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诊断PPT
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诊断PPT
24
胰腺癌肝转移
肝内多发结节状、团块状低密度影, 增强扫描边缘可见轻中度不规则花环样强化,坏死区不强化,呈“牛眼征”。
c
25
肝多发转移癌
肝内多发结节状、团块状低密度影, 增强扫描边缘可见轻中度不规则花环样 强化,坏死区不强化,呈“牛眼征”。
26
征象:肝左叶病灶明显强化
甲状腺癌肝转移
27
壶腹癌肝转移
40
征象:肝左叶可见团块状稍低密度影,中央可见星芒状更低密度区; 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逐渐消退,呈相对等密度; 中央瘢痕呈延迟强化。
FN41H
征象:肝右叶可见团块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 影,中央可见星芒状更长T1更长T2信号影; 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 强化逐渐消退,呈相对等密度; CT及MR动态增强扫描中央瘢痕呈延迟强化
31
MR影像表现
T1WI表现为类圆形或边缘分叶的均匀低信号肿块, T2WI表现为均匀的高信号;随着回波时间延长,信号 增高,称为“灯泡征”。 伴有坏死出血囊变及纤维瘢痕的血管瘤信号复杂。 MR增强信号特点与CT增强相同:“快进慢出,渐进性 填充”。
32
影像表现:
肝右叶团块状稍低密度灶,
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明显结节状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渐进性填充,
误诊为血管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
20
肝转移瘤
21
病理特点
肝转移瘤的数目、大小和形态多变。 组织学特征及肿瘤血供与原发肿瘤相似,影像学表现特点 也与原发肿瘤相似。 来自肾癌、恶性间质瘤、胰岛细胞癌、甲状腺癌、神经内 分泌肿瘤的多为富血供转移;来自胃肠道、胰腺癌、肺癌 的转移多为少血供。 肝转移瘤亦发生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结肠黏液癌、 乳腺癌、胃癌、卵巢囊腺癌、肾癌、黑色素瘤的转移瘤有 钙化倾向。
8
MR影像表现
T1WI多呈等或低信号,T2WI常呈稍高信号, 较大肿瘤因液化、坏死、出血等导致信号不均 匀。 动态增强与CT增强表现相同,呈“速升速降” 的强化方式,延迟期包膜强化,是诊断HCC的 重要依据。 可见门静脉和肝静脉受侵犯及肝门淋巴结肿大 等。
9
平扫 门脉期
动脉期 平衡期
左肝外侧段可见团块状等低密度病灶, 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强化消退, 呈“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符合肝癌的影像特点。
病理:原发性肝细胞癌
13
肝右叶团块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
14
肝内胆管细胞癌
15
CT影像表现
AFP多在正常范围 表现为境界不清楚的低密度肿块,分叶状或者不规则 形状。病灶内可见更低密度区,与肿块内部坏死及黏 液聚集有关。 多数肝内胆管细胞癌表现为少血供肿瘤。动脉期和门 静脉期病灶周围出现薄层不规则环状强化,中央低密 度区无明显强化。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渐进性延迟强 化,强化方式是病灶边缘向病灶中心逐渐扩展。 多伴有肿瘤远端肝内胆管扩张,严重者呈软藤征。 病灶处肝包膜回缩被认为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特征性 表现,与肿瘤内含有较多纤维成分有关。
2
肝脏一般检查程序
CT平扫仅能作为初筛,可能漏诊。 若平扫发现病变,原则上应增强扫描,以有助于 定性诊断。 尽量不做直接增强扫描,否则易误判。 腹部增强扫描均行多期相扫描,可增加病变定 性诊断准确性。 CT上肝脏应选择窄窗宽观察。 CT与MRI是互补影像检查方法。
3
排 平扫CT 除 肝 脏 疾 病
45
CT影像表现
肝实质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病灶,中央为脓腔,密度 均匀或不均匀,CT值高于水而低于肝脏,20%脓肿可 见小气泡,有时可见气液平面; 脓肿壁外周可见出现环状稍低密度水肿带,边缘模糊。 增强扫描脓肿壁呈环形持续明显强化,脓腔和周围水 肿带无增强,脓肿壁较厚、均匀而光滑,有时可见分 隔。 环形增强的脓肿壁和周围无强化的低密度水肿带构成 所谓的“环征或双环征”。 环征和脓肿内小气泡为肝脓肿的特征性表现。
肝内外胆管及胆总管明显扩张, 胆总管下段壶腹部可见结节状稍 长T2信号影。 肝内多发结节状长T2信号影,信 号不均匀,其内可见更长T1更长 T2信号影,呈“牛眼征”。
28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
29
病理基础
肿瘤由扩张的异常血窦组成,充满新鲜血液,血窦间 有纤维组织不完全间隔。 肿瘤内可有出血、血栓形成,钙化少见。
48
肝右叶可见囊状长T1长T2信号影,囊腔DWI呈高信号; CT增强扫描囊壁明显强化,内部坏死区未见明显强化,呈“双环征”。
肝脓肿
49
T1WI
肝左叶S4段可见囊状长T1长T2信号影,囊腔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 动态增强扫描囊壁明显持续性强化,内部坏死区未见明显强化。
肝脓肿
50
其他常见占位性病变
16
MR影像表现
MR影像表现与CT表现相同:病灶信号不均匀;T1WI 多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 MR增强扫描与CT增强相同: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渐 进性延迟强化。
17
征象: 肝左叶团块状稍低密度肿块影,密度不均匀, 可见肝包膜回缩征, 增强扫描动脉期周边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延迟强化
F42NH
与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相似的肝细胞癌
值得注意的是: 部分肝癌亦可见T2高信号的中央瘢痕,增强延迟扫描瘢痕可见强化,应注意鉴别。 此例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的改变,并可见包膜延迟强化,应考虑为原发性肝癌。
术后病理证实:肝细胞癌
43
肝脓肿
44
病理
化脓病菌作用下发生的肝组织局限性化 脓性炎症。 肝组织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组 织坏死液化形成脓腔——周围肉芽组织 增生形成脓肿壁。 脓肿多为单房,少数为多房。
51
边界锐利清楚的长T1长T2信 号影,增强扫描无强化。
肝囊肿
52
肝内境界清楚的低密度囊实性肿块,囊性成分为主,多为多囊状,可见分隔或壁 结节,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壁结节可见强化
动态增强符合“快进慢出,渐进性填充”。
海绵状血管33 瘤
海绵状血管瘤
征象: 肝右叶S7段结节状长T1长T2信号影, 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明显结节样强化, 门脉期及平衡期渐进性填充呈明显高信号。 动态增强符合“快进慢出,渐进性填充”。
34
肝右叶S7段可见团块状等低混杂密度影, 增强扫描病灶内可见结节状明显强化,其余未见明显强化。
22
CT影像表现
肝实质内见多发圆形或类圆形的低密度灶,少数可单 发 坏死、囊变多见,有时候肿瘤很小也发生囊变或坏死。 增强扫描边缘呈不规则的花环状强化或不均匀强化, 少数转移瘤呈明显强化。 “牛眼征”:肿瘤中央见无增强的低密度,边缘强化 呈高密度,外周有一稍低密度的水肿多样,大部分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少数病灶T1WI可呈高信号,如黑色素瘤转 移或转移瘤伴出血或蛋白含量高。 典型表现为“牛眼征”或“靶征”,即在T2WI上病灶 中心可见更高信号。少数病例存在瘤周水肿,病灶周 围可见略高信号环,即“光环征”或“晕征”,可能 与瘤周水肿或血供丰富有关。 MR增强表现与CT增强表现相似。
动脉期
增 门脉期
平衡期
强
扫
描
是
必
需 的 肝脏密度不均匀减低,肝右叶可见团块状稍低密度影(相对肌肉),
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明显结节样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渐进性填充。
脂肪肝可以掩盖低密度病灶,增强是必需的
脂肪肝背景下肝血 管瘤的CT表4 现
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
良性
肝囊肿 肝海绵状血管瘤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肝腺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肝内胆管囊腺瘤 肝脓肿……
海绵状血管瘤并出血
35
肝左叶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状长T1长T2信号影, 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明显结节样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渐进性填充。 肝左叶S2段可见结节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似有轻度不均匀强化,边缘可见不规则花环样强化。
误诊为胆管癌的肝血管瘤
36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
37
病理
良性肿瘤样病变,由肝细胞、血管、增生小胆管、Kupffer 细胞等构成,病灶中央含有较多的纤维基质,并常形成中 央星形瘢痕 无正常的肝小叶结构 无瘤内钙化、出血和坏死。 无真包膜
38
CT影像表现
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境界欠清楚,中央纤维疤痕 呈更低密度。 动脉期:显著均匀强化,纤维疤痕呈低密度,有时可 见增粗的供血动脉 门脉期及平衡期:肿瘤强化逐渐减弱,肿瘤呈等密度 或略高密度 中央星芒状瘢痕呈延迟强化。
肝内胆管18 癌
征象:
肝左叶S4段团块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其内信号不均匀, DWI呈高信号,可见肝包膜回缩征; 增强扫描动脉期周边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呈渐进性延迟强化。
病理:肝内胆管癌
19
征象:肝左叶团块状稍低密度肿块影,密度不均匀,可见肝包膜回缩征, 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延迟强化
7
CT影像表现
表现为境界清楚或不清楚的肿块,呈等低密度,可有 假包膜,可发生坏死或出血,可以含有脂质(脂肪变性)。 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内可见杂乱的肿瘤血 管影或动静脉分流(巨块型常见)。 门脉期:强化消退,肿块呈等低密度影(相对于周围 肝实质);可见门脉癌栓。 平衡期:强化进一步消退,肿瘤相对周围肝实质比较 呈低密度,可见较有特征性的肿瘤包膜。 “快进快出”和“包膜延迟强化”是诊断肝癌的主要 征象。 混合有胆管细胞癌成分或者向胆管细胞癌分化的原发 性肝癌可以强化不典型。
恶性
原发性肝癌 纤维板层型肝癌 肝内胆管细胞癌 肝血管肉瘤 肝淋巴瘤 肝转移瘤 肝内胆管囊腺癌……
5
原发性肝癌
6
病理特点及分型
主要由肝动脉供血,且90%的病例都为血供丰富的肿 瘤;少部分为少血供。易侵犯血管,门脉癌栓形成、 动静脉瘘;侵犯胆道,形成胆道癌栓,引起阻塞性黄 疸;淋巴转移和远隔性转移。 原发性肝癌的分型: 巨块型,≥5cm,最多见,占31%~78% 结节型,癌结节<5cm,单个或多个结节 弥漫型:小结节分布全肝,多小于1cm 小肝癌:小于3cm的单发结节,或2个结节直径之和不 超过3cm的肝癌称为小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