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危险责任
一、高度危险责任概述
(一)概念
高度危险责任:是指因从事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或者保有高度危险物品致人损害,而承担的侵权责任。
β.《民法典》第七编—第八章,是关于“高度危险侵权责任”的规定,共9个条文(第1236—1244条)。
(二)高度危险责任的分类
1.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责任;
2.高度危险物品致人损害的责任。
(三)特别抗辩事由与责任限制
1.特别抗辩事由——受害人擅自进入高度危险活动区域或者高度危险物品存放区域;
2.责任限制:
《民法典》第1244条规定:承担高度危险责任,法律规定赔偿限额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行为人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
二、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责任
(一)民营核设施致人损害责任
1.民用核设施,主要包括四种:
(1)核动力厂(核电厂、核热电厂、核供汽供热厂等);
(2)核动力厂以外的其他反应堆(研究堆、实验堆、临界装置等);
(3)核燃料生产、加工、贮存及后处理设施;
(4)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设施等。
2.营运单位—侵权责任;
3.不承担责任的特别事由:
(1)战争、武装冲突、暴乱等情形;
(2)受害人故意。
(二)民用航空事故责任
1.民用航空器发生事故,可能导致两种损害:
(1)所搭载的乘客;
(2)第三人(如:飞机坠毁,对陆地上的行人造成损害);
2.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
3.不承担责任的特别事由:
能够证明损害,是受害人故意造成的,民用航空器经营者不承担责任。
这里的证明责任,在民用航空器经营者一方。
4.赔偿责任限额:
国务院2006年批准的《国内航空器运输承运人赔偿责任限额规定》更新了国内赔偿限额的标准,将旅客的赔偿限额提高到40万元。
(三)从事高空、高压、地下挖掘作业或者经营高速轨道运输工具造成的责任
1.几种高度危险作业:
(1)高空作业—高空施工、高空维修、高空安装、高空清洗等;
(2)高压作业—以高压制造、储藏、运送电力、液体、煤气、蒸汽;
(3)地下挖掘活动—地下挖井、构筑坑道、开挖隧道、修建地铁等;
(4)高速轨道运输工具—普通列车、动车、高铁、地铁、轻轨列车、磁悬浮列车之类。
2.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责任主体:经营者)
3.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事由:
(1)不承担责任—受害人故意与不可抗力;
(2)减轻责任—被侵权人重大过失。
三、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责任
(一)高度危险物
高度危险物:是指法律和行政法规等规定的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易燃、易爆、剧毒、高放射性、强腐蚀性、高致病性物质。
(§.《民法典》第1239条规定,不是完全列举,只是列举了最常见的几种高度危险物。
)
(二)占有人或者使用人的责任
§.侵权责任理论,将对物包括高度危险物之内在危险具有实际控制力的人称为“保有人”——占有人、使用人。
1.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
2.不承担和减轻责任的事由:
(1)不承担责任—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
(2)减轻责任—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重大过失。
(三)遗失、抛弃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责任
《民法典》第1241条规定:遗失、抛弃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所有人承担侵权责任。
所有人将高度危险物交由他人管理的,由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有过错的,与管理人承担连带责任。
(四)非法占有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责任
§. 盗窃、抢劫、抢夺等犯罪人,对盗窃、抢劫、抢夺之物的占有,是无权占有,也是非法占有。
鉴于高度危险物内在的致害危险,高于其他有体物的,法律规定了特别的侵权责任规则:所有人、管理人对于防止非法占有承担高度注意义务;如果没有尽到此等高度注意义务,则应当与非法占有人一同向被侵权人承担
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