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论机械工程学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首先,我选择机械因为我有着对汽车疯狂的热爱,所以机械工程为我必不可少的课程。

在机械工程导论课我从机械工程学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开始了解:明白制造的战略地位与发展简史,现状,战略等等。

明白了制造对中国乃至对全世界的影响,明白了制造的新理念,如何让制造更好的造福人类。

我相信这是制造最开始的初衷。

一般认为,人类文明有三大物质支柱:材料,能源,信息。

但是这些支柱不可能单独存在,这就需要制造对它们进行整合。

所以制造是代表社会最先进的文化。

所以我认为一个国家是否富强的最重要标志就是制造业的发达程度。

从整个人类发展历程上看,制造业是贯穿始终的行业,制造业是各行各业的基础,其中制造业的机械制造业尤为重要。

对于各个国家而言,先进制造技术是其关键技术和优先发展的领域。

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不是一个制造强国。

我国制造的很多产品,数量上是世界前列,但高科技产品上却没有任何优势,大部分的高新技术需要进口。

这也是发展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必要性。

人类的文明开始于制造,从第一把石刀开始,人类就开始比其他动物更加先进了。

在制造中制造工艺不断更新,这是制造工艺发展的显著特点就是人逐步从对制造过程诸环节的直接参与中解脱出来。

即首先是从加工执行中,其次从检测中,最后是从直接的控制中解脱出来。

伴随这一解脱过程的是,制造赖以进行的基础由本能与经验逐步转移到理性与科学上来,可以说,制造过程发展的历史也是人们对制造过程规律性的认识逐步深化的历史。

从制造业角度来看,我认为人类经历了:从物理制造阶段到化学制造阶段再到生物制造阶段,最后到达综合制造。

人类通过不断学习,先从大自然的现成的事物,到植物,最后到动物,然后到人类自己,人类利用双手到利用机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社会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这也许是制造最大的魅力吧,不断创新,不断便捷人类,不断让社会革新。

我相信制造是人类从万物众生中脱颖而出的原因吧。

现在我们来看看制造发展的主要线路:首先是对制造过程片面的局部的认识,发展到系统的认识;从对制造过程的每一环节只作为一个孤立的环节来认识,发展到作为一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来认识;从对制造过程的每一环节静态的定性认识,发展到动态的定量认识。

人类正是遵循着这一个个独立的环节到关联到一起的大体来发展。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材料科学,能源动力科技和信息科技的每一次革新,都或多或少的地并且不可忽视地促使制造过程,制造工艺,制造技术尤其是制造思维朝着系统化,自动化,集成化,信息化,乃至智能化方向买进,促进制造的发展与变革,并逐步减轻让人的体力,脑力劳动和挖掘人的聪明才智,使人更多的机会与精力来驾驭制造。

当然,没有制造技术的发展,也就没有材料科技,能源动力科技和信息科技等一切科技的发展。

所以我相信如果我国能改变制造大国为制造强国的话,那么我们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东方的。

下面说说为什么机械制造对我国如此重要:机械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机械制造工业提供的装备水平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进步有直接影响。

机械制造工业的规模和水平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因此,世界各国把发展机械制造工业作为振兴和发展本国经济的战略重点之一。

机械制造技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发展起来的实用技术之一,一般包括机械制造加工技术、机械制造冷加工技术和机器装配技术三部分。

我国的制造发展历史:在14世纪以前,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水平远远超过西方国家。

但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使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得不到进一步发展,之后便慢慢趋于落后地位。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几乎没有可以称道的机械制造工业,只有一些门类不全、规模较小的修配工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机械制造工业有了飞速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微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不仅给机械制造带来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观念,而且使机械制造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走上一个新台阶。

21世纪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冷加工技术的发展将沿着三条主线进行。

第一,机械制造工艺方法进一步完善与开拓。

一方面是传统的切割、磨削技术仍在不断发展,不断上升到新的高度;另一方面是各种特种加工技术也在努力开拓新的工艺达到新的技术水平,并在生产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二,加工技术向高精度方向发展,使精密工程和纳米技术逐步实用化和生产化。

第三,加工技术向自动化方向发展,继续沿着NC-CNC-FMS-CIMS 的台阶上攀登。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强国。

虽然继续制造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必须迎头赶上,改变制造业落后的面貌。

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机械工程,一边学习新知识,同时也要思考新的制造方法。

让我国更快的摆脱落后的现状。

现在来看看制造目前的发展现状:当今的制造早已不是单纯指传统的制造技术,而是正在发展成为制造科学,而是发展成为制造科学。

世界目前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目前制造业正呈现这全球化的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自由贸易的深化,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不断增加,国际贸易大幅度增长,制造业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并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制造业公司掌握着产品设计等关键技术,而工厂设置在其他国家,正是这种制造业的全球化,让我们能更加方便,更加便宜的买的来自全世界的产品。

先进制造技术是工业发达的国家的国家级关键技术和优先发展领域。

有些国家从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就已陆续开展相关重大科技计划。

德国,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很早就运用了先进的制造工艺所以他们站在世界高科技的前沿。

目前虽然我国正在不断努力发展制造业,但是依旧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

根据调查目前中国制造业发展异常迅速,产业基础越做越大,但总体科技含量不高,就民用而言。

凑合在中低端。

生产设备方面。

机器的制造称为制造的制造,目前虽然很多设备可以国产了,但比其品质,稳定性,扩展性上看和国外相比,还有差距。

像我现在搞的精密模具,要用的加工中心就是纯进口。

从业人员,奋斗在制造业第一线的人文化素质不高,缺少技术工人。

自主产品有限,很多厂就是外国世界工厂上的一点,依赖性强。

依据我从网上查到的资料来看,世界上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应该是标准化数字制造,即生产实现数字化控制,人只要把需要设计出东西输入电脑后,即可实现全自动生产。

但这样的生产建立的前提是精加工。

所以很多外国企业把初级加工转嫁给第三世界国家,自己做精加工,然后出自主产品,赚取高额利润。

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高技术工人,改变现状。

我认为我们国家目前还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高端人才认为工人是比较低等的职业,所以不愿意投身到制造业中,而是到金融业寻求发展。

这种观点是完全是错误的。

我们必须先改变这种思想。

在国外待遇最好的就是高级工程师,因为他们不仅拥有体力劳动还有脑力劳动。

比如一位奔驰AMG的工程师,他会自己组装一台车,但是他不仅仅的单纯组装,而是在原本车的基础上对它进行动力,操控的提升。

并且组装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通过机械臂进行的,所以他们实际上还是主要脑力劳动者。

很多人现在担心中国的制造业发展现状并不好,但是我相信中国制造业发展前景还是很好的。

虽然我国的机械制造业起步较晚,而且存在底子薄,受到其他国家的技术封锁等难题。

但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自己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包括轻工业、重工业等在内的机械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目前中国的机械工业已经形成了拥有4万多家企业、300多万台机床、900多万在职职工的工业体系。

现在中国已经是一个制造大国,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已经达到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但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但是对于中国,什么难题都一定能克服的。

那目前现在世界制造的发展趋势又是什么呢?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制造科技给我们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惊叹。

世界机械制造业涵盖了家用电器、汽车零部件、工厂设备和建筑机械等诸多领域,其年产值高达1万亿美元。

我从网上找到一段资料:在未来的发展中有4种重要趋势将对其产生影响:1.技术融合在机械制造业的许多领域,电子控制和软件技术变得同机械工程同等重要。

德国格第巴赫机械制造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为大型玻璃制造厂生产玻璃处理系统的公司,目前,该公司的软件控制装置、电子机械装置占据了其产值的1/3。

2.服务性思维在从电梯到工厂设备等的各个领域,生产厂家的利润增加已不再是因为按固定的规格生产目录中的产品,而是因为制造厂家能按用户的要求制造产品,以满足特殊的需求。

此外,企业也通过维修或其它“售后”服务以增加产值。

3.全球产品开发例如美国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惠而浦公司对由2000名工程师组成的全球产品开发小组进行改组,以集思广益开发新产品,缩短某些产品的开发时间。

4.更新生产策略在包括印刷机械等在内的若干行业中,机械制造商借用汽车产业中的构想,把投入不同市场的不同产品,建立在同一个基本工程结构之上,然后在制造过程的后期修改设计,这样可使产品适应特定顾客群体的需要。

这几个要点我们必须理解,因为他是制造出让人满意的产品的钥匙。

发展制造业不是简单的求发展,而是需要有战略的。

记得高中课本曾经说过德国一座城市,因为没有计划的发展制造业而导致环境严重污染,到最后发现了情况的严重性才立即调转方向。

所以我们国家的发展制造业不能盲目发展,而是要有着战略。

为了进一步发展先进的制造技术,应确立如下四点指导思想。

1加强基础,立足应用。

技术就是为了应用,面向实际。

为了应用就是立足点。

但是为了技术有足够的后劲,有原创性的源头,能自主创新,就必须将强基础工作,包括基础研究。

2关注全面,突破重点。

我们必须以全局为重,不能独立的发展,一定要考虑好对环境是否有影响,对民众生活是否有影响等等。

3扎根实际,务求超越。

我们制造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不能像大跃进一样,不求实际,只求结果。

我们首先不能脱离实际,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起,努力发展制造业。

4实干巧干,出奇制胜。

为了既扎根实际,又务求超越,那就只能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同时,开动脑筋,寻求捷径,巧干妙干,包括利用“后发”的有关优势,以奇取胜。

依据这些指导思想,加上不懈努力,我相信我国的制造业一定会更加迅猛的发展。

现在我们看看如何树立先进发展的新观念。

目前我们的资源正在不断枯竭,所以绿色制造被提到重要地位。

同时一个不可或缺的就是以人为本。

首先,如何做到绿色制造呢?我们必须在发展制造业时充分考虑到制造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如何克服这些污染,或者在这些污染产生后如何去将他们解决,甚至要考虑,当发生污染物泄漏时的应急方案。

想想那年日本地震福岛核电站的泄漏事件就是缺乏了对污染物泄漏的迅速应急措施。

所以绿色制造对我们人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