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总体概述 (2)1.1编制依据 (2)1.2编制原则 (3)1.3工程概况 (4)1.4自然地质条件 (6)1.5建设目标 (12)1.6施工组织总体部署 (12)1.7重点方案针对性措施 (16)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 (19)2.1施工总平面布置 (19)2.2主要临时设施 (19)2.3临时道路 (19)三、施工进度计划和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 (20)3.1施工进度计划 (20)3.2进度保证措施 (20)四、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28)4.1高压旋喷桩施工 (28)4.2沉井施工 (28)4.3顶管施工 (42)4.5取水头部工程施工 (56)4.6 PHC桩施工 (68)4.7土建主体结构工程施工 (74)4.8土建安防水电工程施工 (74)五、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74)5.1安全管理方针与目标 (74)5.2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74)5.3安全管理措施 (86)5.4预警机制及应急预案 (95)5.5安全生产费使用计划及措施 (101)5.6文明施工管理方案 (105)5.7环境保护体系及措施 (112)六、项目管理班子的人员配备、素质及管理经验 (118)七、劳动力、机械设备和材料投入计划 (118)八、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119)8.1沉井施工重难点及解决方案 (119)8.2顶管施工重难点及解决方案 (122)九、冬雨季施工、已有设施、管线的加固、保护等施工情况下的施工措施 (128)十、个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应用 (128)一、总体概述1.1编制依据(1)《镇江市大港水厂一期取水工程施工招标文件》;(2)《大港取水口江中取水管延伸工程岩石工程勘察报告》;(3)《建筑安全施工检查标准》JGJ59-201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8)《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10)《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GB/T11345-2013;(1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12)《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2010;(1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4)《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1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12;(16)《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50212-2014;(1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18)《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19)《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20)《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2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24)《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5)《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13;(26)《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27)《等电位联结安装》15D502;(28)《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15D501;(29)《接地装置安装》14D504;(30)《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31)《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32)《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试行);(33)《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15;(34)《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3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36)《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37)《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范》CECS246-2008。
1.2编制原则(1)质量保证原则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确定各分部工程质量控制程序,明确工程质量目标。
结合本工程特点、重点与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与质量保证措施,确保工程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
(2)工期保证原则根据业主招标的工期要求,合理配置各类资源,用科学方法组织施工,使每项分部分项工程衔接有序,确保各节点计划目标的实现,从而保证总体计划进度得到实现。
(3)环境保护原则本工程各项生产、生活设施严格按环保要求进行布置,搭设,施工过程中实施文明施工,采取针对性有效措施将施工噪音、灰尘控制在最低程度,杜绝施工中产生的废弃物与废污水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做到集中处理,规范处置。
(4)技术保证原则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吸收以往成熟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管理方法和既有的施工经验,选择可靠性高,可操作性强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优质、快速、安全地完成。
(5)安全施工原则以人为本,开展安全生产活动,维护和保障每位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运用安全体系进行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建立消防安全体系。
1.3工程概况镇江市大港水厂一期取水工程位于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新区,紧邻江心汽渡。
项目总造价约10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取水泵房、配电间、加药间土建及配套工艺、自控、电器照明工程,安防管道工程,顶管工程,取水头部工程等。
新建取水泵房、配电间、加药间总建筑面积约2575m2,其中取水泵房1290m2(含水池),配电间建筑面积739m2,加药间建筑面积546.0m2。
建筑基础均采用PHC桩基础,桩型号规格为PHC500 AB100/30。
主体结构混凝土等级为C30,垫层为C15。
图1.3-1取水泵房、配电间、加药间平面布置图本工程顶管一共两段,东侧顶管长1615米,DN1800顶管采用Q235B 的碳素结构钢,壁厚22mm。
顶管穿越主航道段覆土较浅处应采用抛石稳定河床,保证管顶覆土厚度不小于8 米。
顶管工作井为C30 防水钢筋混凝土圆形沉井,外径17.6m,内径15.0m,顶管井设计起沉标高+5.5m,下沉深度38.5m,封底采用水下C25混凝土。
工作井至取水泵房顶管长度98.6米,采用DN1600顶管,材质为Q235B的碳素结构钢管。
泵房接收井,设计起沉标高+5m,下沉深度15.5m,泵房沉井平面截面尺寸31.4m×9.3m,井壁采用C30混凝土,封底采用水下C20混凝土。
取水头部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土体,钢管桩支架水上平台施工,下沉DN3000mm钢套管后再下沉DN2800mm钢管,下部开U 型口沉至顶管以下300mm 处,清空管内泥土,安装DN1600mm钢管与顶管垂直相交,在钢管间浇筑水下混凝土。
用止水橡胶圈将DN1600钢管与顶管牢固连接后,拆除DN3000钢套筒,安装取水头部及支撑体系。
最后拆除标高-16.85m以上的结构物。
项目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表1.3-1主要工程数量表1.4自然地质条件1.4.1自然地理场地位于镇江市大港开发区,地处长江沿岸,交通较便利。
1.4.2气象场地处于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9℃,最高极限温度40.8℃,最低极限温度-18.9℃。
全年无霜期一般为229天,日最大降雨量234.5mm,年平均降水量为1065.8mm,年湿润指数1.9,为湿润区。
五月至九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
主导风向东南偏南,最大积雪厚度31cm,雪荷载35kg/m2,最大冻土厚度不超过0.10m。
1.4.3水文场地所在区域位于长江之滨,长江该段每日涨落潮各两次,涨、落平均延时3小时25分;历年最高洪水位:6.69米(黄海高程,下同,1996年),历年最低枯水位:-0.65 米,平均洪水位:5.20米,平均枯水位:0.06 米;历年最高潮差:2.10 米,历年最低潮差:0.01米,历年平均潮位:0.96 米;最大流速:2.00m/s(洪水期),最小流速:0.50m/s (枯水期),平均流速:1.00m/s(水位中等);最大洪峰:92600m3/s(1954年8月1日),最大平均流量:43100 m3/s (1954年),多年平均流量:28600m3/s,最小平均流量:21400m3/s,最小枯水流量:4620m 3/s,年均径流量:8933亿m3;场地长江取水头部考虑最大冲刷深度10m。
1.4.4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貌类型为长江冲积平原河漫滩及长江水域。
陆域地势较平坦,地面标高4.60~7.80m,江域较低且变化较大,呈一缓“W”型,江底地面标高-30.60~-0.50m,近岸处相对较高。
1.4.5工程地质条件1.4.5.1 场地工程地质层特征场区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纪全新世、上更新世冲积物,下伏燕山晚期侵入岩,根据地层岩性、时代成因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将其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层,其中①层、③层、④层、⑥层又各细分亚层。
其中①~④层为第四纪人工土、全新世冲积物(Q al4 );⑤层为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湖积物(Qal+l3),⑥层为燕山晚期侵入岩,各层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详述如下:①1层杂填土:灰黄色,湿,松散,局部为素填土,成分以粉质粘土为主,含较多碎砖、瓦砾等近期堆填的建筑垃圾,径0.8~100cm,场区局部表层分布。
③-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褐灰色,流塑,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韧性及干强度较高,含腐植质,夹0.1~0.2cm粉砂薄层。
属正常固结土,灵敏度根据经验属中等。
③-2层粉质粘土:灰黄色、灰色,流~软塑,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韧性及干强度中等,见腐植质,夹0.1~0.2cm粉砂薄层,该层场区南部钻孔揭露。
③-3层粉土:灰色,湿,松散,夹0.1~0.3cm粉砂及粉质粘土薄层。
④-1层粉砂:灰色,饱和,松散~稍密,局部中密,颗粒级配差,夹薄层粉质粘土,单层厚0.1~0.3cm。
④-2-1层粉土:灰色,湿,松散,夹0.1~0.3cm粉砂及粉质粘土薄层。
④-2-2层粉质粘土:灰色、局部灰黄色,软塑,局部流塑,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土质不均匀,局部夹粉砂、粉土薄层层。
④-3层粉砂:灰色,饱和,密实,上部稍~中密,局部底部为中砂含少量卵石,颗粒级配差,夹薄层粉质粘土,单层厚0.1~0.3cm。
⑤层粉质粘土:灰蓝色,硬塑~坚硬,局部可塑,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韧性及干强度较高,含铁锰质浸染,偶见钙质结核,径2~3cmm,见砾石,砾径1~3cm,该层场区钻孔均有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