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书
课题成果表达形式
调研报告
收获与体会
(简述)
初步了解了吉安市老年人不同的生活状况、吉安市敬老院(托老中心)老年人生活现状、国家财政对老年人养老的投入情况;唤起了在校中学生对老年人这一社会群体的关心;锻炼了我们课题小组成员的社会实践、分工合作、组织协调等各方面能力。
论文(报告)标题
吉安市老年人养老生活调研报告
李会计说:“光靠这笔钱为提供每个老人较好的生活水平远远不够,院内还有主要的收入来源——务农。”
因为敬老院占地比较大,院内有2亩高产菜地,院外还有6亩水田和2亩旱田。主要种植经济作物有水稻、花生,院内菜地种植卷心菜、莴苣、白菜、空心菜等作为食堂蔬菜的主要供应,为伙食节约了不少开支。此外,菜地旁还有红砖瓦房,作猪圈,猪圈里有6头猪,由专人饲养,到每年春节前,不仅不愁猪肉,其余猪肉还能买到比较可观的价格。据李会计的账目知道,院内每年靠务农创收达3.5万元以上。
对于不太懂信息技术的老年人,简易的操作方式、较强的可靠性是必须要有的。
II.随时视频通信,拉近老人与儿女的距离
视频通信系统应该降低操作难度,至少要让会打电话的老年人就能懂得操作方式。
3.观念转变
I.提前购买商业养老保险
在自己事业工作收入较高时,给自己的老年留一笔可支配的收入,是未雨绸缪的做法。随着中国保险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商业保险并选择为自己加一份保障。相信有养老保险的护航,
意义在于:有利于锻炼我们课题小组成员的社会实践、分工合作、组织协调等各方面能力;有利于为我市养老问题提供意见和建议;
有利于唤起我校中学生对老年人的更大关注。
课题类型
调查研究
课题预期成果
初步了解吉安市老年人不同的生活状况;初步了解吉安市敬老院(托老中心)老年人生活现状;初步掌握国家财政对老年人养老的投入情况;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不同的养老生活方式建议;唤起在校中学生对老年人这一社会群体的关心;为我市养老问题提供意见和建议;唤起我校中学生对老年人的更大关注。
四、老人的业余生活
除了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老人们的业余生活也并不枯燥。
院内有大约五百平方米的四合院落,老人们平时就坐在这里聊天,冬天烤火取暖,夏天扇风乘凉。由于地处郊区,周围又有8棵参天古樟,1棵古柏,院内环境清幽安宁,给老人们营造出祥和的环境。
二楼设有娱乐室,娱乐室内有有线电视,棋牌,报纸。老人们晚餐后习惯到娱乐室看电视,阅读报纸等。
执笔作者
论文(报告)摘要
老年人选择的养老方式有什么不同吗?晚辈对老年人的关心是否有些不够呢?国家应不应该加大养老投入呢?养老院等福利机构是怎样运行的呢?除了养老院,还有什么好的方式可以供老年人安度晚年呢?一系列问题困扰了我们,出于对社会养老机构养老现状的关心,我们开始了此次课题活动。
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我们小组深入社会养老这一课题,获取了一些离我们最近的真实的老年人养老信息,发现了一些养老生活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给出了一些属于我们自己角度的深刻评论与建议。
老年人选择的养老方式有什么不同吗?晚辈对老年人的关心是否有些不够呢?国家应不应该加大养老投入呢?养老院等福利机构是怎样运行的呢?除了养老院,还有什么好的方式可以供老年人安度晚年呢?一系列问题困扰了我们,出于对社会养老机构养老现状的关心,我们开始了此次课题活动。
老年人怎么养老?
在我们对我校高中生的问卷调查中,共收集了369份问卷调查,其中182位同学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有生活经济来源,能独立生活,占49.32%,是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此外,46.07%的老年人依靠儿女提供生活费生活;4.61%的老年人在敬老院或托老中心养老。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书
课题名称
吉安市老年人养老生活调查研究
小组编号
班级
课题组长
指导教师
课题组成员
开题时间
2013年2月1日
预期结题时间
2013年5月31日
主导课程
思想政治
相关课程
数学(统计)
课题研究的
目的与意义
目的在于:初步了解吉安市老年人不同的生活状况;初步了解吉安市敬老院(托老中心)老年人生活现状;初步掌握国家财政对老年人养老的投入情况;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不同的养老生活方式建议;唤起在校中学生对老年人这一社会群体的关心。
院内财务用于食堂的伙食,生活物资的购买,一年下来,剩不了多少。
对于院内老人,花钱机会很小,只有部分会吸烟,但开支也不会很大。院内每月发给每位老人15元“零用钱”。此外,为鼓励保持卫生,院内还对卫生保持较好的老人发“奖金”。
对于生病的老人,医药费全由国家补贴。如果老人过世,火化费由国家补贴(家人坚持选择土葬的不补贴)。一年的夏装、冬装,都由院内发放,有时民政局会赠送。需要特殊护理的老人,护理费都由女儿出(只有无儿子的老年人才能入住)。
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有三方面做得比较好:
1、目标明确,方法得体。在研究方法上,有明确的研究程序,制定了合理的研究计划。
2、过程细致、认真。在研究过程中,通力合作,利用多种途径实现信息的收集,确保结论的实用性、科学性。在研究性活动开展过程中,既有实地调查,又有问卷调查,之后还认真地进行了数据分析等,研究做到了有理有据。
二、伙食
我们从敬老院食堂中找到膳食安排表:
时间
早餐
中餐
晚餐
星期一
稀饭
红烧鱼
瓜果类
星期二
面条
豆腐
叶类
星期三
稀饭
红烧肉
茎芽类
星期四
面条
海带
南瓜
星期五
稀饭
辣椒炒肉
叶类
星期六
米粉
草菇炒肉
胡萝卜
星期日
油条、包子、牛奶
鸡蛋
花叶类
三、住宿条件
从敬老院李会计处了解到,目前院内集中供养老人均配有单人间(部分老年夫妻两人住一间)。每间房间都有卫一间生间,一张书桌,一衣橱,无电视,卫生条件及阳台采光条件都较好。老人们换洗的衣物基本都可以晾晒在阳台上。其余不属于集中供养的老年人挂名在敬老院,领五保金,大多居住在自己或儿女家中。
2.远程信息化养老
对于基本能独立生活,儿女不在身边而产生担心的老年人,远程养老似乎是不错的选择。当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以下一些特点也需要特别注意。
I.实时监控,杜绝安全隐患
独立生活的老年人的安全问题可以通过监控系统的到有效保障。如GPS实时定位、出入门快速体检等等。警报系统应该24小时开启,能检测出老人身体的异常并及时报警、通知儿女。
课题领导小组意见
论文(报告)不少于2500字
吉安市老年人养老生活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老龄化形势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已成为全社会不容忽视的群体。据最近的人口调查统计,我国老龄化速度快于世界老龄化速度。预计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1.67亿,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的24%,换句话说,到时全世界每四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
3、团队协作,强化个人能力。同学们在活动中做到分工与合作,做了一次很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当然,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也存在着一些的不足,比如,调查对象范围还较小,所提建议是否考虑到老人特别是农村老人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等等。
总的来看,这次研究性学习还是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学生们在活动中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了调查研究的方法,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认识程度也大大提高,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必将产生积极意义。
2013年2月18日,我们来到安福县平都镇敬老院,采访了敬老院会计李某,与几位老人进行了交谈,了解到以下情况。
一、简介
安福县平都镇敬老院(以下简称敬老院)地处安福县平都镇江南村,占地面积12亩,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敬老院有房间近百间(均带卫生间),床位90余张,工作人员4人(院长、会计、炊事员、保洁员各一名)。敬老院目前供养老年人63人,其中集中供养35人,均为五保老人(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五保”即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
一、独立生活
大多数老年人拥有基本经济来源如退休工资、基本养老保险、或退休前的储蓄。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此类经济来源大多不高,导致老年人普遍退休后的生活质量下降,如果再考虑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恐怕只能在温饱线上。
二、养儿防老
目前比较多的老年人依靠儿女提供生活费生活,与独立生活的老年人人数相当。“养儿防老”虽然是中国人的传统养老观念,但是随着“4:2:1”甚至是“8:4:2:1”的家庭结构在中国逐渐普及,仅仅靠儿女赡养实现养老越来越难。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如今的“80后”、“90后”面对就业、医疗、住房、子女教育,已经举步维艰,又如何周到地顾及赡养老人?
但是,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老人的亲人们并不会经常来看望。亲人来得频繁的,也只是逢年过节送点东西来,一年最多三、四次;而有的老人由于各种原因,亲人一年到头都不会来看望。
五、院内经济情况
对每位五保老人,民政局每月定期发放220元养老金,对于集中供养的老人,这笔钱统一发放给敬老院,院内统筹使用,作敬老院开支的来源,主要用作食品、生活物资等的购买。对于非集中供养老人,这笔钱直接发放到老人手上。
但是幼儿园毕竟动静不小,如果可以实施,不打扰到需要休息的老人是必须仔细考虑的问题。
III.因人而异,人性化服务
老年中心应该由专业机构进行管理,给每一位老年人建立档案,确定不同的“服务方案”是有必要的。“方案”要包括:是否能独立生活;是否需要长期药物服用;多久上门访问一次;是否需要体检且多久一次;等等。针对每位老人的不同情况的人性化管理将是老年中心的一大优势所在。
I.规模大,基础设施完善
老年人单独生活,孤独感不可避免,而让一群有共同话题、共同爱好的老年人集中居住,则可以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乐可取。而且,医院、花园、健身设施等必不可少,既能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安全的生活环境,又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老年人公共医疗、基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