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人体形态测量

第二章 人体形态测量



1.指数法

2.曲线图法

3.体型图法

4.相关评价法
❖ 二.对群体的评价

1.平均数比较法

2.发育等级百分数法
第五节 骨骼年龄
❖ 一.骨骼年龄的概念 ❖ 人体骨组织的形成过程叫骨化。 ❖ 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和骨骼愈合的年龄,
称为骨骼年龄,简称骨龄。
❖ 二.骨骼年龄与成熟度
❖ 骨骼年龄是表示个体发育成熟程度最准 确的指标之一。
❖ 根据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数,可把生长 发育中的儿童分类为正常型、早熟型和晚熟 型。

正常胸

扁平胸

圆柱胸
❖ 五.腿的形状检查

正常型

“O”型腿

“X”型腿
❖ 六.足的形状检查
❖ 足型可分为正常足及扁平足。扁平足又 可分为轻、中、重度扁平足。

1.比例法

2.划线法
第三节 身体测量
❖ 一.身体测量的意义 ❖ 通过对人体的测量,可以了解受试者的
身体发育状况和特点,发现身体发育缺陷, 便于及时采取改善措施;同时通过对多次测 量结果的反复比较,可以研究人体生长发育 的一般规律,评定体育锻炼的效果。
第二节 姿势的检查与评价
❖ 一.姿势的概念及完美姿势的条件

1.姿势就是人体的姿态,是骨骼、肌肉,内脏
各器官等身体结构的机械关系。

2.完美姿势应具备的条件是:

(1)具有能使机体处于稳定状态的力学条件;

(2)肌肉为维持正常姿势所承受的负荷不大;

(3)不妨碍内脏器官功能;

(4)给人以美的感觉。
第二章 人体形态测量
❖ 第一节 形态测量的基本知识 ❖ 第二节 姿势的检查与评价 ❖ 第三节 身体测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四节 体型 ❖ 第五节 骨骼年龄 ❖ 第六节 生长发育的评价
第一节 形态测量的基本知识
❖ 一.形态发育特点 ❖ 从身高、体重、肩宽、盆骨宽等发育曲
线可以看出:各项指标的均值不仅随着年龄 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而且各项指标的男、女 均值曲线都有两次交叉。
❖ 二.姿势的一般检查与评价

1.三段检查法

(1)直立时的检查

(2)行进时的检查

(3)运动时的检查

2.托马斯影像对照法
❖ 三.脊柱弯曲度的检查
❖ 脊柱形状的检查,主要是脊柱弯曲度异 常的检查。

1.脊柱前后方向弯曲异常的检查

2.脊柱侧弯的检查
❖ 四.胸廓形状检查
❖ 正常的胸廓横径应大于前后径,其比例 为4:3,以此为标准可将胸廓的形状分为:
❖ 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遗传性体质、 营养、环境或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身 体外形特征,称体型。

分类:

1.内胚层型——肥胖型

2.外胚层型——细长型

3.中胚层型——匀称型
❖ 三.体型的测量方法 ❖ 1.摄影观察法 ❖ 2.麦德佛尔体型推测公式 ❖ 3.分级指数法 ❖ 4.希斯-卡特评价法

2.腹部体表划线
❖ 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脐的水平线与垂直 线,将腹部分为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四 个区。
❖ 四.测量的基本姿势及测点

1.正确的测试姿势
❖ 直立姿势是人体测量的基本姿势。

2.常用的测点及其定位
❖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一般依据 骨的隆起、骨的边缘及沟隙,或以皮肤皱褶 做为测点的标志。
❖ 二.常用人体解剖学术语

1.人体解剖学姿势:
❖ 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左右上肢自 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并使手的掌面朝前,两 下肢自然并拢。

2.平面和轴
❖ 额状面、水平面、矢状面;额状轴、矢 状轴、垂直轴

3.相互关系的术语

上下、前后、左右
❖ 三.体表划线

1.胸部体表划线
❖ 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胸骨旁线、腋前 线、腋中线、腋后线、后正中线、肩胛线
❖ 三.儿童少年时期的骨骼X线解剖特点

1.骨干

2.干骺端

3.骨骺

4.骺板(线)
❖ 四.骨骼年龄的测定
❖ 八块腕骨及桡、尺骨远端,以及掌、指 骨的骨骺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比较明显,而 且对腕部拍摄X线照片比较方便,所以,多以 腕骨的X线照片做为判断骨龄的主要依据。
第六节 生长发育的评价
❖ 一.对个体的评价
❖ 二.测量内容及方法

1.身高

2.坐高

3.体重

4.围度

5.四肢长度

6.径长
第四节 体型
❖ 一.测量体型的意义 ❖ 通过对体型的研究,了解各不同年龄阶
段个体发育的特征,不仅有助于估计身体的 结构和组成,同时也有助于估计健康状况及 免疫功能,对运动员的选材则有更直接的帮 助。
❖ 二.体型的概念及分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