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阶段组或几个年龄阶段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测,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测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客体永久性:儿童脱离对物体的感知,仍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
习惯化、去习惯化:如果多次让婴儿接受一种刺激,由于对原有刺激形成“习惯化”,婴儿会减少对它的注视时间。
这时再呈现一种新的刺激,婴儿会对新刺激“去习惯化”,注视时间延长。
自传体记忆: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自我中心主义: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
社会性参照作用:当婴儿处于陌生,不能肯定的情境时,他们会从成人的脸上寻找表情信息,然后做出相应行动和反应。
促进与成人对环境认识、经验、情感体验的分享;促使亲子心理过程的共发共振共鸣,有助于儿童自我知觉和道德行为的发展。
个性: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气质:一个人做特有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同伴:儿童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社会认知能力的人。
亲社会行为: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
极影响的行为。
包括分享、合作、助人、
安慰、捐赠等。
是一种个体帮助或打算
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趋向。
是个
体社会化的重要指标,是社会化的结果。
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行为,是他人不
愿接受、出于故意或工具性的伤害性行
为。
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语言伤害和
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
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
理的器官//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
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
发展的//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
展规律的学科。
朱智贤儿童左右概念发展阶段:(5-7)
比较固定认识自己的左右方位//(7-9)
初步具体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9-11)比较概括灵活掌握左右概念,
完全掌握左右的相对性。
婴儿记忆方法:客体永久性法,习惯化、
去习惯化,传统的条件反射,延迟模仿
法
影响无意识记因素:材料性质,直观、
形象、具体、鲜明的材料易引起无意识
记//幼儿的兴趣、情绪和态度//活动方
式//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对材料的理解
性
记忆策略: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
略,复述策略,组织性策略,提取性策
略
儿童思维发展趋势:直觉行动思维(依
靠感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的思维,
思维和行动分不开)//具体形象思维(利
用头脑中已有的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
思维,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开始认识
事物的属性)//抽象逻辑思维(运用语
言符号形成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
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具体性在自觉或不
自觉的消长)
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0-2)感知运
动阶段(2-7)前运算阶段(7-11)具体
运算阶段(11、12)形式运算阶段
科尔伯格儿童的性别守恒发展:性别标
志,性别固定,性别一致性
鲍尔比依恋的形成阶段:(0-3月)无分
化阶段,(3-6月)地分化阶段,(6-2.5
岁)依恋形成阶段,(2.5岁后)修正目
标的合作阶段
依恋安全性的影响因素:照看者,照看
态度和环境,儿童特点,家庭因素
社会行为影响因素:换位思考,移情作
用,父母的抚养方式,文化//教养环境,
社会认知的缺陷和歪曲,交流及文化
论述同伴交往影响因素:1.儿童自身特
点,行为特征(积极快乐的性情,愿意
分享,没有攻击性,往往是受欢迎的儿
童;有破坏性,不愿分享,少合作往往
是被拒斥的儿童;而害羞,不敢自我表
现,单独行动,则是被忽视的儿童)//
认知能力(不同的社会认知能力决定了
不同的社交地位,支配了不同的社交技
能)//身体的吸引力(“漂亮的就是好的”
偏差认识)2.外部环境的作用,父母的
鼓励(为幼儿彼此的接触提供条件;通
过建议和指导影响幼儿交往;自身的风
格影响儿童社会化)//教师的影响(教
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
对儿童的影响)//玩具及电视(一定程
度上阻碍了思维行动,形成刻板、模式
化的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