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


透壁性炎、裂隙样溃疡、结节性肉芽肿
活检标本诊断观察思路
年龄 组织结构改变 上皮结构改变
黏膜固有层改变
间质改变
病史 病变部位
隐窝扭曲、萎 缩
隐窝密度、长 度
杯状细胞的多 少
有无潘氏细胞 化生及幽门腺
体化生
有无炎症
有无水肿
炎症的性质:急性或慢 性
有无纤维化
病变数量
隐窝基底距黏 膜肌距离
隐窝炎、隐窝 脓肿
炎症分布:局灶性或弥 漫性,表浅或基底部, 隐窝内或黏膜固有层,
黏膜层或黏膜下层
神经增生
隐窝间距离 隐窝分枝
有无特定的微 生物
隐窝表面绒毛 状转化
有无特定的微生物 有无纤维化 有无肉芽肿
血管炎
WHO推荐诊断标准
项目
临 影 内 活 手术标 床像镜检 本
①非连续性或节段性改变
++
+
②卵石样外观或纵行溃疡
• 并发肠梗阻、肠瘘、吸收不良、肛周脓肿等
大体特点
• 黏膜溃疡:匐行溃疡(病变间黏膜正常), 纵行溃疡。早期呈鹅口疮样溃疡。
• 肠狭窄 • 黏膜鹅卵石样改变 • 炎性息肉 • 肿块形成
大体
胃肠镜特征
黏膜呈铺路 石或鹅卵石 样改变,管 腔狭窄,息

结肠
直肠
影像学特征
肠管狭窄, 肠壁僵硬,
线样征
CT R
外科标本光镜特点
• 透壁性炎 • 节段性慢性肠炎 • 裂隙状溃疡 • 淋巴细胞聚集,形成结节并有生发中心 • 粘膜下层高度增宽 • 结节病样肉芽肿(非必须,检出率不高) • 肠道神经系统的异常 • 相对比较正常的上皮- 黏液分泌保存( 杯状
细胞通常正常)
活检标本处理
在结合临床、内镜、大体标本、镜下等 特点下,诊断克罗恩病较容易,但实际工作 中见到的大体标本较少,以活检标本居多。 1. 需多部位黏膜活检取材。至少5个部位(包
活检镜下特点
• 慢性炎症背景,炎症分布不均,多局灶性 • 局灶隐窝结构异常:扭曲、分支、缩短
• 炎症细胞多样性,包括组织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浆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
• 非干酪样肉芽肿,透壁性淋巴细胞增生,黏膜下层的淋巴细 胞聚集和淋巴管扩张。
• 阿弗它溃疡:在黏膜淋巴滤泡增生、肉芽肿形成的基础上发 生坏死和表面破溃,形成早期的阿弗它溃疡。形态上为浅表 的小溃疡,表面为少量黏液、中性粒细胞、炎性坏死渗出物 。
括直肠和末段回肠在内),每个部位取不 少于2个活检。内镜下未见异常的黏膜也 应取活检。 2. 样本应立即固定,黏膜断面固在滤纸上, 标注部位。
活检标本处理
3. 病理申请单需含患者年龄、性别、患病程期、 内镜发现、治疗的种类和程期、并发症、旅 行史和临床诊断等临床信息。
4. 组织包埋,建议每个蜡块最多包埋2块组织。 每个蜡块均做标本最大面的多个连续切片并 确保切片方向垂直于黏膜。
Crohn病
临床特点
• 一种以跳跃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炎,伴不同程度 纤维化,反复发作为特点的慢性进行性炎症。
• 任何年龄,我国高峰年龄18-35岁,男女比例约 1.5:1。
• 消化道内外,好发回肠末端及回盲部。多发常见。 流行病学调查发病部位:回、回盲部>结肠>空 肠>直乙肠
• 临床见腹痛(间歇性发作)、腹泻(稀便多)、 肠梗阻、消瘦、便血、穿孔等消化道及全身症状。
• 肠结核:肠壁干酪样坏死结节,结核杆菌 阳性。
• 缺血性肠病:连续性病变,肠壁肉芽组织 和瘢痕组织多,含铁血黄素沉积
•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性肠炎 • 白塞氏病
治疗及预后
• 治疗:对症及手术治疗。如甲硝唑、皮质 激素、止泻剂及水杨酰偶氨磺胺吡啶等。
• 预后:复发率高,病情持续多年。
备注
• 诊断Crohn病缺乏金标准,需要且务必结合 临床病史(年龄、部位等)、内镜及影像、 多点取材、病理特点及治疗预后情况,综 合判断。
++
+
③全壁性炎性反应改变
++
++
④非干酪性肉芽肿
++
⑤裂沟、瘘管
++
+
⑥肛周病变
+
注:具有①、②、③者为疑诊;再加上④、⑤、⑥三者之一可确诊;具备 第④项者,只要加上①、②、③三者之二亦可确诊,“+”代表有此项表现
鉴别诊断
• UC:连续性病变,回盲部至直肠,溃疡局 限黏膜及黏膜下层,无结节病样肉芽肿。
• 口疮样、线状或裂沟样溃疡 • 间质水肿,黏膜下层纤维化,血管炎。 • 肠幽门腺化生,杯状细胞不减少。 • 取材较深,可见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细胞增生
慢性炎症、炎症细胞多样
பைடு நூலகம்
隐窝结构异常:破坏、缩短、扭曲、分枝,隐窝炎
非干酪样肉芽肿,黏膜固有层纤维化
黏膜下层的淋巴细胞聚集,血管炎,神经节细胞增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