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为什么落后于西方
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主要表现为思想文化以及近代自然科学的落后。
其落后的表现以及原因有:
1.思想禁锢,文化专制。
明清时期,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演变为八股取士。
这种以单一形式、限定创作内容取材(四书五经)的考试制度,限制了作为推动社会变革、进行思想领航的知识份子的思想进步,制约学术的自由发展,扼杀创作精神,以致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发展迟滞不前。
2. 大兴文字狱。
高层统治者为稳固其统治,实行“愚民政策”,以文字狱的方式压制
思想进步发展,打压进步份子,钳制舆论,使得思想文化进步艰难,以致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
3.变态的历史优越感。
天朝上国的美梦还没有醒,夷夏理论依然盛行,“西学中源”
观念根深蒂固。
高傲自大,自以为是,蔑视西方之进步,不愿学习西方文明成果,失去许多学习西方文明的机会,固步自封。
4.儒家霸权。
现在我们能叫得上的大思想家,如庄子、墨子等,都是出现在先秦时期。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那时的思想界极其活跃,自由的创造氛围,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
而近代中国,儒家文化独霸中国思想界,遏制了其他思想流派的发展。
在一个毫无竞争的社会里,我们不能苛求其能与时俱进。
5. 儒家文化重文章、轻技艺、轻商贸。
其宣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但宣扬
的书只是四书五经,而那些搞创作发明的人却被称作为奇技淫巧,并被归类到地位低下的工匠行列中去,科学技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社会舆论的导向,社会地位的低下以及“仕农工商”的排列组合就足以说明科学技术的不被重视。
6. 地理位置的负面影响。
中国处于东亚,国土的北、西、南三面有天然屏障与邻国相
隔。
加之邻国弱小,无法与之抗衡。
安定的环境下,进取之心弱化。
7. 地大物博的负面影响。
资源的丰富性使得在需求低下的条件下,一切可以实现自
给自足,不用与外国进行大规模的商贸来交换资源以弥补自身不足,商业得不到市场需求的有效推动,国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8. 交流渠道的缺失。
清延续明曾实行过的的海禁政策,并且加固了旧思想、旧制度。
虽然两者的目的不尽相同,但效果不无一二-----缩小了对外交流的渠道,使得西方先进的理念以及近代科学技术难以对近代中国产生有效的影响,中国也因此失去了一次跟上时代发展潮流的机会,徘徊不前。
9.战争的破坏。
在受到外来侵略的同时,内部战争也此起彼伏。
战火的燃起,带来的劳力的非自然骤减,以及生产力的破坏与倒退。
而事实上,落后与先进是相对的,近代中国的落后是相对于西方的进步而言的。
西方之进步只要体现在:
1.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这一系列的思想解放运动之后,西方逐渐摆脱封建
桎梏。
资产阶级认识到了人人平等,民主自由观念,通过一系列的资产阶级革命,
取代封建地主、教会成为统治阶级,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促使国力的统逐渐强
盛。
2.学术研究广泛。
西方知识分子的学术研究囊括了文学、哲学、医学、自然科学,以
及与自然科学紧密相关的数学。
在推动社会精神文明进步的同时,通过技术进步
有力推动了物资文明的快速发展。
3.新航路的开辟。
物欲渴求的膨胀,冒险精神的刺激,西方开始了大航海时代。
通过
这一联系全球的途径,用利益的链条将世界绑在它发展的车轮下,主导世界其他
被其征服地区的命运,而其中也包括近代中国。
4.用时间与实践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三大运动定律,而
瓦特充分利用力学原理改良蒸汽机,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因此,社会生产力发
生巨大变革,就这方面而言大大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方式与进程。
5.宗教的影响。
在西方国家,基督教长期影响。
例如新航路的开辟,其中一个动力就
是传教。
虔诚的宗教信仰支撑着西方人的海外探索。
同时,基督教并不完全排斥
科学,相反认为科学可以为基督教所用。
这给了西方自然科学与自然哲学一个较
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利好的条件促使了其进步。
这与近代中国“儒教”一统天下,
遏制其他学派兴起形成了对比。
6.两次工业革命则是西方将近代中国远远甩在身后的直接原因。
蒸汽机与内燃机提供
充足有效的前进动力,将近代中国这架老马车挤出了世界发展潮流的第一集团军。
不仅如此,反过来通过“舰炮外交”压制中国,将中国变为其原料来源地与商品
倾销市场,攫取了巨额财富,此又推动西方的进一步发展。
耻辱的时代已经过去,历史会被铭记。
发展,复兴,崛起,中国,相信会在新的时代展现活力,用成就书写新一次的辉煌,再一次的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