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1.材料分析题题型特点:材料分析题因其能考查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成为各类考试题型中难度较大、分值较高的重量级题型之一。

所谓材料分析题,就是运用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基本原理、观点、概念等,分析题干的材料或观点,并回答所提出的实际问题的一种题型。

此类题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一般都反映当前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或我们身边的事情。

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尤其是能与社会热点或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重点知识熟练掌握并深刻现解。

解题技巧:回答材料分析题的一般步骤:审题——分析——作答。

第一步,审题——读懂材料,审清问题。

首先,认真阅读试题的内容,尤其是试题所给的材料,认真分析材料内容,归纳材料重点,做到读懂材料大意,并能概括出材料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其次,认真审清所给出的问题,准确把握“设问”的意思,弄清问题的限制条件、指向范围,抓住材料的关键词语去理解,明确题意。

再次,找出问题与材料的内在联系。

必须牢记,读懂材料,审清问题,是做好材料分析题的前提。

第二步,分析——比照问题,寻求与教材的结合点。

通过前面对所提问题及材料的分析,积极展开多角度的思维,在明确答题思路后,找出“材料”和“设问”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即“材料”或“设问”体现了教材上哪个或哪几个知识点,用教材的知识点来回答问题。

要知道万变不离其宗,紧扣教材知识点,用教材的知识回答各类问题,这是回答材料分析题的关键。

切记,找的知识点越多,答题就越完整。

切忌只泛泛而谈,不用教材知识的做法。

第三步,作答——细致阐述原理,不忘联系材料。

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全面性、逻辑性,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冋答。

要用与“材料”相关的知识去回答问题,结合设问,问什么答什么。

在阐明原理时,要注意针对问题,观点明确,表词达意要科学合理。

要多用教材语言,涉及多个知识点时,要考虑其主次先后,用序号标明,做到条理清楚、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要记住,答题要紧扣教材,多用教材语言并不是将教材内容照搬照抄,而是要在灵活运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联系材料内容分析回答。

最后,答题时要做到语言规范,字迹工整,卷面干净。

例1材料—晓慧刚上初中时,她感到自己太胖,每天偷偷不吃午饭,得了厌食症。

妈妈带她去医院看病,治疗了好长时间才痊愈。

到现在她也没瘦下来。

材料二俊杰比起同龄的孩子,显得十分矮小,因此,总觉得自己的身躯不够高大,不像个堂堂男子汉。

他感到非常压抑。

(1)晓慧、俊杰的烦恼有什么共同之处?(2)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这些烦恼?(3)你能为他们提一些建议吗?解析:本题以晓慧和俊杰的青春期变化为材料,考查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这一内容。

第(1)问,由材料可看出晓慧和俊杰进入青春期,产生了新的烦恼。

第(2)问,我们怎样看待青春期的烦恼,可围绕着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是很正常的,我们要积极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来回答。

第(3)问,面对青春期的烦恼,我们要想办法排除,给他们的建议可围绕着消除青春期烦恼的方法回答。

答案:(1)他们都面临着青春期的烦恼。

(2)青春期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出现一系列明显的生理变化是必然的、正常的。

青少年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面对这些变化,如果青少年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就会产生恐慌、羞涩、烦躁等心理反应,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是敞开自己的心灵世界,向老师、家长寻求帮助。

二是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心理卫生常识,正确认识和坦然接受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三是树立自信,学会欣赏自己,悦纳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四是不断丰富自我,注意自我调节。

2.情景分析题题型特点:情景分析类试题是近年来全国各地道德与法治试题中新出现的重要题型之一,该类试题往往采用人物对话(漫画、文字材料等)、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设置情景;情景问题的设计也始终以学生自主参与和实践探究为主,形式多样,兼容性强;问题答案不唯一,具有灵活多样、言简意赅的特点。

阅卷显示:许多考生在答题中常出现思路不清或要点不全的现象。

解题技巧:第一,分析情景问题,获取问题信息。

这是答好情景分析类试题的关键。

这就要求我们在答题前要读懂情景问题,明确情景问题的类型(启示、警示、启发类,知识归纳类,做法、建议类等),找准情景问题与教材知识的链接点,为答好情景分析类试题奠定基础。

第二,分析情景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明确材料中心。

这是答好情景分析类试题的根本出发点。

明确试题的设问要求,通过分析情景问题,带着问题信息仔细阅读情景材料,对情景材料进行阅读处理,明确材料所反映的事实、观点或主张。

第三,回归教材,找准依据,实现设问,达到材料信息与教材观点的有机链接。

这是答好情景分析类试题的最终落脚点。

在分析情景材料,明确情景材料反映的中心的基础上,回归教材,从教材上找出理论,找准依据,并合理利用教材基础知识系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形成完整答案。

例2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

一位借款经营的店主、一个客人遗忘的装有6万多元现金的皮包,会发生怎样的故事?“真没想到,这么多钱还能原封不动地回来”,失主回忆道。

他抱着侥幸心理回到那家面馆,一眼就看到自己的皮包好端端地放在面馆货架上。

店主核对信息后,把皮包归还给他。

6万多元现金,相当于全家人辛苦经营面馆一年的收入,更何况家里还有借款。

“那是客人的东西,我们哪能动!”店主这样说,“自己挣的钱花着才踏实,不是我们的钱,可不能拿。

”事情传开后,人们纷纷来面馆吃面,面馆生意越来越红火。

心怀感激的失主、朴实的面馆老板、蜂拥而至的顾客……(1)请简要分析这个故事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内容。

(2)材料中的店主的言行体现了“止于至善”的什么要求?(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结合材料谈谈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止于至善”的理解:第(1)问考查我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材料中的故事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和友善。

第(2)问考查我们对“止于至善”的认识。

材料中的店主拾金不昧,体现了他通过自省、慎独,端正自己的言行,“止于至善”。

第(3)问考查榜样的作用。

答案:(1)诚信、友善。

(2)“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3)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3.漫画赏析题题型特点:漫画类试题是近年中考常见的题型,它利用漫画形象生动的特点对某些思想、行为进行辛辣而又不失幽默的讽刺和批判,或对某些行为加以肯定、表扬,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漫画赏析题设计新颖别致、构思精巧,能全面考查同学们的阅读、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有利于考查同学们的思想觉悟和是非观念。

解题技巧:回答漫画赏析题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看:透过现象看本质,读懂漫画的寓意。

漫画虽简单但寓意深刻,读懂漫画的寓意尤为重要。

一看漫画的标题,因为标题是漫画寓意的灵魂;二看漫画中的文字注释,它能为你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三看漫画的关键落笔点,特别要注意漫画的夸张之处或特別显眼的信息。

(2)概:由表及里概括出漫画的中心意思及其引申义。

(3)联:将漫画的寓意及其引申义和教材知识相结合。

对漫画赏析题,要多角度、多层次和教材知识结合,用教材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4)答:要尽可能用专业术语;要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答内容的多少;要分条答题,把相对重要的排在前面。

例3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1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哪种保护?这种保护有什么作用?(2)漫画2反映的特殊保护有哪些实施主体?这种保护在实践中还有哪些措施?(3)作为漫画1中的未成年人,应该如何做到自我保护?解析: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第(1)问,注意漫画1中的“共青团”“关工委”“居委会”“妇联”属于社会组织,对应的是社会保护;第(2)问,注意漫画2体现的是司法保护,结合相关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要做到自我保护,应从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依法保护自己两个方面回答。

答案:(1)社会保护。

社会保护有利于全社会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2)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

(回答出两个即可)设立少年法庭,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做好刑满释放未成年人的安置工作,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从轻处罚。

(3)意识层面:树立法治意识(维权意识);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行为层面: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积极寻求学校、社会的保护;善于用智慧保护自己。

4.辨析题题型特点:辨析题要求我们根据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判断、分析,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是判断题和分析说明题的综合、教材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综合;第二,具有较强的迷惑性;第三,具有联系实际生活的“实践性”。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明辨是非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全面分析的能力。

设问方式:①上述材料中的人物的言行正确吗?为什么?②有时会直接给出一个或几个观点,要求进行辨別分析。

解题技巧:“三步法”巧解辨析题。

第一步,辨——是什么,即判断正误。

作出正确判断是说理的前提和基础,判断一旦失误就会满盘皆输。

受初中生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所限,中考辨析题中给出的观点一般较为明确,只需作出“此观点正确或错误”的判断即可。

第二步,析——为什么,即分析说理。

分析说明某观点对或错的原因是回答辨析题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因此,答题时首先应该抓住关键,突出中心。

其次要回归教材,提炼答案。

最后说理要详略得当,言简意赅。

第三步,正——怎么样,即摆明正确观点。

强调正确的观点或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也是回答辨析题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此部分语言要高度精练,做到第一步和第三步首尾呼应、保持一致。

例4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班的个别同学开始拿另一些同学的生理发育特点说三道四,有时还开玩笑。

针对这种现象,出现了以下观点:小李同学说:“我觉得他们有时太过分了,这是不尊重人!”小雷说:“同学之间开玩笑没什么,显得同学关系融洽。

”请你辨析上面两位同学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青春期生理变化的认识。

本题为辨析题,首先我们要判明观点是否正确,然后回答理由。

不拿别人的生理发育特点开玩笑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因此小李的观点是正确的,小雷的观点是错误的。

答案:小李的观点是正确的,小雷的观点是错误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