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高三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一)必备知识:1.熟记并掌握高中课内文言文一些学过的古代文化常识。
2.对课外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了解。
(二)关键能力:1.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分类,能够分门别类准确熟记。
2.通过回顾所学古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及补充相应的材料。
3.与古文阅读联系紧密的文学常识。
4.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三)学科品格及学科素养:1.通过回顾所学古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及补充相应的材料。
2.学会通过反复诵读、做题训练强化记忆。
3.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挑选。
4.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及爱国主义思想。
(四)核心价值: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生情分析:高三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十分有限,在这方面所花时间往往不多,也比较不重视课内文化常识的积累,所依赖的材料也仅限于《语文头条》,这远远不够。
所以我们古代文化常识复习就要紧紧围绕这些知识分类,做到全而讲细讲透,系统化记忆。
三、过程方法:导入一一介绍古代文化常识的分类一一课堂实操一一总结一一布置作业四、重点难点:1・重点: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2・难点: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能应对文言文阅读中对文化常识的考查。
五、教学用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设计思路:第一课时先复习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第二课时复习古代授官称谓、天文历法和礼仪制度。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中国古代文化傅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远至日本,近至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魅力,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
二、纪年纪时(一)、古代纪年方法2、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如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等。
练习巩固:2008然后就戊子年,2071年是什么年?(辛卯年)2、帝王年号纪年法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
女口: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
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如“康熙”就寄托了天下隆盛兴旺之意, 再如“光绪”有光明永绪之愿。
(二)、古代纪月的方法1>序数纪月法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
《采草药》2、地支纪月法。
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
女口: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农历十一月)一一杜甫《草堂纪事诗》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
(建亥,农历十月)一—庾信《哀江南赋》3、时令纪月法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的三个月按顺序依次加孟、仲、季, 就可将一年的十二个月清楚的区别开。
如: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孟冬,农历十月)(三)、古代纪日法2、序数纪日法。
女口: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归有光《项脊轩志》2、天干地支纪日法。
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姚鼐《登泰山记》3、月相纪日法。
根据月亮的形状,对每月某些较特殊的日子进行称谓。
如:朔(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础(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四)、纪时法今天我们要想知道几点了,只需看一下表即可,这是科技给了我们方便,古代特别是秦汉以前,无表,但人们也不是完全生活一混沌中,他们也有自己的“计时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的“计时器”都有哪些?1、天色纪时法,即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对应现在两个小时,具体如下: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咲(die)、H甫(bu)时、日入、黄昏、人定。
2、五更报鼓纪时法,我国古代将一夜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或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如: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孔雀东南飞》通过对“纪年纪日”的梳理与探究,有利于我们更准确,更深入的阅读文言文。
三、姓名字号今天,我们要称呼一个人,直呼其名即可,可在古代对一个人的称谓却有许多讲究,一不留意,就有可能陷自己于不堪之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都有那些主要称谓。
(一)、称谓名称。
1、直呼姓名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3、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4、称谥号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5、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 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6、称官名或官地如唐代诗人孟称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 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7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家” 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8敬称9贱称(二)、姓名名,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长者或有威望的人命名,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对一个人身份的确定。
但古人特别是读书人或有威望有影响力的人,一般不直呼其名,因为直呼某人的姓名是不礼貌的行为。
但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则可直呼其名:①给某人作传时,女口: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屈原列传》②自称时, 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③表示对某人轻视或蔑视时。
(三)、字1、字的来历。
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
古代男子一般在20岁行冠礼,女子一般在15岁行笄礼。
成人后,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
2、字与名间的关系。
字是名的解释或补充,对名有表述和阐明的作用。
如:①文天祥,字宋瑞,“祥”与“瑞”意思相近②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四)、号1>自号,一般是作者本人所取,不受家庭行辈的限制,而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志趣或抒情的需要自己拟定的,号可谓是文人士大夫自命清高的超俗表现。
如六一居士欧阳修,青莲居士李白,香山居士口居易等。
2、谥号。
古代帝王、卿大夫、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褒善贬恶,这个称号就是“谥”或“谥号”。
如陶渊明的谥号为靖节先生,林则徐的谥号为林文忠公,秦桧的谥号为缪丑等。
3、绰号。
绰号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一个人和刻画和形容。
如春秋时的百里奚沦落楚国,被秦穆公用五张投皮赎回并担任丞相,时人就称他五般大夫。
将绰号这种艺术发挥到极致的当是施耐庵,《水浒传》180人人人有一个响亮的绰号,这些绰号形象而准确的描摹了各人的性格,特长和生理特点。
(五)、称斋名。
根据某人的书房名称呼某人。
如聊斋先生蒲松龄,惜抱轩先生姚鼐,饮冰室主人梁启超等。
四、作业1、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谦称、敬称和贱称,并举出相应的例子。
2、在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特殊的称谓“讳称”,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表现及原因。
3、,反观现代,你认为直呼父母名字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堕落,写一段能表明你观点的文字。
五、总结通过对古人称呼的探究,我们明口了,字号等称呼或寄托了亲朋好友殷切的期望,或彰显了崇高的灵魂,或抨击了丑恶的行径,或肯定了不斐的成就,同时也为我们阅读文言文扫除了一些障碍。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古代授官称谓征:招聘授官,尤指朝廷直接招聘受官。
辟:招聘授官。
选:量才授官。
荐:下级向上级推荐授官。
举:选拔。
点:指派,尤指皐帝指派。
简:任命。
补:任命补缺,多指照例补缺。
进:升任,尤指高级官员的升任。
起:由民间征聘。
或罢官后再授官职。
赠:对官员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员授予职称,封衔。
二、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领:常指兼任。
摄:兼理,尤指暂兼。
守:兼理,指比本职高的兼职。
行:兼管,指比本职低的兼职。
判:中枢官兼任地方官。
知:同"判”权:暂代官职。
假:同“摄”。
署:代理无本官的职位,也称“署理”。
护上级官员离职,由次一级官员守护印信代行职权。
三、天文历法【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eo、毕、曙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O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
” 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岀深秋初冬的夜空, 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
四、礼义制度1>吉礼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