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 唾液腺讲解
• 小唾液腺——唾液——小开口直接或微小 导管间接——口腔
分类
• 1、浆液性腺:腮腺 • 2、黏液性腺:大多数小唾液腺 • 3、混合性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腮腺
(parotid gland)
浆液性腺
唾 下颌下腺
混合性腺
液
(submandibular gland) 浆液性腺为主
腺 舌下腺
混合性腺
(sublingual gland)
下颌下腺导管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节 下颌下腺
容易形成导管结石的原因
混合腺体 粘蛋白、钙盐高 下颌下腺导管走向下-上、导管较长、口底后部有弯曲、
附着于颧弓
附丽于乳突与胸锁乳 突肌筋膜相延续
浅层筋膜 下颌角
咬肌筋膜相连
特点
茎突 下颌 韧带
腮腺鞘
第一节 腮腺
浅面的筋膜比较致密与腮腺表面紧密相连 向腮腺实质内延伸将腺体分为许多小叶 深面的筋膜薄弱而且不完整 在茎突与翼内肌之间有一裂隙,腮腺深叶与咽旁相通
茎突和下颌角之间的部分筋膜纤维增厚而形成该韧带
毗邻
乳突前缘、胸锁乳突肌前缘、 二腹肌后腹、茎突、茎突的诸肌、 面神经干
浅面
皮肤、浅筋膜、颈阔肌、 深筋膜、耳大神经
第一节 腮腺
腮腺下极
毗邻
面神经下颌缘支、颈支、 面后静脉
前内侧面与后内侧面相交的内 侧缘与咽上缩肌紧邻
第一节 腮腺
副腮腺 accessory part of parotid gland
第七章 唾 液 腺 salivary gland
本章重点掌握内容
• 腮腺的毗邻 • 腮腺鞘的特点 • 颌下腺导管的解剖特点 • 颌下腺分泌的神经支配 • 舌下腺的位置和毗邻
• 唾液的作用
概述
• 唾液腺又称涎腺
• Major & minor salivary gland
•
腮腺
• 三对大唾液腺:
下颌下腺
• 位腮腺前缘,颧弓和腮腺导管之间 • 约有35%的人存在 • 与腮腺不连续而独立存在。 • 组织结构、发生肿瘤的组织来源和
类型,均与腮腺相同,临床上行腮 腺全切治疗腮腺肿瘤时,不能遗留, 以免肿瘤复发。
关于腮腺结构的认识问题
• 长期以来:将腮腺分为浅叶、深叶及连接两者之 间的峡部,面神经从峡部横形穿过。在应用解剖 和临床诊治中有实用意义。
第二节 下 颌 下 腺 submandibular gland
• 第二大唾液腺, 10~20g。 • 浆液为主的混合腺
一、下颌下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
• 位于两侧下颌下三角内,在 下颌骨体的内侧面的下颌下 腺窝内,舌骨舌肌和茎突舌 肌之间。
• 分较大的浅部和较小的深部, 两部连接处在下颌舌骨肌后 缘。
四、腮腺的神经支配、血管分布 及淋巴回流(自学)
• 1、血管
• 颈外动脉分支;静脉由下颌后静脉汇入颈外静脉。
• 2、神经支配 • 感觉----耳大神经及耳颞神经的分支。
• 分泌-----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
• 3、淋巴回流
• 20个左右,腮腺浅、深淋巴结 颈深上淋巴结和锁 骨上淋巴结。
动脉
血管分布
局部解剖
腮腺导管 (parotid duct)
第一节 腮腺
长约5~7cm,管径约0.3~0.5cm
颧弓下缘1.5cm处从腺体前缘穿 出向前
越过咬肌表面,在其前缘处几 乎成直角向内穿过颊脂垫和颊肌, 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牙冠颊面相 对应的颊黏膜
开口处的黏膜落有隆起,称为腮腺导管乳头
体表投影:耳垂下缘至鼻翼下缘与口角间中点连线的中1/3段。
三、腮腺管(腮腺导管) parotid duct
• 临床意义:
• 正常时:挤压腮腺见清亮唾液从腮腺管开 口处溢出。
• 炎症时:炎性分泌物(混浊、黏稠等), 且管口黏膜红肿。
• 腮腺管开口作为造影和冲洗的入口。
三、腮腺管(腮腺导管) parotid duct
• 副腮腺位于腮腺管前上方,其排泄管直接汇入腮 腺管。
• 以茎突和附着于其上的肌肉为界, 可将腮腺深部组织与位于其更深 面的颈内动脉、静脉及咽侧壁分 开。
毗邻
上面: 与外耳道紧邻
颞浅静脉、耳颞神经、颞浅 动脉、面神经颞支、颧支
前内侧面:翼内肌,下颌升支、 咬肌后缘
面横动、静脉、面神经颧支、上 颊支、腮腺导管、面神经下颊支、 下颌缘支
第一节 腮腺
后内侧面
• 腮腺管横过咬肌外侧面后,在咬肌前缘几乎以直角向内穿 过颊肌,约成45角在颊肌与颊黏膜之间向前走行,最终开 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牙冠颊面相对的颊粘膜上。开口处黏膜 略隆起,称腮腺管乳头。
三、腮腺管(腮腺导管)
parotid duct
• 开口部位腮腺管狭窄,穿过颊肌时形成角度,容易 形成导管结石。
• 但腮腺管较粗,唾液量大,属浆液性腺体,分泌液 稀薄。
腮 腺 parotid gland
• 大唾液腺中最大的一对,20-30g,位颜面两侧部。 • 表面:皮肤和皮下组织 • 上界:颧弓下方 • 向后:外耳道及乳突 • 下界:下颌骨下缘及二腹肌后腹的上缘。
第一节 腮腺
形态 底向外、尖向内、不规则楔形
位置
外
颧弓
耳
道
下
胸
颌
锁
升
乳
支
突
肌
副腮腺
腮 腺 parotid gland
–浅叶:下颌支后缘表面和面神经(主干和主要分支) 平面的浅层,占据体积大部分。
–深叶:此平面的深面,占体积的小部分。
• 现已证实:腮腺为不规则的单叶整体结构,不存 在峡部。
二、腮 腺 鞘
腮腺鞘
parotid capsule
• 由颈深筋膜浅层,在腮腺后缘分为深、浅两层,
包裹整个腮腺而形成。
• 覆盖腮腺外表面的腮腺鞘筋膜致密,与腮腺表
• 大部分腺体位于颌后窝内,即下颌 升支后方与胸锁乳突肌之间
• 小部分向前突至咬肌后1/3浅面。 • 形态很不规则,大致呈底向外侧、
尖向内侧的锥体形 • 四个面:外、上、前内侧、后内侧
腮腺大致分为四个面
外面
• 面积较大,多为底边在上的三角形, 位于咬肌后部的表面,似倒置的锥 体。
• 向后:覆于胸锁乳突肌上端的前缘 • 上达:颧弓和外耳道软骨下方。 • 下至:下颌角后下方和二腹肌后腹
• 从浅部前缘发出,在颧弓下缘下1.5cm,穿出 腮腺鞘,在腮腺咬肌筋膜浅面向前走行,与颧 弓平行
三、腮腺管(腮腺导管) parotid duct
• 腮腺管上方有面神经上颊支和面横动脉,下方
有面神经下颊支,上下支间的交通支常纵跨腮
腺管。腮腺管成为临床寻找面神经颊支的解剖
标志。
三、腮腺管(腮腺导管) parotid duct
•
舌下腺
• 许多小唾液腺:唇腺、颊腺、腭腺、舌腺
(被误认为黏膜炎?)
腮腺
(parotid gland)
唾 下颌下腺
液
(submandibular gland)
腺 舌下腺
(sublingual gland)
小唾液腺
(minor salivary glands)
概述
下颌下腺
腮腺
舌下腺
唾液的分泌
• 大唾液腺——唾液——导管系统——口腔
黏液性腺为主
小唾液腺
(minor salivary glands)
黏液性腺
概述
唾 液
唾液的作用
• 润滑和溶解食物 • 湿润和保护口腔黏膜 • 稀释和缓冲不良刺激 • 唾液中的酶:咀嚼、吞咽及消化 • 清洁、抗菌、免疫、言语及味觉
第一节 腮 腺 parotid gland
一、腮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
的淋巴
腮腺浅淋巴结
耳前 4个、耳下1~4个
输出管流入腮腺 深淋巴结和颈深
上淋巴结
淋巴回流
第一节 腮腺
腮腺深淋巴结
约5~10个,位于腮腺内 在面后静脉和面神经周围 接纳腮腺浅淋巴结、外耳道、咽鼓管、鼓室黏膜、颊部、
软腭及鼻腔后的淋巴 输出管流入颈深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腮腺与面神经 第一节 腮腺
二、腮 腺 鞘
腮腺鞘
parotid capsule
• 包裹腮腺深面的腮腺鞘薄弱且不完整,深入腮 腺实质隔成许多小叶。
• 茎突下颌韧带----腮腺咬肌筋膜在茎突与下颌 角之间增厚。将腮腺与颌下腺隔开。
腮腺鞘
(parotid capsule)
第一节 腮腺
定义:由颈深筋膜浅层向上延续,在腮腺下极分为
深、浅两层,包绕整个腮腺而形成的组织结构。
的浅面。 • 表面:皮肤和浅筋膜。
大致分为四个面
上面
• 与外耳道软骨及颞下颌关节 后部相邻
大致分为四个面
前内侧面
• 紧邻下颌支后缘 • 在下颌支外侧覆盖于咬肌
后下部 • 在下颌支内侧向前延伸达
翼内肌深面。
大致分为四个面
后内侧面
• 相邻:颞骨乳突、胸锁乳突肌、 二腹肌后腹、茎突、茎突舌肌以 及茎突咽肌。紧邻咽旁间隙。
第一节 腮腺
颞浅动脉支、面横动脉以及耳后动脉分支
静脉 经面后静脉回流至颈外静脉
神经支配
第一节 腮腺
感觉神经 耳大神经、耳颞神经腮腺支
分泌神经
交感干颈上节神经纤维围绕颈外脉及分支分 布支配
舌咽神经的鼓室神经、鼓室神经丛、岩浅小 神经达耳神经节换元后经耳颞神经分布支配
淋巴回流
第一节 腮腺
接纳额、颞、耳廊、外耳 道、上下睑外侧及鼻根部
下面
颈阔肌和颈深筋膜浅层覆盖, 表面有面静脉和下颌缘支,下 颌下淋巴结。
内侧面
前份与下颌舌骨肌相邻。 中份与舌骨舌肌相邻。 后份有茎突舌肌、茎突舌骨韧带以及舌咽神经与咽侧壁相隔。 内侧面的下方与茎突舌骨肌和二腹肌后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