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次特别的作业 (1)

一次特别的作业 (1)

来源:网络 2009-08-04 14:28:33[标签:四年级教案语文]奥数精华资讯免费订阅教学过程:一、设疑激疑,揭示课题:1、听一听,说一说1)师: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名叫马克的同学,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2)听一听:(播放录音)他有许多优点。

他爱劳动,干活不怕苦不怕脏;他体育好,在校运动会上,百米赛跑荣获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他助人为乐,经常帮助女同学,有一次我做手工不会钉钉子,他就主动帮我敲,结果不小心把手敲肿了,可他一声也不叫疼,还安慰我说‘没事’……3)说一说:马克是个怎样的学生?2、读一读,问一问1)师:你们知道吗,刚才对马克同学的介绍是和他一个班的名叫小莉的女同学在一次作业中写的。

(板书:一次作业)2)出示小莉作业的原文:马克同学今天这样做是不对的,我很生气。

虽然他是我们班的调皮大王,但是他也有许多优点。

他爱劳动,干活不怕苦不怕脏;他体育好,在校运动会上,百米赛跑荣获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他助人为乐,经常帮助女同学,有一次我做手工不会钉钉子,他就主动帮我敲,结果不小心把手敲肿了,可他一声也不叫疼,还安慰我说‘没事’……3)自读,指名读4)师:调皮的马克做了什么不对的事使小莉很生气?小莉既然很生气,为什么还要写马克的优点?小莉是在完成什么特别的作业呢?3、师:让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补全课题:一次特别的作业二、朗读体悟,整体感知:一)朗读文本1——6小节1、自读课文1——6小节,思考刚才的问题:调皮的马克做了什么不对的事使小莉很生气?老师布置了什么特别的作业呢?2、借助填空说一说:因为马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老师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名说,老师随机板书:写出马克捣蛋的事3、听到老师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大家的表现如何?读一读句子。

出示:看着马克惊慌失措的样子,大家是又好气又好笑。

小莉狠狠瞪了马克一眼,低头写了起来。

1)自读2)指名读3)理解“惊慌失措”:马克惊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慌的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怕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尖锐、坍台”)通过朗读体会马克的心情。

4、教室里静悄悄的,只有小莉那清脆的声音在回响——引读第六节小莉的作业。

二)朗读文本7——10节1、听了小莉清脆的声音,大家的表现又是如何?同桌读一读,议一议。

1)指名说一说听了小莉清脆的声音,全班同学都,心想。

听了小莉清脆的声音,老师,心想。

听了小莉清脆的声音,马克,心想。

2)指名读一读2、后来老师又布置了一个新的特别的作业,是什么作业呢?1)指名读一读老师的话2)说说老师布置了什么特别的作业随机板书:写出每个同学的闪光点3)比较前后两个作业,有什么发现?马克——每个同学,捣蛋事——闪光点3、老师给自己也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作业,是什么作业呢?1)出示:老师也要做一份同样的特别的作业,每天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做!2)理解“同样的特别的作业”指什么作业。

3)说一说老师这句话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以读促写1、引读全文:班里的调皮大王,今天,又闯了个大祸——气得眼睛冒火的老师给全班同学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作业——惊慌失措的马克深怕自己当众坍台——,可是泪痕未干的小莉清清嗓子读的却是——小莉的话让大家大吃一惊,进而被感动了,老师当场表示——全班同学都热烈地鼓起掌来。

2、老师也来布置一份特别的作业,请大家写下小莉、马克、老师,再在后面写出他的闪光点(三者择其一)1)学生写话2)交流反馈3)深化理解: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四、拓展延伸,实践导行收集资料,举行一次“让我重新认识你”的主题班会。

一、案例背景:五2班一共有13名学生,男生8名,女生5名。

其中一名刚从普校转来的学生双耳裸耳听力为90分贝,助听器补偿效果好;5名学生均有一只耳朵的听力为95分贝,补偿效果达到“听话”,但他们中的三人是分别在一两年前由外校转入,没有进行过听力补偿训练,语言能力发展缓慢,而另外两名学生在经过我校的四年学习,言语水平发展平稳;其余七名学生双耳裸耳听力均在110分贝以上,助听器补偿效果不佳,只能达到“看听话结合”。

学生由于听力的缺陷,接受信息渠道窄,信息量少,而我们唯一的聋教材存在着读写训练量少、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等,这些不足不利于听障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言表达,影响了听障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基于以上原因,在一二年级时学校采用了二期课改新教材,在三四年级采用聋教材,但每学期补充了10篇二期课改的教材,通过这四年的尝试和实践,学生不但词汇量丰富,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因此“注重积累,注重表达”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提高语文能力,也成了中低年级语文教学贯穿始终的教学原则。

《一次特别的作业》是四年级新教材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学校生活和同学之间的情谊,十分贴近我们聋生的实际生活。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同学之间纯真友爱的故事。

小莉虽然由于马克的恶作剧弄脏了衣服,但她并不心怀怨恨,以她的善良和聪慧,真心诚意地维护了同学的自尊心,触动了调皮的马克和同学,也使老师深受感动。

既要让学生能体会文章的人文内涵,又要落实“注重积累,注重表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1—6节,通过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积累文中的语言文字,学习课文中怎样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3、通过学习感受小莉的宽容和善良。

二、教学流程:↗马克闯祸复习引入—→学习课文1-6节→老师布置特别的作业—→齐读课文、小结→小莉的作业↘听了作业,大家的反应片段(一)师:(从复习引入)老师为什么会布置第一次特别的作业呢?生:因为马克闯了祸。

师:课文哪一小节写了马克闯祸的事?自由朗读第二节,想想这个破折号有什么作用?(巡视学生朗读情况)师:引读:马克闯了个大祸——生:齐读,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交流师:找出这一节中描写马克闯祸情景的动词。

生:生默读并圈出动词,交流师:还有“正、乘机、正好”这些词语恰当地运用都把马克闯祸的情景写得很生动具体。

这一教学活动中,通过两次的引读,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体会出破折号的说明作用。

让学生圈出文中描写马克闯祸情景的动词,也是让学生能学习课文准确使用这些动词的写作方法,让学生领会如何把事情写生动写具体的。

片段(二)师:马克闯了这么大的祸。

(引读)小莉哭得——,老师气得——生:——抽抽噎噎,——眼睛冒火。

师:示:老师气得(眼睛冒火)。

这里是用眼睛冒火来描述老师生气的样子(演示动作),你还能用其他语言描述吗?通过一些动作引导,同学们思路逐渐打开,纷纷举手发言。

生1:老师气得直瞪眼。

生2:老师气得眼睛睁得大大的,圆圆的。

生3:老师气得直跺脚。

生4:老师气得直摇头。

生5:老师气得牙齿咬得咯咯响。

生6:老师气得说不出话来。

生7:老师气得脸色发紫。

……师:同学们把老师生气的样子说得很生动。

老师生气极了,所以让同学们马上坐好,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作业——(引读)生:齐读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注重积累,注重表达”这个教学原则。

首先让学生理解课文中是描写眼睛冒火来表现老师生气的样子的,再引导学生还可以从脸部表情、牙齿、拳头等等来描述老师生气的样子,这样既激发学生的思维,又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语言。

片断(三)师:老师让同学们写马克捣蛋的事,如果你是小莉,你会怎么想?怎样写?(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进行语言实践。

)生:我是小莉,我一定会狠狠地批评他,把他做的捣蛋的事全部写出来。

师:那小莉会怎么写?找到她的作业读一读,思考:从小莉的作业中看出马克是个怎样的孩子?生:轻声自由朗读并思考。

指名读。

师:从小莉的作业中看出马克是个怎样的孩子?生:小组讨论交流。

评议。

这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在了解了马克捣蛋的事后,引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小莉你会怎样想?怎样写?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就踊跃举手回答。

学生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就创设一个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进行了语言表达训练。

三、教学反思:1、通过朗读,积累语言,加深情感体验。

大部分学生听力的严重缺损,造成他们语言信息的大量缺乏,因此他们对新教材课文内容的正确的理解、把握、体会文本的内涵有比较多的困难。

朗读又是本单元、本册教材的重点。

朗读过程又是一次很好的语言实践训练过程。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不但能感悟课文内容,还能反复积累词句。

反复朗读课文中丰富的聋生平时缺乏的语句,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积累这些语言材料。

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有自由轻声读、默读、引读、有感情朗读,个别读,小组读等等,让他们从有感情地、有语气地朗读过程中加深理解课文意思,体验课文情感。

教学中,让学生从小莉的作业中看出马克是个怎样的孩子?我就从朗读入手,指导学生朗读小莉的作业,还让学生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小莉对过错同学的宽容和对同学怀有真挚的友情,体会小莉是个善良、聪慧、宽容的女孩。

2、朗读积累和表达运用于一体。

积累吸收是表达的基础,表达则促进了积累与吸收,获得互动效应。

教学中先让学生朗读课文,感悟小莉的善良和宽容。

披文入情、以生传情的过程,也是消化吸收课文语言的过程。

然后再设计必要的表达训练。

3、创造表达机会,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中年级学生应在写通顺(写段)的基础上提高到怎样写完整、写具体和写生动。

这是我班这学期培养的目标。

教学中,我让学生学学课文的写法,描述老师生气的样子。

老师让同学们写马克捣蛋的事,如果你是小莉,你会怎么想?怎样写?这些教学环节设计,都是要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

我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培养目标,设计了这个课后练习:请你学一学课文中的小莉,给某个同学写写他(她)的闪光点。

这种练习能面向大多数同学,让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