守儿童”会议,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寄居生活,静下心来,克服困难,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变被动为主动。

同时,学校还要建立心理咨询室,由心理辅导老师负责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心理等问题,使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够得到及时疏通引导;给那些“问题学生”上生动活泼的心理辅导课。

4.丰富课余生活。

利用假日举办文艺演出;由学校牵头、以街道为单位组建学生假日活动小组,假日活动小组主要开展以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内容的兴趣活动,如小制作、参观、实践活动等。

这不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更重要的是减轻留守学生在假日里的孤独感。

5.突出学习上的帮助。

由于留守儿童家庭的特殊情况,他们更需要学习上的帮助。

因此,除老师热心辅导外,班级也应组建合作学习小组,采用帮扶策略,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四)关注后进留守儿童的教育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中,不少学生存在着行为、学习、心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给予特别关注。

在开展调查分析基础上,我们应该把后进留守儿童按学习、行为、心理等三大类建立个案研究档案,并落实重点对象的帮“困”措施,结合我校课题“留守儿童教育”,进行跟踪研究。

各负责老师要深入后进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开展定期谈话,跟问题学生交朋友等等,密切配合班主任老师做好后进留守儿童的转化工作。

还可于公安部门联系,经常邀请他们到校举办法制专题讲座及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制等方面的教育、辅导,对转化后进留守儿童也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留守儿童”队伍的不断壮大,将给学校教育带来更大的负担,这就更需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形成一个有效的教育“大网络”,从“心”开始,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一方晴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