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快雪时晴帖王羲之羲之顿首。
快雪时晴,佳想安善。
未果为结。
力不次。
王羲之顿首。
山阴张侯。
王羲之拜上:刚才下了一阵雪,现在天又转晴了,想必你那里一切都好吧!那件事情没能帮上忙,心里纠结至今。
世上很多事情就是这么无奈。
王羲之拜上,山阴张侯亲启中秋帖王献之中秋不复不得相, 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无署款。
伯远帖王珣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
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
始获此出意不克申。
分别如昨永为畴古。
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轮台罪己诏汉武帝刘彻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
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
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危须、尉犁、楼兰六国子弟在京师者皆先归,发畜食迎汉军,又自发兵,凡数万人,王各自将,共围车师,降其王。
诸国兵便罢,力不能复至道上食汉军。
汉军破城,食至多,然士自载不足以竟师,强者尽食畜产,羸者道死数千人。
朕发酒泉驴、橐驼负食,出玉门迎军。
吏卒起张掖,不甚远,然尚厮留其众。
曩者,朕之不明,以军候弘上书言“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匄若马。
”又汉使者久留不还,故兴遣贰师将军,欲以为使者威重也。
古者卿大夫与谋,参以蓍龟,不吉不行。
乃者以缚马书遍视丞相、御史、二千石、诸大夫、郎为文学者,乃至郡属国都尉成忠、赵破奴等,皆以“虏自缚其马,不祥甚哉”,或以为“欲以见强,夫不足者视人有余”。
《易》之卦得《大过》,爻在九五,匈奴困败。
公军方士、太史治星望气,及太卜龟蓍,皆以为吉,匈奴必破,时不可再得也。
又曰:“北伐行将,于鬴山必克。
”卦诸将,贰师最吉。
故朕亲发贰师下鬴山,诏之必毋深入。
今计谋卦兆皆反缪。
重合侯得虏候者,言:“闻汉军当来,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诸道及水上以诅军。
单于遗天子马裘,常使巫祝之。
缚马者,诅军事也。
”又卜“汉军一将不吉”。
匈奴常言:“汉极大,然不能饥渴,失一狼,走千羊”。
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
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忧民也,今朕不忍闻。
大鸿胪等又议,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赏以报忿,五伯所弗能为也。
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
今边塞未正,阑出不禁,障候长吏使卒猎兽,以皮肉为利,卒苦而烽火乏,失亦上集不得,后降者来,若捕生口虏,乃知之。
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
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
[2] (征和四年)三月,上耕于钜定。
还,幸泰山,修封。
庚寅,祀于明堂。
癸巳,禅石闾,见群臣,上乃言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田千秋曰:“方士言神仙者甚众,而无显功,臣请皆罢斥遣之!”上曰:“大鸿胪言是也。
”于是悉罢诸方士候神人者。
是后上每对群臣自叹:“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
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
译文:前些时候,有关部门奏请要增加赋税,每个百姓再多缴三十钱,用来增加边防费用。
这样做明显加重老弱孤独者的负担。
如今又有人奏请派兵到轮台去屯田垦荒。
轮台在车师以西一千余里,上次开陵侯攻打车师时,危须、尉犁、楼兰在京师的六国子弟兵都先后西去参加征战,运送粮草接应汉军,国王自己发兵数万人,统驭将帅攻破车师城,迫使车师王归降,取得了胜利。
虽然城里粮食很多,可是兵士无法带足粮食班师回朝,体魄强健的尽食所蓄,体弱多病的在路上死了几千人。
朕派酒泉的驴队、骆驼队出玉门关护送军粮迎接军队,可是班师的兵士返回张掖不多远,还是有很多人没有回来。
朕曾经一时糊涂,听信了一个名叫弘的军侯的上书:匈奴人捆住马的四蹄,扔到城下,说要送马给我汉朝。
匈奴长期扣留汉朝使者不让回朝,所以才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兴兵征讨,维护汉使的威严。
古时候,卿大夫提出的倡议,都要先求神问卜,得不到吉兆是不能施行的。
因此,贰师将军这次出征前,朕曾普遍地征询朝廷诸位大臣,以及地方郡国都尉成忠、赵破奴等长官的意见,大家认为“匈奴人捆缚自己的战马,是他们最大的不祥之兆”,有的认为“匈奴人是在向汉朝显示强大,故意向人显示自己力量有余而已”。
求神问卜的方士和星象家们也都认为贰师将军出征“吉兆明显,匈奴必败,机不可失”,还说:“派贰师将军带兵北伐,到鬴山就能打胜仗”。
卦辞显示派贰师将军前去作战最合适,所以朕才派遣李广利率兵出征,并告诫他慎入匈奴腹地。
可谁曾想到,那些求神问卜得到的卦辞全都与事实相反。
后来被汉军抓到的匈奴俘虏说:“匈奴人听说汉军要来,就派巫师埋掉羊牛行走的通道,填掉水井,诅咒汉军。
单于送给汉朝天子良马裘衣时,便让巫师祝愿匈奴好运。
匈奴人捆缚战马,是为了诅咒汉军。
还曾卜到“汉军有一位将领命运不利”。
匈奴人又说:“汉朝虽然强大,但汉人忍耐不了沙漠里的饥渴。
匈奴放出一只狼,汉军就要损失一千只羊”。
等到李广利兵败,将士们或战死,或被俘,或四散逃亡,这一切都使朕悲痛难忘。
如今桑弘羊等人奏请派军队远赴轮台屯田垦荒,修筑堡垒哨所,这是劳民伤财,不是忧患天下百姓的好建议,朕不能采纳。
大鸿胪建议招募囚犯以封侯作为奖赏,借护送匈奴使者回国的机会,刺杀匈奴单于,发泄我们的怨愤,这种事情连春秋五霸也不会这样做的,况且匈奴对投降他们的汉人要搜查全身,详细盘问被俘汉人所知道的情况。
当今边塞防务还没有走上正轨,宫门都可以随便出人,边疆障候官员派兵士狩猎获皮肉之利,兵士劳苦而烽火松弛,那些活着跑回来的俘虏,知道这种情况。
当今最重要的任务,是严禁各级官吏对百姓苛刻暴虐,废止擅自增加赋税的法令,鼓励百姓致力于农业生产,恢复为国家养马者免其徭役赋税的法令,用来补充战马损失的缺额,不使国家军备削弱而已。
各郡、国二千石官员都要制定本地繁育马匹和补充边境物资的计划,在年终呈送全年公务报告时报送朝廷。
(征和四年)三月,汉武帝到钜定县亲自耕田。
回京途中巡游泰山,扩建祭天神坛。
庚寅(二十六日),在明堂举行祭祀仪式。
癸巳(二十九日),在石闾山祭祀地神,并接见群臣,汉武帝说道:“朕自即位以来,干了很多狂妄悖谬之事,使天下人愁苦,朕后悔莫及。
从今以后,凡是伤害百姓、浪费天下财力的事情,一律废止!”田千秋说:“很多方士都在谈论神仙之事,却都没有什么明显的功效,我请求皇上将他们一律罢斥遣散。
”汉武帝说:“大鸿胪说得对。
”于是将等候神仙降临的方士们全部遣散。
此后,汉武帝每每对群臣自叹说:“我往日愚惑,受了方士的欺骗。
天下怎会有神仙,全是胡说八道!节制饮食,服用药物,最多是可以少生些病而已”。
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èn)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先帝创办基业还不到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汉贫困衰弱,这实在是形式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边疆奋不顾身的原因,都是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在陛下身上报答啊。
陛下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皇宫中或朝廷中而有所不同。
如果有做奸邪之事,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做好事的人,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