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蒙产业结构转变及研究

内蒙产业结构转变及研究

内蒙古地区产业结构转变及发展研究摘要:内蒙古地区产业转型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与难点,对经济发展影响显著。

利用1993—2013 年的数据,对内蒙古地区产业结构演变态势、产业结构效益及经济增长贡献率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呈现“二三一”型的发展态势,三次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显著,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效应非常明显,在交替演变中呈现扩大的趋势。

在此基础上,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一、引言产业转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经济发展又是产业转型程度的体现。

内蒙地区产业转型,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作为资本、劳动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之间配置的动态转移,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成为缩小内蒙与其它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实现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推力之一。

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背景下,产业转型不仅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级,也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拉动力。

因此,分析和探讨内蒙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历程及产业转型升级道路与模式,打破原有产业结构差距,促进内蒙地区产业结构均衡发展,增强内蒙地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内蒙地区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减少西部大开发中的地区差距、扩大内需、稳定社会和巩固边疆等。

二、内蒙地区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分析1.内蒙地区产业结构总体演变态势产业结构是地区投资、消费、发展道路及经济结构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地区产业结构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动态演变过程,基本符合产业结构演进的历史趋势。

自1993年以来,经过20 多年的发展,内蒙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了加速阶段,非农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增长,尤其是1999 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加快了内蒙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资源开发的进程,内蒙地区产业结构朝着合理化、高级化的方向发展。

表1 内蒙古三产业增值由表1可知,第一产业占GDP 的比重下降明显,1993年内蒙地区农业产值占比高达27.88% ,而到2013 年占比则为9.31% ,下降了18.57 个百分点。

而非农产业占比则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其中,1993年第二产业占GDP 比重为37.83% ,2013 年达到53.82% ,比重位居第一。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很快,超过了第一产业的比重,位居第二。

1993年第三产业比重为34. 29%,2003 年达到了最高值41.90% ,增加了10.6.1% ,随后一直稳居在36% 左右。

内蒙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呈现“二三一”型的发展态势如图1所示。

图1 内蒙古地区产业结构三产业比重2. 第一产业结构演变态势分析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配套政策的实施及大量资本的投入,内蒙地区第一产业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其产值占GDP 的比重不断上升,对扭转内蒙地区第二产业占比过高的局面贡献突出。

1993年占比为27.88%,1996 年上升到最高值30.58%,而同期的全国比重则19%波动,这符合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随后尽管内蒙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有所下降,但仍远高于全国整体水平。

如图2所示。

图2 内蒙古第一产业与全国第一产业比重从图2中我们发现,从1993~1996年,第一产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不断上升,1993年占比为27.88%,1996 年上升到最高值30.58%,在这之后,内蒙地区的农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出现了连续下降的势头。

尤其是2000 年后,其下降的程度十分显著。

内蒙地区的农业产值占GDP 比重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这种幅度已有所下降,1996 年高出11.19%,而2013 年却还要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0.1% 。

内蒙地区农业比重出现降低,这与国家重视内蒙地区农业发展,强调内蒙地区发展特色及优势农业关系密切。

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有利推动下,内蒙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获得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第一产业增加值在逐年快速增加,199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49.96亿元,而2013年则高达1575.76亿元,20 年间增长了10.51 倍。

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8.74%,高于同期全国 5.02 个百分点。

3.第二产业结构演变态势分析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形成共识,在科技与信息水平发达的今天,内蒙地区的科技水平及普及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但原有的产业因科技因素而重新焕发生命力,而且由于科技的推进,能源、资源加工业、装备制造业等发展也很快,第二产业在内蒙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1993—2013 年内蒙地区第二产业比重与全国的比较图3表明,内蒙地区第二产业比重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第二产业占内蒙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3年的37. 83%提高到2013 年的53.82%,提高了15. 99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高达43. 79%,而同期的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由1993年的46. 09% 微降到2013 年的43. 67% ,下降了2.42个百分点,低于内蒙地区10.15 个百分点。

由此可知,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内蒙地区抓住机遇,积极调整第二产业结构,工业产值增加迅速,经济效应十分突出。

特别是在20年间,内蒙地区大部分省市区以重点项目和技术升级为核心,着力提高工业化水平,第二产业与经济增长协同快速提高,逐渐形成了以煤炭业、冶金业、化工业、电力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为主,且具有地区与资源优势的支柱产业,内蒙古主要是以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与矿产能源加工为主,为内蒙地区加工制造业生产增速注入新的动力。

然而,与全国的比重相比较,内蒙地区第二产业发展的速度仍显迟缓,工业企业规模小,发展水平低,仍具有小型化和分散化的特点,竞争力不足,工业化进程推进缓慢。

1993—2006 年13年间内蒙地区第二产业比重都低于全国的比重,在2007 年这一比重才开始高于全国水平。

图3 内蒙古第二产业与全国第二产业比重4.第三产业结构演变态势分析有观点指出,一国(地区)经济发达与否和水平高低主要由第三产业发展体现,其占GDP 的份额大小,代表着经济社会现代化与城镇化程度的高低。

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及许多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内蒙地区产业结构正在进行着调整和优化,第三产业保持持续增长势头。

图4 内蒙古第三产业与全国第三产业比重图4表明,20 年来内蒙地区第三产业发展较为波动,199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84.39 亿元,而2013年则增加到6236.66 亿元,增长了33. 82 倍,年均增长率高达37.47% 。

西部大开发之初,国家投资于内蒙地区的财政性建设资金,其中投资于基础设施几乎占了全部资金的一半。

在国家财政投资和国债资金的引导下,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等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的全面建设,对内蒙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

相应地,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也呈现迅速提高的趋势,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从1993年的34. 29% 上升到2013年的36.87%,提高了近2.6 个百分点。

与全国相比,1993年内蒙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与全国整体水平基本持平,从1993到2005内蒙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总体上与全国的比重保持一致,基本持平。

受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内蒙地区第三产业比重出现下降趋势,2010年、2011 年和2013 年的比重分别为36.06%、34. 93% 和36. 87% ,低于同期全国的比重9.4、8.86和10.04个百分点,且降幅表现出扩大的趋势。

可见,内蒙地区第三产业总体规模还比较小,内部结构水平不高,传统服务业处于主导地位,而一些新型产业如仓储业、物流业、金融保险业、教育科研事业等发展明显滞后,与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差距,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以上通过考察内蒙地区产业结构的演进与发展,不难看出内蒙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符合产业发展一般演进规律,工业化中期的特征已表露无遗。

这表明内蒙地区产业结构已得到较好的调整,但产业高级化水平还不高,产业层级有待提高。

尤其是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没有充分地发挥资源优势。

而工业虽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内部结构不合理,轻加工业比较落后,工业主要以能源、矿产等资源为主。

服务业尽管发展快速,但现代化水平较低,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

三、内蒙地区产业转型的方向与政策建议从宏观层面来看,所谓的产业转型是根据国内外经济与科技发展的现状与未来态势,采取针对性的产业、财税和金融等制度与政策,对一定区域内特定时期的现有产业结构的不同方面进行再调整。

从微观层面来看,所谓的产业转型是对技术、劳动力、资本及资源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之间及产业内部重新进行配置与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将这些生产要素从落后或衰退产业转移到先进或新兴产业的过程。

从当前内蒙地区的现实状况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看,内蒙地区也具有了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条件与基础。

(一)内蒙地区产业转型的方向内蒙地区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使得内蒙地区经济缺乏稳定、持续的动力与保障,极大地制约了内蒙经济的快速发展。

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内蒙经济良性发展,已成为内蒙地区产业转型的现实选择和必然要求。

对内蒙地区产业进行转型,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调整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促使各产业协同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实际上是将资源,在各产业之间进行再分配的过程。

因此,在三次产业间合理调配资源,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

内蒙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的主导产业未能体现,基础性产业也未能得到及时起步,三次产业间比例关系严重失调,难以有效地促进三次产业的转型。

因此,内蒙地区产业转型的首要问题,是调整各产业间的比例关系,使各产业及产业内各部门能各司其职、各就各位,从而形成互为促进的协调发展关系,进一步推动各产业的深层次转型与发展。

2.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内蒙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与经济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是技术水平的落后,因此,技术水平的提升,是实现其产业转型的关键。

一方面,内蒙地区要提高能源、原材料等传统产业的知识与技术含量,使之重新焕发生命力,且随着技术的进步还能产生新的富有竞争力的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另一方面,根据内蒙地区特色优势条件,大力提升技术水平。

开发内蒙优势技术能增强内蒙地区产业竞争力,并能推进内蒙地区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从而形成内蒙地区特有的产业结构体系。

3.提升产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构建产业转变的新体系内蒙地区的产业发展形式过分依赖政策支持,对市场需求变化缺乏应有的、及时的反应能力,导致需求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和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大为弱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