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含脂肪病变的鉴别诊断
HE染色显示细胞内脂肪空泡
(6)肝脏脂肪瘤
• 内部为成熟的脂肪组 织。 超声为均匀高回声
•
(7)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ngiomyolipoma)
•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它是由不同 含量的脂肪组织、平滑肌和异常血管组成,具有一定特征 性影像学表现。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与肾脏血管平 滑肌脂肪瘤伴发。 发生于肾脏的AML有20%患者合并结节性硬化。 发生于肝脏的AML有6%的患者合并有结节性硬化。 在影像学上,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因含脂肪,术前可做出 定性诊断,但因瘤内所含脂肪、平滑肌及异常血管的比例 不同,具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
• FNH • 脂肪瘤, •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局灶性或弥漫性肝内脂肪浸润, • 手术后网膜填塞形成的假肿瘤, • 肝细胞腺瘤, • 囊性畸胎瘤,格利森被膜形成的假性脂肪瘤(pseudolipoma
of the Glisson capsule), •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黄色瘤(xanthomatous lesions
in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 肝脏肾上腺剩余瘤(hepatic adrenal rest tumor)
综述
• 恶性的含脂性病变有
• HCC • 原发及转移性脂肪肉瘤 • 肝转移瘤
影像技术
• 超声上是高回声的,在某些区域是低回 声,可以有声影 。
病例
• 平扫CT显示肝右叶 不均匀密度占位,内 有脂肪。平扫CT显 示肝右叶不均匀密度 占位,内有脂肪。
(10)格利森包膜假脂瘤
• 假脂瘤是肝被膜包裹的变性的脂肪组织。 是位于腹膜腔的分离的结肠网膜的一部分(阑 尾?),并纤维包裹。 当此病变接近肝脏时,会与肝脏包膜接触。 鉴别诊断包括浆膜转移瘤以及肝包膜下的纤维 化坏死结节。 影像学上,显示为边界清楚的肝脏表面结节性 病变,中心脂肪或者软组织密度。
•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3 种组成部分在肿瘤中有的可明确区分。 通常,当脂肪含量稍多时,影像上可显示其特征。以脂肪为主(脂 瘤型) 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应注意与脂肪瘤或脂肪肉瘤相鉴别。 当以异常血管为主时,影像学表现与肝血管瘤有些类似之处。50 %的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影像学上因缺乏脂肪而无特征性表现。 对缺乏此特征者,CT动态增强扫描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易误诊,应与肝内其他含脂肪的病变肌肿瘤 肿瘤相鉴别。
• 小肠的肿瘤--合成 血管活性肠肽的肿瘤 --肝转移
讨论
• 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明确含脂肪病 变的鉴别诊断
病灶强化程度较动脉期下
降,假包膜出现轻度强化 (↑)。超声引导下活检 前MRI诊断:含脂肪血供
丰富的肝细胞癌;活检后
病理诊断:肝脏高分化透 明 细胞癌
• 活检后病理诊断:表现: (T1WI上高信号、T2WI上低信号,脂肪抑制后T1WI上的高信号无异常变化 病理基础:胆汁淤积、脂肪变性、胆色素及含铁血黄素沉积
根据瘤内脂肪含量的不同分为 四型
• 混合型(mixed) 脂肪瘤型(lipomatous≥70%fat) 肌瘤型(myomatous≤10%fat) 血管瘤型(angiomatous)
•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特点主要 取决于肿瘤内脂肪的含量及异常血管所 占的比例。
肿瘤内存在脂肪是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的特征性表现之一。
• 给出一个病例 原发腹膜后畸胎瘤浸入肝脏 增强ct显示囊性含脂肿块,有壁,肿瘤 内有钙化。
•
病理显示成熟的脂肪组织以及血 管
。 (9)肾上腺剩余组织瘤,是肾上 腺皮质细胞异位到肾上腺外组织
• 可以是无症状,也可以分泌激素。 组织学上,hepatic Adrenal Rest Tumor(HATT),有低柱状上皮细胞和立方上皮 细胞构成,非常类似于肾上腺皮质肿瘤。 内部有脂肪成分是它的一个特征。 影像学上,常有包膜,显示大体可见的脂肪成分, 以及富血供。 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或者HCC有时难以鉴别。
肝脏含脂肪病变的鉴别诊断
MR
一般情况:
• 不含有脂肪病变的病灶:肝血管瘤、局 灶性结节增生、肝细胞癌(多数)、肾 上腺嗜铬细胞瘤、肾细胞癌、转移性肿 瘤。
• 含有成熟脂肪组织的病变:肝脏脂肪瘤、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上腺髓样脂 肪瘤、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发生脂肪变性(脂滴)
综述
• 良性的含脂性病变有:
• 增强扫描见肝右叶边界清楚的,不均匀强化的肿块,内部有脂肪 密度(箭头) 大体切片显示病变内含有脂肪
• 图10女,33岁。SET1WI:肝右叶前上段一 直径4.0cm的病灶(↑)呈弥漫高信号为主的 混杂信号
• 图11同图10病例,(脂肪抑制)FMPSPGR: T1WI的高信号消失,表明该病灶含丰富脂肪 (↑)
图1和2是局灶性脂肪变性
(2)多发结节性的肝脏脂肪变性
• A同相位T1WIGRE 序列,肝内多发稍高 信号病灶。 B反相位T1WIGRE 序列,成为低信号。
(3)肝脏手术后的假肿瘤 (网膜添塞)
(4)肝细胞腺瘤
• 在CT上,7%可见脂肪成分。 在MRI上,35%~77%可见脂肪成分。
• A同相位T1WIGRE序列。 B反相位T1WIGRE序列。 C大体切片显示出血。 D腺瘤细胞的胞质内可见脂肪空泡--腺
• 图12同图10病例,(脂肪抑制)FMPSPGR, 动脉期:病灶(↑)不均匀显著强化。超声引 导下活检前MRI诊断: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活检后病理诊断: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混合 型)
CT
(8)囊性畸胎瘤(cystic teratoma)
• 真正的肝脏囊性畸胎瘤非常少见。文献 中仅有个案报道。 多数称为肝脏囊性畸胎瘤的其实是腹腔 或者腹膜后的畸胎瘤浸入肝脏。 发现含有脂肪、液体以及钙化的肿块, 要考虑囊性畸胎瘤可能。
(11)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 黄色瘤
• 肝脏受累少见,通常见于广泛的LCH。 通常病变特异性的位于门脉周围,分成四种不同的组织学 分期:
• 增生; 肉芽肿; 黄色瘤; 纤维化。 超声上,均匀的高回声。 CT及MR上可见脂肪信号。
恶性病变:1、HCC
• HCC 小于1.5cm的高分化HCC常有弥漫性的 脂肪变。 小HCC中35%内有脂肪成分。 不同于肝细胞腺瘤的均匀分布的脂肪成 分,HCC的脂肪常是散在分布的
血供的变化和脂肪变是提示局灶癌变的重要征象
肝脂肪肉瘤 (liposarcoma)
• 是肝内少见的恶性间质成分肿瘤。占所 有肉瘤的15%。腹膜后及肢体脂肪肉瘤 很容易转移,但只有10%的有肝脏受累。 大部分的肝脏脂肪肉瘤是转移性的。 只有几个原发的肝脏脂肪肉瘤有文献报 道
脂肪肉瘤肝转移
转移瘤
• 肝脏的转移瘤是没有 脂肪的。
男,61岁。(脂肪抑制 FSE)T2WI:肝右叶前 上段见一直径3.0cm的病 灶(↑)呈混杂高信号, 肝硬化背景明确
图2同图1病例, SET1WI:病灶为弥漫高 信号(↑) 图3同图1病例,(脂肪抑 制)FMPSPGR:T1WI
的高信号消失,表明该病 灶含丰富脂肪(↑) 图4同图1病例,(脂肪抑 制)FMPSPGR,动脉期: 病灶(↑)轻度强化 图5同图1病例,(脂肪抑 制)FMPSPGR,门脉期:
• 大体病理通常见肿块为球形,质较软,呈淡黄色或灰 色,可伴有灶性出血坏死,多无包膜。
光镜下,典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由异常厚壁血管、平 滑肌细胞和成熟脂肪组织构成,可伴有髓外造血组织。 其中平滑肌细胞可呈梭形或上皮样细胞形态,常以上 皮样细胞为主,呈多边形,胞浆丰富,伊红色或透明, 有时含有色素颗粒。细胞核可出现显著的异型性,并 见多核巨细胞,核仁明显。瘤细胞可成片或成团分布 或形成梁索状,并有血窦分隔。多形性上皮平滑肌细 胞是病理诊断上的难点,常误诊为肝细胞癌或腺癌。
• CT上脂肪成分的CT值为-10~- 100HU。
• MR,脂肪在T1WI上为高信号。脂肪抑 制序列(细胞外脂肪),以及化学移位 成像的反相位GRE 序列是低信号(细胞 内脂肪)。
CT
MRI
良性病变
• (1)肝脏脂肪变性(steatosis) • 典型表现是韧带周围或者门脉系统周围--脂
肪变性。 通过病变的位置分布以及 从其内部穿过的,不 变行的血管,可以很好的诊断。 当然,多发结节性的脂肪变性可以类似转移瘤。
瘤的脂肪可以在细胞内,也可以在细胞 外
多发的腺瘤CT表现,显示细胞外 沉积的,肉眼可见的脂肪成分
(5)局灶性结节增生 (FNH)
• FNH内部脂肪成分极少见,散在分布。 肿瘤周围可以有脂肪变--肿瘤压迫周围 肝脏造成缺氧,或者机制未明的肿瘤相关 副作用
• a为增强T1WIMR b为轴位反相位T1WI显示散 在的肿瘤外围低信号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