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牙列与咬合

口腔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牙列与咬合

第三章:牙列与咬合第一节:牙列一、正常牙列特点1、外形规则、整齐,每颗牙在牙槽骨内有其特定的位置,牙与牙之间紧密连接,咀嚼过程中相互支持、分散咀嚼压力、提高咀嚼效能,避免食物嵌塞,有利于牙的稳固。

2、牙排列呈弓形,舌侧便于舌的运动,3、唇颊侧可以衬托唇颊,使面部丰满二、牙列异常1、可能对面部美观、咀嚼、发音等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牙列缺损或丧失,影响咀嚼功能,可使唇颊因失去支撑而内陷,面型呈衰老相。

三、牙列分类1、按照构成牙列的牙的类别分为恒牙列、乳牙列、混合牙列1)、恒牙列上颌牙列较下颌牙列略宽,略长。

原因:上颌切牙较宽,下颌切牙较窄,下颌前磨牙向舌侧倾斜程度大于上颌前磨牙。

我国人上颌恒牙列宽约55mm,长约50mm.下颌恒牙列宽约52mm,长约41mm。

2)乳牙列较恒牙列小,但其牙列宽度和长度的比例大于恒牙列,形态更近似半圆形。

3)、混合牙列由若干乳牙和若干恒牙组成,在不同发育阶段牙数略有差异。

有些成年人有乳牙滞留,为异常现象2、按照牙列形态特征分1)尖圆型:上颌牙列自侧切牙起就开始向后弯曲,弓形牙列的前牙段向前突出比较明显。

占27%2)、方圆型:上下牙列张四个切牙的切缘唇侧连线略直,弓形牙列从尖牙的远中才开始弯曲向后,占25%3)、椭圆形:介于两者之间,弓形牙列自上颌侧切牙的远中开始,向后逐渐弯曲,使得前牙段较圆突。

占48%。

3、按照牙列中牙的排列情况,可大致分为正常牙列和异常牙列1)、正常牙列:牙数正常,各牙排列整齐,无间隙2)、异常牙列:(1)、牙数异常:如牙数过多(额外牙)或过少。

(2)、牙排列异常:如牙列拥挤、牙列稀疏、弓外牙、高位牙、低位牙、异位牙和转位牙四、牙列大小的测量方法用数值来描述牙列的形态,对指导义齿修复、制造成品牙列和成品总义齿都具有重要价值。

1、牙列长度和宽度:1)、牙列长度(length of dentition):通常把左右侧中切牙唇侧最突点的连线与牙列左右侧最后一颗牙远中最突点连线之间的垂直距离2)、牙列宽度(width of dentition):过左右侧同名牙同名解剖标志之间的距离如、尖牙牙尖顶间距代表牙弓前段宽度;第一前磨牙中央窝间距代表牙弓中段宽度;第一磨牙中央窝间距代表牙弓后段宽度等。

2、Terra牙列指数(Terra dentition index):(牙列宽度/牙列长度)x100%五、牙正常排列时的倾斜规律倾斜方向与咀嚼运动所产生的力的方向相适应,使咀嚼力沿牙体长轴的方向传导。

有益于:1、在发挥咀嚼功能的同时,保护和维持牙及牙周组织的健康。

2、牙的倾斜使牙列中各牙之间广泛而紧密的接触,增大直接发挥咀嚼食物作用的上下牙的接触面积,避免咬伤唇、颊、舌,便于舌的运动。

3、衬托唇、颊,对保持面下1/3的形态起重要作用。

一)、近远中向的倾斜1、概念:从牙弓的唇面或颊侧面方向观察,前后牙具有不同的倾斜表现,这种倾斜称为近远中向倾斜2、一般以牙冠倾斜方向表示牙长轴倾斜方向,以牙长轴与垂线的交角,表示牙倾斜程度的大小3、正常情况下,上颌中切牙较正或少向近中倾斜,上颌尖牙略向近中倾斜,上颌侧切牙是上颌前牙中向近中倾斜程度最大的;下颌切牙和尖牙的近、远中倾斜程度均比较小。

上下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在近远中方向上倾斜度均较小,牙长轴较正,上下颌第二、三磨牙向近远中倾斜的程度依次增大。

即:上颌前牙:斜向近中,1<3<2, 4>5>6<7<84、在临床上,如果上下前牙的牙量和骨量之间存在轻度不协调关系,为使各邻牙之间既能接触紧密,又能满足浅覆合、浅覆盖的正常标准,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倾斜程度来适应调整前段牙弓长度,以满足局部排牙治疗需求。

二)、唇(颊)舌向的倾斜1、概念:从牙弓的近中或远中方向观察(断面观),前后牙的不同倾斜情况2、唇(颊)舌向的倾斜度:是指以牙冠方向表示的牙体长轴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

3、一般来讲,上下颌切牙均向唇侧倾斜,与颌骨前端牙槽突的倾斜方向一致,下颌切牙的倾斜度较上颌略小。

上下颌的尖牙、上颌前磨牙以及上下颌的第一磨牙相对较正,下颌前磨牙向舌侧倾斜明显,上颌第二、三磨牙向颊侧倾斜,下颌第二、三磨牙向舌侧倾斜。

三)、垂直向关系1、合平面(occlusal plane):从上颌中切牙的近中切角到双侧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想平面该平面与鼻翼耳屏面平行,基本上平分颌间距离,并与上唇缘有一定的位置关系。

因此在口腔修复的临床治疗中,常以此平面作为制作全口义齿合堤和排列人工牙的依据在文献报道中,也有人采用双侧第二磨牙的近中舌尖顶或远中颊尖顶作为定位点定义合平面。

2、在解剖学研究中,为了准确记录与上下颌牙咬合有关的下颌运动以及下颌骨或下颌牙列为基准定义合平面,称为解剖学合平面:从下颌中切牙的近中邻接点到双侧最后一个磨牙远中颊尖顶所构成的遐想平面。

3、以上颌牙列为基准的合平面,各牙与该平面位置上颌中切牙、尖牙、前磨牙颊尖与该平面接触依据不同的上颌合平面定义:上颌第一磨牙的近颊尖、近舌尖或上颌第二磨牙颊尖,与该平面接触,侧切牙不接触,磨牙的牙尖与该平面的距离,从前向后依次增大。

六、牙列的合面形态特征1、在弓形牙列中,尖牙和第一前磨牙位于牙弓的转弯处,2、上、下颌第一前磨牙,颊面明显宽于舌面,尤其是具有“小尖牙”之称的圆三角形的下颌第一前磨牙。

宽大的颊面与窄小的舌面代偿着牙弓内外半径差异。

3、下颌磨牙呈长圆型或方圆型,远中尖的存在使得近远中径明显大于上颌同名牙。

4、上颌磨牙多见为斜方型,“斜”型主要指以下特点:牙冠的近中颊舌径大于牙冠的远中颊舌径,近颊合角明显偏向近中,远中合角则凸向远中。

斜”型外形特点,以及其在牙弓上颊尖偏近中,舌尖偏远中的斜形排列特点,一方面代偿着上下颌磨牙的近远中径的差异,以及上下牙列长度的差异,另一方面,有助于建立上、下磨牙之间良好的尖窝对应接触关系。

5、上下牙列的牙尖高度并不一致,解剖学上常用合曲线来描述这一牙列合面形态特征,矢状方向的曲线称为纵合曲线,冠状方向的曲线称为横合曲线。

一)、纵合曲线(sagittal curve of occlusion)1、下颌牙列的纵合曲线1)、为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

2)该线从前往后是一条凹向上的曲线,又称为司匹曲线(curve of Spee),该曲线的切牙段较平直,从尖牙向后经前磨牙至第一磨牙的远颊尖逐渐降低,然后第二、三磨牙的颊尖又逐渐升高。

2、上颌牙列的纵合曲线1)、为连接上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

2)、该曲线从前往后是一条凸向下的曲线。

由切牙至第一磨牙近颊尖段较平直,从第一磨牙的近颊尖至最后磨牙的远颊尖段则逐渐向上弯曲,此弯曲段曲线亦称为补偿曲线(compensating curve)二)、横合曲线(transverse curve of occlusion)又称Wilson曲线(curve of Wilson)1、上颌横合曲线:在上颌,由于其磨牙向颊侧倾斜,使舌尖的位置低于颊尖因此连接双侧同名磨牙颊舌尖,可形成一条凸向下的曲线。

2、下颌横合曲线连接下颌双侧同名牙颊、舌尖所形成的曲线。

由于下颌磨牙向舌侧倾斜,颊尖比舌尖略高,因此曲线凹向上,与上颌的相匹配。

但当下颌磨牙颊尖被逐渐被磨耗后,常常不再表现为凹向上的特征,甚至可以呈现为凸向上的曲线。

3、上、下颌曲线相互吻合或相似,使得上下颌牙在咀嚼运动过程中,能够保持密切的接触关系,并与下颌运动的方式相协调。

合曲线与牙槽突曲线形态基本一致,这对咀嚼力的分散和传导,保护牙周组织健康,十分重要。

第二节、牙尖交错合1、合或咬合(occlusion):在下颌的各种功能运动中,上下颌牙发生接触的现象2、习惯上把这种接触关系称为合关系或咬合关系。

3、临床上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咬合接触关系为牙尖交错合。

4、牙尖交错合(intercuspal occlusion,ICO):是指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

过去称为正中合(centric occlusion,CO)5、正常牙尖交错合,上、下颌牙最广泛、最紧密地接触,整个牙列及牙周组织受力均匀,便于承受和分散咬合负荷,最大限度地发挥咀嚼食物的潜能。

在描述牙尖交错合的基本特征时通常采用“理想合”(imaginary ideal occlusion)为标准进行描述。

6、牙尖交错合的特征1)、近远中向关系1、牙尖交错合时,上、下牙列中线对正,一般正对上颌唇系带,2、除下颌中切牙和上颌最后一颗磨牙外,其它牙均为一牙对应于对颌两牙,上下颌牙前后交错排列。

3、除与对颌同名牙接触外,上颌牙(中切牙除外)通常还与下颌同名牙远中邻牙的近中部分接触,下颌牙还与上颌同名牙近中邻牙的远中部分相接触。

4、临床上常以尖牙接触关系和第一磨牙接触关系为标志,来描述上、下颌牙列的近,远中接触关系。

5、尖牙接触关系:反映了前牙的近远中接触关系,正常时上颌尖牙的牙尖顶对应着下颌尖牙的远中唇斜面,下颌尖牙的牙尖顶对应着上颌尖牙的近中舌斜面。

6、第一磨牙关系:大体反应后牙的近远中向接触特征,正常时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对着下颌第一磨牙的颊面沟下颌第一磨牙的远中颊尖对着上颌第一磨牙的中央窝。

上下磨牙接触关系也叫中性关系。

7、第一磨牙关系比尖牙关系应用更普遍,常被称为合关键(occlusal key)。

原因:a.第一磨牙是恒牙中最大,最壮、最早萌出的牙,其合面尖窝较多,其自身萌出达到稳定的咬合接触,易于整个咬合关系的稳定,在其近中或远中陆续萌出的牙得以在稳定的咬合环境下逐个建立咬合接触关系。

b.第一磨牙的牙根多、根粗、长而大,上颌第一磨牙位于骨质致密的上颌骨颧弓根处的颧牙槽嵴内,这也使得该牙萌出后位置比较恒定,有利于其它牙位在正常位置上萌出c.第一磨牙的位置靠近咀嚼肌在颌骨上的附丽部位,各肌的合力作用点与该牙很接近,因此在咀嚼过程中该牙承受的咬合力较大,而且该牙的特征性形态(合面宽大、尖窝及斜面较多、牙根粗大),也是其成为牙列中承受咀嚼力重要牙之一。

2)、唇(颊)舌向的关系1、覆合(overbite):是指牙尖交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垂直距离对于前牙,指上颌切牙切缘与下颌切牙切缘之间的垂直距离,正常时约为2-4mm.对于后牙,指上后牙颊尖顶与下后牙颊尖顶之间的垂直距离。

临床上,如无特殊说明时通常指的是前牙的覆合2、覆盖:(overjet):指牙尖交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对于前牙,指上颌切牙切缘与下颌切牙切缘之间前后向的水平距离。

正常时约为2-4mm 对于后牙,指上后牙颊尖盖至下后牙颊尖的颊侧,两颊尖顶之间的水平距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