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心理学心理压力调节

(完整版)心理学心理压力调节

过大的症状第一,生理方面:心悸和胸部疼痛、头痛,掌心冰冷或出汗、消化系统问题(如胃部不适、腹泻等)、恶心或呕吐、免疫力降低等;第二,情绪方面.易怒、急躁、忧虑、紧张、冷漠、焦虑不安、崩溃等;第三,行为方面:失眠、过度吸烟喝酒、拖延事情、迟到缺勤、停止娱乐、嗜吃或厌食、吃镇静药等;第四,精神方面:注意力难集中,表达能力、记忆力、判断力下降,持续性地对自己及周围环境持消极态度,优柔寡断等。

心理疲劳调节方法心理疲劳不仅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对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

长期的心理疲劳,使人情绪低落、心境抑郁、百无聊赖、精疲力竭,进而引起心因性疾病。

这些疾病包括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以及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消化道溃疡、糖尿病、心血管病、癌症等。

近年不断见诸报端的英年早逝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心理疲劳。

过度的心理疲劳,无异于对生命的透支。

防止和解除心理疲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要注意劳逸结合。

工作要合理安排时间和轻重缓急,生活要有规律,重视积极性休息,适时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如跑步、游泳、打球和步行等,以提高肌体的活力、精力和人体在应付复杂枯燥工作时的适应能力。

从而避免因从事的活动过于单一而产生单调、消极的心境。

同时,每天尽可能保证7~8小时的睡眠,这对消除疲劳有明显的效果。

第二、要培养对所从事的工作的兴趣。

兴趣的产生与大脑皮层上的兴奋点相联系,对从事感兴趣的工作不易疲倦,而对从事没兴趣的工作易于疲劳。

在工作中,如果发现自己对本职工作和一些科目不感兴趣,也不必紧张、忧虑而形成思想负担。

应想办法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

第三、要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要求。

凡事要讲究一个适度,不能对自己要求过高,根本办不到的事情不要硬拼蛮干,对自己力不能及的,就应放松压力,给自己松松绑,随便一些。

第四,要有明确目的。

无论从事什么活动,一定要确立行动的目标,这样才能不断激励自己,以取得预期的成功。

第五,要创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

应与人为善,和亲友、同事等处好关系。

经验表明人只有生活在融洽、快乐的气氛中,才能有愉快的心境、开朗的性格、健康的心身,才不易产生疲劳,即使感到疲劳也容易很快消除。

第六,要磨练意志。

意志坚强的人不仅在生理疲劳时能继续顽强地生存下去,而且在心理疲劳时也能克服惰性,胜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达到确立的行动目标。

因此,平时要从小事做起,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

此外,近几年来,国内外一些医学专家针对快节奏生活给人们带来的躯体和心理疲劳,倡导多种自我保健法。

美国耶鲁大学外科医生柏涅·赛戈乐提出沉思冥想法,他认为:“沉思冥想是松弛思想的一种特殊运动,这种运动能够防治多种疾病,包括被视为绝症的艾滋病和癌症。

”哈佛大学医学家赫伯物·本林也持同样的观点。

他说:“一个人身心过分紧张,会削弱体内免疫系统的机能,冥思遐想带来的完全松弛,会减缓身体的紧张,是防治许多疾病的有效方法。

”压力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每个身处职场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压力是工作本身、人际关系、环境因素给我们造成的一种紧张感。

虽然说人无压力轻飘飘,适当的压力可以使人充实和上进,但是,压力过大或者这种紧张感过于持久则会出现焦虑烦躁,抑郁不安等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

□常见的职场压力来源工作负荷当知识飞速更新要求你不断掌握的时候;当上司要求你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很多任务的时候;当你每天都要加班,爱人出差,孩子又生病了的时候;当又一批年轻人进入公司,和你并肩竞争某项任命的时候,你只有两种选择:冲上去和退一步,你义无反顾地认可了前者,便不断自我加压,即使早已不堪重负。

人际关系每个单位都存在复杂的人际关系。

下属对上级授权的误解;同事之间互不信赖;领导方式偏误引起工作氛围不和睦等等。

身在其中,只觉得心理疲劳。

职位升迁当你业绩突出,被破格连升两级的时候,心负的压力紧跟着成倍递增。

因为职业发展太顺利,同时面临方方面面的问题太多,甚至超出了自己掌控的能力,怀疑自己是否真正胜任,心理负担沉重。

更多的时候是僧多粥少,眼前只有一个升迁名额,偏偏再次旁落,你感到被人忽视的压抑,对工作目标充满迷惘。

环境压力许多大学生向往在抬眼就能看到蓝天白云的高级写字楼里工作。

殊不知,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的白领们却渴望逃离。

国外研究证实办公楼环境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压力,封闭的场所会使人精神紧张、容易疲倦。

所以不少外国职业族选择在自然环境或空气流通的平房里办公。

□自我发现心理障碍生活中有许多细节提示我们,心理状态可能出现偏差。

如频繁更换工作时,特别容易对生活中的某些细节耿耿于怀。

在收入增加的前提下,生活满意度和成就感下降,遇事易急躁,抱怨增多,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状态差。

工作被肯定的情况下,无缘无故地担心会被裁员。

对年龄增长产生恐慌,对工作能力不自信。

需要通过辛辣和油炸的食物来刺激食欲等等。

专家还指出,性格与心理密切相关,性格代表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行为基础和生命过程。

如自卑的人不容易控制外界变化,常常怨天尤人,一旦出现负面的生活事件便会触发心理障碍。

自我排解方法为自己构筑健全的心理状态,解除心理疾患,不在职场竞争中输在心理环节上,是每个职业族的生存信条之一。

*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

如正确地自我评价,合理地制定目标,量力而行;科学地安排时间,尽量减少工作量;生活有规律,体育运动适度,以健康的体魄来对抗压力。

据悉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班上就有不少高级白领前来学习,他们的目标是通过掌握心理学知识,教育子女,增进与工作伙伴的交流沟通。

*形成张弛有度的生活方式,及时调节情绪和宣泄不良情绪。

心胸开阔,保持乐观的心态和极积的处事态度,以缓解和消除紧张情绪。

*通过饮食来缓解某些不适。

如焦躁、心悸、失眠等情况出现后,可多吃豆类、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食物,减少红肉类的摄取,避免喝咖啡、浓茶、酒等刺激性饮料。

少食辣椒、芥末、花椒、大蒜、葱、姜等辛辣燥热之物。

不要过分依赖营养保健品。

*学点自我安慰和自我放松的技巧。

譬如练习瑜伽和太极拳,对消除压力,缓解心血管疾病症状非常有利。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工作之余养花植树、欣赏音乐、练习书法、绘画、打球等,可以怡人情志,调和气血,利于健康。

*建立心理支持系统,包括朋友、家人、心理咨询专家等。

在郁闷难以排解的时候,向他们“诉苦”,寻求心理帮助。

如果精神压力过大,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则需进行专门的心理疏导或治疗。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使职业生命长久稳定。

*及早规划职业生涯发展,合理安排生活节奏。

一般来说,30岁左右被称为“职业锚”,即30岁前变换工作,寻找自己的“生长点”。

30岁后尽量将工作方向稳定下来,是为创业阶段,直至40岁。

40至50岁若从事颇具发展潜力的事业,则以守业为主。

年过50,可以考虑为退休做准备,培养一些兴趣爱好。

心理自我排解三层面首先分析并发现紧张的压力源,然后从三个层面进行排解。

*专注工作一天之后,通过闭目放松、深呼吸、吃块巧克力、听音乐、跑步等方法微调一下情绪。

利用周末,到近郊旅游,开展休闲运动,给心情放个假。

*改善工作效率,加强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要在职,就不能放弃学习,通过学习才能减少对未来的后顾之忧。

*在现代新型工作方式之下,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必须有所。

愉快工作是幸福生活的必需,但不是全部。

记住,每月20000元收入的人并不比2000元的人快乐。

发泄方法有人把人的心理比喻成一个气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把一些欲望、冲动、需要等压进这个气球,于是这气球越来越大,当压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会觉得内心的压力太大了,气球快要爆炸了的感觉。

适当,适时、适地地渲泄,对于维护心理的健康和平衡非常重要,下面介绍一些渲泄的技巧经验,供大家参考。

1、往外的渲泄:往外投射是指把自己的动机、想法、态度和欲望投射到别人或外界的事物上的一种方式,因投射出去的往往是被自己压下去的东西。

如当一个人很悲哀的时候,看到花朵上有水珠,就会觉得花也在掉眼泪----"感时花溅泪",把自己压在内心的悲哀通过花渲泄出来;有人看电影或小说时,情不自禁地感慨故事中的某些情节而伤感、甚至流泪,实际上也是一种投射的渲泄。

2、同化的渲泄:同化是一种深层次的模仿,当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情感时,用在内心里和别人同化的方法,缓解内心的痛苦来达到心理的平衡。

如某些男青年在失恋时,有时会模仿其恋人的某些动作,语气、语调、步态等,让人觉他有些反常。

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这能缓解他的内心痛苦,所以才无意识地表达出来。

因为通过模仿,通过和其恋人同化,使他觉得,"虽然失去了她,但她的某些特点,我还能拥有,这样就表明我还没有完全失去她,我还拥有她的一部分"。

于是失恋也就打了折扣,其所产生的痛苦也就能缓解一些。

3、想象的渲泄:想象是万能的,不管你在日常生活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只要你一闭上眼睛,最困难的事也能解决,最难的愿望也能实现,如你想要栋别墅,闭上眼睛一想,就会眼前浮现出一栋你想要的别墅,并且可以归你所有。

真正能够做到"心想事成"的只有想象。

虽然想象是一种"精神胜利法",是一种"阿Q"精神,但它确实能使你暂时地轻松、愉快一下,这就能起到渲泄的作用。

当然像阿Q那样整天沉浸在想象中而脱离现实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但暂时地"过一把瘾"却是调节心理,疏导压力的好方法。

4、退化的渲泄:随着一个人的长大,不断地学会了渲泄的技巧,学会了很多应付的手段。

但当遇到很棘手的事,你所学会的应付和渲泄的手段都使不上时,就会不知不觉地退化到小时候的渲泄和应付的方法---哭。

当你哭出来的时候,你就会把内心的压力一块给哭出来,所以当你哭完时,就会有一种轻松感。

只有情不自禁地流出来的眼泪才能达到渲泄的目的。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缓解最好的良方相对人际关系的建立而言,人际关系的维护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

当你给别人留下的美好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改变时,当你曾经极力掩藏的东西暴露无遗时,当你和朋友之间发生了某些不愉快的冲突时,你的人际关系就会遇到困难。

这时候,就需要应用一些技巧来维护已经形成的人际关系,使它不至于破裂。

戴乐·卡内基从自身的经验中总结出了如下技巧:1. 避免争论青年人之间经常喜欢争论,这是很正常的事。

我们会发现,这些争论往往都是以面红耳赤和不愉快结束的。

事实证明,无论谁输了,都会很不舒服,更何况争论往往会演化成直接的人身攻击,对于人际关系是非常有害的。

因此,解决观点上的不一致的最好途径是讨论、协商,而不是争论。

2. 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卡内基警告人们:要比别人聪明,却不要告诉别人你比他聪明。

任何自作聪明的批评都会招致别人的厌烦,而缺乏移情的责怪和抱怨则更有损于人际关系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