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编制导则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编制导则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下发了《关于生产经营单 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安监管人字[2002]123号)文 件,《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2006年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号发布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 培训规定》。以上法规文件对各类人员的安全培训内容、培训时间、考核以及对安全培训机构的资质管理等做出了 具体规定。 四、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对象和内容 (一)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教育培训 1.基本要求 (1)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必须进行安全资格培训,经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法律法规定的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2)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经培训单位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培训合 格证后方可任职。 (3)所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年应进行安全生产在培训。 2.培训的主要内容 (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2)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 (3)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 (4)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5)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分析; (7)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3.培训时间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48学时;每年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4.再培训的主要内容 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本领,包括: (1)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政策; (2)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 (3)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4)典型事故案例。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编制导则
(XXX单位)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 编
年 月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安全生产机构设置 第三章 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四章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第一节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第二节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第三节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第四节 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第五节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 第六节 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制度
第四章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规章制度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 标准,结合生产、经营的安全生产实际,以生产经营单位名义起草颁发的有关安全生产的 规范性文件。 一、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目的 安全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 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的行动指南,是生产经营单位有效防范生产、经营过程安全生 产风险,保障从业人员安全和健康,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安全 规章制度建设有明确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明确 的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责任。 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生产经营的目的就 是追求利润,但是,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防范安全风险,生产经营单位的 生产、经营秩序就不能保障,甚至还会引发社会的灾难。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生产 经营单位积累了大量的安全风险防范对策措施,这些措施只有形成安全规章制度,才能有 效地得到继承和发扬。 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保护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手段。安 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从业人员的安 全与健康。因此,只有通过安全规章制度的约束,才能防止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的随意 性,才能使从业人员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效地保障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同 时,也为从业人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遵章守纪提供明确的标准和依据。
分别对其在安全生产中应承担的职责做出规定。
产、基建、人事、财务、设计、档案、培训、党办、宣传、工会、团委等部门),
生产经营单位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时,在纵向方面至少应包括下列几类人
员。
(一)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安全生产法》第十 七条将其职责规定为: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具体可根据上述6个方面,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主要负责人的职责作出具体规定。 (二)生产经营单位其他负责人 生产经营单位其他负责人的职责是协助主要负责人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不同的责任人分管的工作不同,应根据 其具体分管工作,对其在安全生产方面应承担的具体责任作出规定,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内容。 (三)生产经营单位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各职能部门都会涉及安全生产职责,需根据各部门职责分工作出具体规定。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的职责是按照本部 门的安全生产职责,组织有关人员做好本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并对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则是本人职责范围内做好有关安全生产工作,并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四)班组长 班组是搞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班组长全面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安全生产法律、法 规和规章制度的直接执行者。班组长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本单位对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督促本班组的人、工 人遵守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切实做到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遵守劳动纪律。 (五)岗位工人 岗位工人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岗位工人的主要职责是要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遵守有关安全 生产规章和安全操作规程,遵守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 (六)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要求:结合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对5个层次的从业人员履行各自的安全生产责任 情况提出具体的定期考核要求,明确考核的时间、程序、方法、结果。对履行职责好的给予表彰或奖励,对未履行 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到位的给予批评或处罚。
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目的和意义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按照安全生产方针和“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 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生产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应做的事情 和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的一种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生产经营单位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生产经营单位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同时也是生产经营单位最基本的安全管理 制度。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目的,一方面是增强生产经营单位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 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各岗位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另一方面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中各 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生产人员在安全生产中应履行的职能和 应承担的责任,以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各部门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确保安全生产。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落实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和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和政策的具体要求。《安全生产法》第四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 单位必须……建、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通过明确责任使各级各类人员真正重 视安全生产工作,对预防事故和减少损失、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建立和谐社会等均具 有重要作用。
第二章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
(安全生产管理组织领导、组织机构) 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成 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组成
第三章
安全生产责任制
保护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是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人
员的重要责任。《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责任进行 了明确规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管理的 重要内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应包括:生产经营单位 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及各生产岗位的安 全生产责任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第三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 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第五十条规定:“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 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为便于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规章制度体系,按照《安全生产法》的基本要求, 对一般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进行说明。
第一节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一、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目的、范围、依据。 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实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 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组织机构 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基本要求 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提高 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防止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的重要途径。进行安全生产教育,首先要提高生产 经营单位管理者及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感和自觉性,认真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其 次是普及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知识,增强安全操作技能,强化安全意识,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也健康。 《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做出了明确规定: 第二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 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 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 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第二十二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他安全技 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二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 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