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会的数学读书报告

机会的数学读书报告

《机会的数学》读后感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实例,化抽象为具体,向我们讲授外表形形色色但本质仍为数学原理的道理,尽显作者的大家风范,也让读者印象深刻。

这就是我初读这本书的体会。

本书通过对“偶然性”、“机遇”这些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的讨论,通俗地介绍了数学中的概率和统计知识,介绍了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

例如古典概率的概念来源于生活中的赌博事件,就是将“概率事件进行量化”,而一谈到数量化,就属于数学的研究领域,所以这本书的名字叫《机会的数学》。

在本书中包含数学的两大分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

大体上说,前者属于机遇数量化的理论基础,而后者则是其应用。

书目的展开就是一个由理论到实践应用的过程。

这本书能讲一些概率统计概念的来源,阐明数学并不是凭空想象的学科,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和应用数学。

没有数学公式,用最简单的语言阐述了大数定律、误差估计、显著性检验、拟合优度检验、相关系数这些概念,用生活的道理去解释数学知识,通俗直观,让这本书充满故事的趣味。

数学,我们常常会把它看成是一种高深玄妙脱离实际的东西。

的确,数学里研究的形形色色的模型、运算、关系等等都是高度抽象的,这些抽象东西就是让我们理解概率统计的症结所在。

在这本书中,为了更好的便于我们读者理解,陈院士说数学的任何抽象都是根植于现实的,而并非凭空的想象。

至于所谓的模型,也不过是把一大类本质
一样但外表各异的问题表述成一种规格化的格式而已,它虽然是一种抽象,但有丰富的实际内涵,例如书中讲述抽样概率时候用盒子模型来举例。

同时,为了化抽象为具体,作者尽量将高度抽象的数字本身,例如“3”结合实例来分析,例如“3本书”、“3头牛”等,符号本身不能表达什么意思,但结合事物后就会产生意义,让我们从抽象世界走到现实生活,容易理解。

同时,从这本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优秀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素质。

从《机会的数学》看统计科学发展的历史,是一个个科学家不断出现、不断崛起、不断失败、不断成功的历史,作者把他们如颗颗珍珠连缀成美丽的项链,让统计科学的桂冠闪烁着他们生命和灵感的光芒。

从这本有着统计历史意味的教科书中,我们掌握统计知识的同时,又了解统计的发展,掌握统计发展的时代特色。

也能向为统计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前辈们致敬,他们身上散发出的科学家的光辉点在时间的冲刷下越加闪亮,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和广大科研工作者学习的标榜。

生活实例才是最形象的语言,在本书中,数学道理不过于注重体现在书本上的字母公式,而是反馈在生活中只言片语,知识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让我对数学尤其是数理统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如威尔斯所说:“统计的思维方法,就像读和写的能力一样,将来有一天会成为效率公民的必备能力”。

读完这本书,我对许多数学知识的理解更深了一层,由以前单单停留在书面理论上到能联想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思考,我想这就是
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许多数学道理只有掌握了其生活的来源和数学分析过程,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和道理。

举例来说,书中在对统计学的解释,就是收集和分析数据的学问。

用实证的方法研究问题,都要涉及收集数据以及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而统计学就是研究做这些事情的方法和理论的学问。

事实上也是如此,对一些事物方面的数据统计,确实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得出一些规律,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

比如像书中介绍的称钻石的重量;播种量和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等等。

而生产、科技等各领域无不涉及数据分析问题,统计学把这些共性的东西抽出来加以研究,其结果可以用于各种领域。

这也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概率与统计所提供的“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适用并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

并且现代社会是“大数据”时代,熟悉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正如作者在序言中写的那样,此书的目的,不是单纯从“工具理性”的层次着眼,而是更着重于基本知识的介绍和统计观点的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书循序渐进,培养的正是这种能力和观点,能让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处处留心着统计概论现象,也期望能从中受益。

总之,概率与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未来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也是进一步学习所不可缺少的,有助于培养以随机的观点来理解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帮助我们形成数学思想,用实践的角度去温故知新,让统计知识活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