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文化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学校文化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2012年第01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1,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277期)Total No .277收稿日期:2011—09—25作者简介:高志华(1987—),男,山东临沂人。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学校文化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探析高志华(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摘要:以往对学校文化的研究,都是从宏观的视野进行探讨,给人一种难以捉摸甚至是无从下手的感觉,而作为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搭配和排列的学校文化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加深对学校文化的理解。

根据绝大多数研究者的观点,学校文化的结构主要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四个方面,每一个结构方面都有其影响因素,本文主要对学校文化的结构及其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以期能对学校文化的研究作出些许贡献。

关键词: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结构;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G40-0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1—0046—03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学校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在概念界定、原则、结构以及策略上取得了很多成果。

但在以往的研究中,都是从宏观上谈学校文化建设,总给人一种难以捉摸甚至是无从下手的感觉,而作为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搭配和排列的学校文化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加深对学校文化的理解。

因此,本文主要以学校文化的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学校文化结构的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些许启迪。

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学校文化建设实践,笔者认为,按照由外到内、从表层到深层的变化过程,学校文化的结构应该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为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四个方面。

其中,学校物质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和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载体,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表现形式,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

一、学校物质文化的影响因素学校物质文化是由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各种物质设施,它们能够迅速为人们提供感觉刺激,给人一种有意义的感情熏陶和启迪,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学校文化。

学校物质文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分为校内环境与校外环境。

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师生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情绪。

校外环境是指学校所处的地域环境,我国古代就有“远市而不喧,林深而宽敞”的说法,形成了一种重视学校外部环境美的传统。

现代学校是一个开放系统,除了要重视环境美之外,还要充分考虑交通、信息、社会联系等因素,要选在交通便利、信息畅通以及社会联系密切的临近省城的地区;校内环境主要包括校内自然环境和学校建筑两个方面,从自然环境看,校园建设应“有山有水,中西结合”,营造一种能够对师生员工的人格品质、道德素质形成起促进和提升作用的“花园式”校园。

校内建筑也有很大的教育使命,所以校园里的建筑要选择多种造型艺术形式,象征各种精神和理想,在一定程度上陶冶身心,涵养性格。

此外,学校建筑要根据人们存在的活动模式,将相关的人群安排在适当的地方,从而达成不同学科之间和人员之间的交流。

(二)学校文化设施。

学校文化设施是学校物质文化的主要结构层面,是学校教育、科研和生活的载体,是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作的保障。

学校文化设施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是图书馆建设。

要重视图书馆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及时更新图书资料,注重图书资料的丰富性和使用率。

第二是校园网络的建设。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校园网络的建设日益成为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有条件的64地区,要以校园网络建设为核心和基础,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跳跃式发展。

第三是学校内的人文景观建设。

人文景观在很大程度上既能够体现学校精神文化,也可以大大丰富学校的物质文化,对学校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三)学校标志。

一个标志不仅能够代表一个存在实体,而且表达着自己独特的含义。

所以一所学校的标志不仅要突出教育的特点,更应该在此基础上显现本校特色。

要达到这一目的,校训、校徽、校歌等是最直接的手段。

一所优秀学校,必定有着言简意深的校训、新颖独特的校徽以及振奋人心的校歌。

二、学校行为文化的影响因素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教职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学校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学校价值观的折射。

华东师范大学的范国睿教授在其著作中提出了十二种影响学校改进的行为文化。

(一)同心协力:学校员工相互协作。

(二)尝试新事物:教学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有意义的活动,教学管理人员应激励广大教师勇于尝试新的思想和技巧。

(三)高期望: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不断追求卓越,并对学校给予高期望。

(四)信任与信心:教学管理人员与家长信任教师的专业判断与承诺,教师有信心促进自己的专业能力的发展,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

(五)明确的支持: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支持时,学校及管理人员能够给予时间与资源方面的支持。

(六)具有知识基础: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技巧、教学方法以及关于学生学习、学生认知与情感发展的知识基础,而且这些知识基础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

(七)赏识与认可:在学校活动中,教师有良好的教学表现,应得到赞誉与鼓励。

(八)关怀、庆祝与幽默:学校不定期举办各种庆祝会,以显得彼此的关心,对同事有幽默感,形成一种和谐的气氛。

(九)参与决策:鼓励教师参与学校决策,激发教职员工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十)维护学校的重要之事:教学与学习是学校的重要之事,管理人员应使各种会议与行政事务减到最低程度,以免影响教学。

(十一)传统:任何学校都有自己的传统,这些传统或表现在学校仪式上,或表现在学校活动上,它们是学校生活的一部分。

(十二)诚实、开放性沟通:教职员工坦诚相见,彼此诚恳地表达意见,避免无谓的猜忌。

三、学校制度文化的影响因素学校制度包括学校组织结构、学校管理制度以及二者背后所蕴含的形成学校制度的制度。

有时,这种制度以隐性的方式存在。

(一)学校组织结构是指学校为了有效实现目标而建立的内部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的形式,这种形式将确立学校各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工作规范以及学校管理人员的权利及责任范畴。

学校组织结构的完密与否,将直接影响学校的管理效率、创新性以及教职员工的有效性,因此学校组织结构应以学校教研活动为中心,并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连续性,还要对环境开放,保持一种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二)教学管理制度是学校在教育实践中制定的各种带有强制性的规定和条例,包括学校的人事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所有管理制度。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有效的学校管理制度是学校进行正常的教育实践活动所必需的,也是学校求得学校教育最佳效果的强有力保证。

从学校文化建设角度来看制度,则需要赋予制度以精神文化的色彩,尤其应注重在条文中突出学校发展的目标追求、价值观念、素质要求、作风态度等精神文化方面的条款,赋予制度以灵魂,让学校规章制度的影响深入到师生员工的心理层面并发生作用。

正是在一种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模式下,经过长期管理实践中的摸索、选择、积淀,保留下教学管理制度的精华,当这种管理制度的精华和学校文化融合后,就形成了学校的制度文化。

通过制度文化,能够把学校价值理念外化为学校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其他学校难以模仿的学校核心价值观。

四、学校精神文化的影响因素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表现形式,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形成的为全部或大部分师生员工所认同和遵循的精神成果与文化观念,表现为学校风气、学校传统以及学校教职员工的思维方式等,可以说是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

一般来说,影响学校精神文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学校价值观、学校精神和学校形象。

74(一)学校价值观是指导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是学校全体或大多数师生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学校意义的终极判断。

学校价值观对学校的存在发展以及学校文化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为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确立了精神支柱,同时,它决定了学校的基本特性,规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

此外,它还能够对师生员工的行为产生导向和规范作用。

所以,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发动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学校价值观的构建,其表达要尽量能够激励人心、简单易懂,并不懈地宣传,使学校价值观能深入每一个人的心中。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将学校价值观内化为全体师生员工个体价值观,转化为员工的实际行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校价值观对学校师生员工的规范指导作用。

(二)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为谋求发展而精心培育并与学校个性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学校主导意识。

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以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本校的师生员工有强大的教育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作为学校中的一种主导意识,学校精神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历长时间的选择与积淀,通过反复引导和培育,最终能为全部或大部分师生员工所认同。

因此,学校精神在培育过程中,必须注重方式上的有效性,如通过树立学校先进典型人物,举行开学和毕业典礼仪式,传承学校精神等方式来营造学校精神文化的氛围,并通过精心设计学校标志来体现学校的基本个性和文化内涵。

(三)学校形象是社会、家长等对学校的总体印象,是学校整体素质与文明程度的综合表现,也是学校文化最直接的外在体现形式。

从学校自身分析,学校形象可以概括为校风和校貌两个方面;从社会、家长、学生等外部评价的角度分析,学校形象可以概括为知名度和美誉度两个方面。

良好的学校形象是学校无价的无形资产,能够使一所学校获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和较高的社会认同。

同时,良好的学校形象会赋予学校师生员工崇高的荣誉感,使他们能获得心理满足,可以产生强烈的学校向心力。

要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首先一点是要依据学校定位设计学校形象,通过对学校的价值追求、制度理念以及良好的物质形象设计的准确定位,来塑造学校特有的形象。

同时要加大对学校形象的宣传力度,使学校与社会、家长之间得到良好沟通,从而使学校获得人们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树立起学校在社会和家长中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1]范国睿.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赵忠建.学校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鲁宏飞.学校文化建设与管理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杨全印、孙稼麟.学校文化研究———对一所中学的学校文化透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5]张红旗、岳宝仁.关注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特色[J].宁夏教育科研,2011(1).[6]谢宏忠.价值导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The Structure of School Culture and Analysis on the Influential FactorsGAO Zhi-hua(School of Education,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116029,China)Abstract:Formerly,the studies of the school culture were from the macroscopic view,which would have produced a kind of elu-sive,even a hindrance to the study.While as the collocation and arrangement of school culture element will help we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e of school.According to the most of researchers,the structure of the school culture includes four aspects:mate-rial culture、behavior culture、institutional culture and spirit culture.This paper mainly to study the school culture’s structure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analysis,so as to make some contributions to the school culture research.Key words:school culture;school culture structure;influence factors8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