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理心师生沟通的金钥匙(最终版)

同理心师生沟通的金钥匙(最终版)


• 例2:我班学生陈某,是家里的独生女,娇 生惯养,自我意识强。在美术课上,她让同 学代其画画,并撒谎、欺骗美术老师。老师 发现后,批评了陈某并责令其道歉,陈某非 但没有道歉,反而对老师说话时态度不好。 美术老师很生气,骂了一句“滚出去”。陈 某非常委屈,她觉得从小到大父母都没有骂 过自己,老师凭什么骂自己。不管怎样,老 师都不应该骂学生。事后她找到了我,我们 先后进行了两次谈话,一次失败,一次成功, 具体过程如下:
• 从沟通的角度看教育效能,在学 校教育中,学生往往是先喜欢教 师,再喜欢教师所提供的教育。
• 他们很注重对教师的感觉是“喜 欢”还是“不喜欢”,然后再来 决定对教师的教育是“接受”还 是“不接受”。
• 如果教师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和感情, 学生与教师的人际关系必然僵化。那 么,无论教师有多么良苦的用心,学 生也不会接受了,并从内心对教师产 生很大的抵触感。
• 生:我就知道你们老师肯定帮老师说话。这件事不能 就这么完了!
• 师:那你想怎么样?要知道是你先错的。
• 生:是我先错,可他也不该骂学生,他要向我道歉。
• 师:那不可能,你犯错老师要管,老师犯错有学校管, 不是你说怎样就怎样。
• 生:那好,我不和您说了,学校谁管?政教 处是吧?我去找政教处的老师。
• 通过沟通,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 流的墙,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 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 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
业技术,另外的85%
要靠沟通技巧。
师生沟通的艺术—
• 同理心,师生沟通的金钥匙 • 师生沟通中的口语技巧 • 师生沟通中的倾听艺术 • 师生沟通中的体态语
同理心师生沟通的金钥匙
学习公约
课程要求
手机调整
全情投入
随时互动
• 高效能的教育需要建立一种
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
师生关系。
• 师生关系平淡、甚至是紧张。
教师埋怨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 努力、爱狡辩;
学生则认为老师居高临下,爱摆 架子、只盯成绩,不理解他们的内 心感受等等。
师生之间缺乏一种平等和 有效的沟通。
• 当学生喜欢一个教师后,对这个教师 所给予的教育会产生很大的接纳感, 会带着良好的愉悦的情绪来理解教师 的语言,接受教师的要求。
• 沟通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沟通, 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
• 教育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的问 题。
• “通”则“不痛”,“痛”则“不 通”。
• 通过沟通,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 界,也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
……
同理心,师生沟通的金钥匙
一、什么是同理心 二、老师对学生同理心传递技巧 三、师生缺乏同理心沟通的案例
分析 四、师生关系中常见的沟通错误
和障碍
一、什么是同理心
例1:(教师没有使用同理心时的处理办法)
• 学生:老师,今天我和二班的同学打架了, 那个同学先动手,我也就······
• 教师:我和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要打架!不 要打架!你这个人就是爱冲动。我不想管你 了,你自己到德育处去说吧,他们怎么处理 就怎么处理了。
(教师使用初级同理心技术,回应了学生 的感觉和想法)
• 学生:是的。
• 教师:你现在对这件事情是怎样想的 呢?
• 学生:我错了,我可以去向那个同学 道歉,但······
• 教师:你怕被学校处分,是吗?
(使用了高级同理心技术,回应学生叙 述中隐含的感觉和想法)
• 学生:是的,我怕被德育处知道。
• 教师:打架的事已是发生多次了, 每次你都表示要改正,但是这次又 重犯了,说明你的自控能力还不是 很强。到德育处接受教育,能让你 加深对这件事的认识,以防以后重 犯,没有什么不好吧?
• (一)缺乏“同理心”的师生沟通
• 生:(叙述事情的经过后)老师,您怎么没反应?您说这 件事怎么办?
• 师:(我当时在想怎样维护老师的权威)这件事情我会 去了解的。
• 生:老师,您不感到气愤吗?
• 师:你要想想,这件事情是你先错,才让老师生气而 犯错的.老师不是有意骂你,是在极其生气的情况下, 没有控制好情绪。
• 学生:也是,我下午就到德育处。
• 教师先用初级技术和学生建立起了 良好的关系,然后使用高级技术点 出了学生内心中最大的顾虑——因 为自己已是多次违规,担心被学校 处分。
• 由于教师能主动发现学生的内心思 想,学生自然会从心中佩服他,接 下来对于教师给予他的指导,学生 就会去听、去接受,这样的教育才 是有效果的教育。
• (二)富有“同理心”的师生沟通
• 师:就昨天的事我们再谈谈吧,怎么样?现在还那么生气吗?
• 生:还是很生气.
• 师:想想,的确很让人生气,我能理解你的感受.
• 生:就是,从小到大没人这样骂过我……
• 师:其实我知道你并不想怎么样,只是觉得很委屈.但是 你有没有想过,假如你是美术老师,你能不能容忍一个学 生的欺骗行为?
• 同理心(empathy)是EQ理论的专用 名词,又译作移情、同感、共情等, 是指——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 上,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 及内心世界,且把这种理解传达给 当事人的一种沟通什么会批评她,老师的这种做 法是负责任的表现。当然,老师让学生滚出去是不对的, 而她的做法更是错误的。
• 通过这次谈话,陈某认识到自己在这件事情中的错误,原 谅了老师的错误.在后来的美术课上,她基本上能做到认 真画画,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且在课外见到美术 老师也能主动问好。
• 结果,师生第一次沟通以失败告终。矛盾非 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越发尖锐。事后我找 到了心理老师,向她请教.她告诉我在这种 情况下,要先同感于她,稳住她的情绪,要 站在她的立场体会她的感受,并让她知道你 了解她的感受。
• 回到家里,我查了一些相关资料,仔细分析 了我们第一次谈话失败的原因。第二天,我 与她进行了第二次谈话。
• 学生:得了,你就是想让我去德育处,你没 安好心······
(教师这样做,不仅问题得不到解决,还引 起了学生对老师的憎恨)
(教师使用同理心后的处理办法)
• 学生:老师,今天我和二班的同学打架 了,那个同学先动手,我也就······
• 教师:你又和同学打架了,虽然是对方 先动手,但是你也动手了,现在知道自 己不对了,是这样的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