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简介(一)

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简介(一)

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简介(一)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展现出万马奔腾,百花齐放的格局,谁都想在这么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上分一杯羹.至此电影界进入一个混战的时代,谁最先倒下,谁又能笑到最后呢,时间给了他们证明,变与否决定成败. 七十年代末电影尽管在不断的进步,但仍以武侠为主.张彻,胡金铨,楚原为主,虽然有减弱之势,但仍然大导演名声在外,在香港仍有很高的知名度,仍然是票房的代言.在此阶段尽管尝试过现代类型片如黑帮,警匪片.但都不是很成功,处于摸索阶段,因为仍然用武侠的思路去拍,画面较为沉重,结构简单,剧情无新意.邵氏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其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注定失败.也许此时邵氏也感觉电影处于强竞争下,不如电视那样独立风行,来钱来得快. 邵氏综艺体弧形阔银幕造成外景的不够真实,也不够大气,其弧形银幕用了二十年也未改变,是有意还是无意之举,不加评论.倒是我更欣赏同时代的新颖武侠,比起稍有机械式的邵氏武侠,而新颖武侠明快的节奏,连贯的动作,加上大气的外景,给人以自然和真实感倍增.
吴思远的电影便有这类感觉,在《南拳北腿》中,“拳脚就颇有技击成分,全无凶神恶煞、乱打一通之弊,加上全片主要在韩国清丽的雪景和古香古色的建筑中拍摄,简直一尘不染,使到武打也格外干净利落起来”。

这样就使其动作片尽量排除暴戾的杀气和血肉横飞的场面,获得一种清新之
感,并在武侠中融入爱情,而以完美收官,当属很大的进步,随后拍了他名义上的续集《南拳北腿斗金狐》男一号换人了,但不如前作.;《鹰爪铁布衫》大家都应该看过,现在看来也不失佳作,虽然说是老瓶装新醋,但是醋中放了点酱油,味道变了不少,也一反当时某些武侠/功夫类型片内容空洞无物、人物性格苍白、故事性差的缺陷,设计了多条线索,增强了情节的曲折性和气氛的渲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罗维也在当时拍了很多新颖的武侠,最成功便是发现了成龙,成龙开创了新颖的喜剧武侠,而且在当时武术指导行业多了很多新人,他们敢想敢设计,动作惊险而又符合常理.给此类电影更多的发挥余地,罗维影业公司”当然主打功夫片,罗维自负能捧红李小龙,当然也能成就别人,成龙首部戏《新精武门》,重亮当年招牌,失败!再拍《少林木人巷》,玩最流行的少林功夫题材,又失败!三拍《剑花烟雨江南》,搞最热门的古龙武侠,还是失败!我个人也对这部电影感觉一般,一般的古龙电影而以,剧本是比较粗糙的.罗维识人有眼光,拍戏就没眼光,他这一辈子,除了与李小龙合作,参与开创“小龙精武潮”之外,一直都在跟风,若说票房大多不错,也不过是他够通俗而已。

罗维创作后期更是趋于保守,1978年外借成龙拍《蛇形刁手》、《醉拳》明明大获成功,但他对功夫喜剧这个新风向还是判断不准——当成龙拿着公司的钱拍《一招半式闯江湖》大玩无厘头,这部电影看后觉得有
点假,但幽默感十足,但罗维就大为恼火,居然将影片雪藏。

直到1980年左右,罗维启用新手曾志伟做导演,拍出《踢馆》和《贼赃》两部无厘头功夫喜剧票房丰收后,才敢把《一招半式闯江湖》拿出来跟风,而此时成龙早已投奔嘉禾去也。

拍了《师弟出马》更是奠定了其武侠片的地位,在八三年自导自演了《龙少爷》在当年的票房达到了两千万港币,大获成功,我也看了不下五遍,就是对最后的爱情戏处理的糙了一点,但也只能如此,留一个美好的景象让观众联想吧,并且结完婚就没戏了吗.
何冠昌和邹文怀成立的嘉禾电影公司也许是大家印象最深,最为怀旧的,经典影片多的让人惊叹, 嘉禾至今制作了600多部电影,缔造出李小龙和成龙这两位享誉世界的超级巨星和无数演艺明星。

嘉禾不但使华语功夫电影扬名世界,还创造出香港搞笑片和动作喜剧电影。

嘉禾电影屡破票房纪录,如李小龙的《唐山大兄》、《猛龙过江》、《精武门》,他与好莱坞合作的《龙争虎斗》全球总票房达2.3亿美元。

但我个人对《猛龙过江》的评价更高,其中餐馆后面和罗马斗兽场的两场打戏更是动作戏里的经典画面,更获得当年票房冠军,高达五百万港币.还包括成龙的《警察故事》、《红番区》和《特务迷城》等。

嘉禾亦是最早打入荷里活(好莱坞)的亚洲制片公司,80年代前期嘉禾便筹划安排他到美国成龙与荷里活明星合作的《杀手壕》,《炮弹飞车1,2》《威龙猛探》
都不是很成功.倒是90年代出品的《忍者龟》创下了美国当年独立影片票房的最高纪录。

还有脍炙人口的《僵尸叔叔》系列和《表姐,你好嘢》。

袁和平,说起袁和平早期那便是其执导成龙的两部电影《蛇形刁手》和《醉拳》,前面说过了,电影里成龙的师傅是袁小田演的,那是袁和平的父亲.其红鼻子特别显眼,特别有意思, 他在这两部电影中将功夫与杂耍逗趣糅在一起,大受欢迎,并且醉拳中成龙自创的何仙姑更是想象力无穷.随后拍了《南北醉拳》南醉拳仍是他父亲演得,这部电影还行,但无法超过醉拳,只能算是跟风的优良之作.还和洪金宝拍了《林世荣》.洪金宝武侠片的风格之作,洪金宝在同时期拍了好几部.到了八十年代他的风格突变,拍起另类武侠, 《奇门遁甲》电影里出现了神奇埕人、移形换影、隔空点穴、钉影定形、飞陀放剑、甚至活人般的“七星木头人”等,更有潜入阴间抢令牌,搞出油锅和纸桥等,大玩茅山法术。

主演袁信义也拍了同类电影《鬼马天师》,里面那辆鞋子车太有创意了,反一号的武器铁球也太有个性了,里面那经典台词酒也空空空,钱也空空空,品酒更是有意思,最后的那瓶酒里装的是尿,哈哈. 还有《六合八法》《天师撞邪》也是不错的电影,毕竟可以给观众另类的武侠片吗,《笑太极》中引入了甄子丹,展现出其武侠的天分,胖妞沈殿霞加入了更多的喜剧成分,虽然沈殿霞以去世,但是其形象永远印在我的心中.《皇家师姐IV直击证人》
是杨丽菁系列,感觉这部还凑合,毕竟加入了甄子丹,其动作场面不错,袁和平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作品很少,更加没有什么出彩之作毕竟那时也没有太多机会展现其武术指导的天分,.
许冠文,许冠文是香港演艺圈著名的许氏四兄弟(许冠文、许冠武、许冠英、许冠杰)中的老大。

自幼随父母移居香港。

1972年,李翰祥邀他主演《大军阀》,1974年离开邵氏,创立许氏兄弟公司,与嘉禾公司合作拍摄电影,全部自编自导自演。

开山作为讽刺喜剧片《鬼马双星》,上映后打破香港卖座纪录,其后《半斤八两》(1976)、《摩登保镖》(1981)都创下当年香港的最高票房纪录,掀起喜剧片热潮。

许冠文是《荣获香港电影票房冠军最多的六位演员》中的第四名。

其他作品如《天才与白痴》(1975)、《卖身契》(1978)、《铁板烧》(1984)等,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佳作。

许冠文的喜剧片立足于刻画小人物,富有市井气和人情味,对社会问题有一定讽刺披露,亦敢于反讽人性弱点,被称为“冷面笑匠”,是香港最重要的喜剧片作者之一,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十余年时间里,许氏喜剧是当时惟一能与功夫片相抗衡的片种,许冠文的影片屡创票房奇迹,这与70年代香港经济的起飞和香港市民的认同感息息相关,充满了时代气息和质感。

他的电影不是刻意的做作似的搞笑,而是融入了小市民的血与泪,他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为渐渐走向成熟的喜剧制作,提供了人们在辛苦奋斗的年代以
释放心中压力的一种方式.也能够在电影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好电影在于将一个好故事,一个好的寓意,要么让人笑过有想哭的感觉,要么哭过又有笑的感觉,而许氏喜剧有前面说的这种感觉.
而其弟许冠英是苦瓜脸喜剧天王,虽不幸于前年去世,但是他的作品仍然是非常不错的.除了跟他哥一起拍得以外还有很多,如《发钱寒》关于巨型钻石展开一场激烈之争除了许冠英,里面的吴耀汉也是一位表情动作笑星,所以使得这部电影异常有趣, 《钱作怪》是由吴宇森导演的,加入了林正英,故事很简单,但意味深长,为了钱你可以不要命,但如果知道自己生命将到了尽头,你将决的钱不是很重要,即矛盾却又是合理的.《摩登天师》用梦来体验不同的人生,到头来会发现活在当下最幸福.《猛鬼差馆》《猛鬼学堂》是许冠英和张学友一起主演的,两位衰人警察的捉鬼故事,前者捉的是日本的一位将军,其艺术成就要比后者好很多,后者只是续集,但不是很好,但也可以看看.《新半斤八两》是一部续集,但是还是不错的.还有《神探朱古力》《僵尸先生》.这其中又以《僵尸先生》里的徒弟“文才”最让人印象深刻,中了尸毒必须要在糯米上跳动以免变僵尸的桥段堪称经典,此后“文才”这个角色也成了香港电影中倒霉鬼的代表性人物,《僵尸先生》也在当年掀起一阵僵尸片热潮。

拒绝金像奖“第一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