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科室经济效益分析科学规范的绩效管理制度, 为医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医院经营业务、经营方式不断丰富, 绩效考评人员怎样充分利用绩效考评数据对科室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和控制, 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及分析, 将成为绩效考评人员的工作重点。
下面就如何提高效益分析水平, 谈几点体会。
1 领导重视是搞好效益分析的关键效益分析同财务分析共同构成了医院经济分析的重要内容。
财务分析的重点是医院整体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结余情况, 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绩效考评直接关系到医院、科室、职工三者的利益, 效益分析反映的是科室收入、支出、利润及个人所得的经济指标, 通过对比分析, 查找原因, 为领导制订具体的分配方案、规章制度提供第一手资料, 逐步解决医院利益、科室利益、职工利益之间的矛盾, 充分发挥职工的能动性。
因此, 只有领导充分认识到效益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加强领导、监督、协调、控制的职能, 进行正确决策, 才能促进医院持续稳定发展。
2 提高内部绩效考评人员业务水平是搞好效益分析的前提现代医院经济管理, 要求建立起一支符合现代医院经营管理要求, 技术职务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 业务能力素质强的队伍, 通过数学与管理会计理论的运用, 对绩效考评资料、统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加工、整理、计算、分析、预测。
由于客观原因, 核算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还很匮乏。
因此, 核算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形势的严峻性, 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培养, 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 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才能适应现代绩效管理的要求。
医院只有加强内部绩效考评工作, 充实高素质的专业人员, 才能搞好效益分析, 实现成本管理科学化, 利润管理明细化、设备管理效益化, 从而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3 建立完整科学的分析体系是效益分析的核心医院只有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绩效考评指标、方法和分析体系, 才能够有效的控制成本, 改善经营管理, 合理增收节支, 促进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
3. 1 工作效率与质量分析体系工作效率与质量分析按不同的工作性质和岗位分别进行分析, 具体分为行政后勤、医技辅助科室及临床科室三部分。
31111 行政后勤部门通过分析工作出勤率、数量、强度、工时、成本控制、执行能力、协作能力等指标, 降低非经营科室的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31112 医技辅助科室对标准服务流程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检查治疗工作量、工作时间、病人候诊时间、各种检查阳性率、废片率、病人满意度、投诉情况等的指标, 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水平, 努力做到使病人满意、临床满意、领导满意。
31113 临床科室作为医院的经营性科室, 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效益, 具体包括对住院病人数、手术人次、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治愈率、人均床均费用等指标的分析, 通过分析达到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降低病人费用的目的。
312 收入分析体系医院收入包括药品收入、医疗收入、其他收入及财政补助收入。
科室收入只包括药品收入和医疗收入。
31211 药品收入增减情况分析医院药品收入分为西药药品收入、中成药药品收入、中草药药品收入。
首先, 从医院整体的角度分析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50% 以上, 存在着严重的“以药养医”的现象。
随着药品招标制度的推行和体现医疗技术价值的医疗收费制度的改革, 药品收入比例应呈下降趋势。
其次, 针对不同专业分析各类药品占药品收入的比例, 如中医科中成药、中草药的比例应略高, 突出中医特色, 以防中医西化现象的发生。
再次, 根据新形势的需要, 不断增加分析内容, 规范药品品种的构成, 合理使用药品。
如分析药品收入中抗生素的应用比例, 进口药品与国产药品的比例, 努力降低药品费用, 减轻患者负担。
31212 医疗收入增减情况分析医疗收入包括检查收入、治疗收入、床位收入及其他收入等。
计算检查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 并详细分析检查收入中贵重仪器检查收入的份额, 减少病人不必要的检查; 外科系统分析手术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 缩短病人术前住院天数, 提高手术收入比例; 针对特殊治疗项目进行专题分析, 如介入手术收入、支架置入、冠状动脉造影、心脏搭桥、器官移植、干细胞移植、关节镜手术收入、腹腔镜手术收入等, 分析新业务新技术的具体情况,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医院收入的增减变化不仅反映在经济指标上, 还体现在业务指标上, 因此, 效益分析不能够仅仅停留在对各种经济指标进行简单对比分析, 还要注重利用统计报表, 结合床位使用率, 病床周转次数, 平均住院日, 住院人数等指标对经济收入的影响, 并结合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情况, 考虑科室设备配置情况及其他相关因素, 综合分析科室收入增减原因, 提出建议和改革方案。
313 支出分析体系科室支出项目包括卫生材料、其他材料、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洗涤费用、水电费、水电暖维修费、设备折旧费、房屋折旧费等。
按性质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31311 卫生材料消耗增减情况分析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 高新技术的开展如心血管介入治疗、肾移植、冠脉搭桥手术等都需要价值较高的支架及人造血管等材料, 导致卫生材料消耗上升幅度较大。
因此, 支出分析必须顺应形势发展需要, 将卫生材料区别一般卫生材料和特殊卫生材料, 着重分析特殊耗材的增减变化情况及在卫生材料中所占的比例, 努力控制一般卫生材料的消耗比例和特殊卫材的合理使用。
31312 办公用品、水电费用增减情况分析加强成本管理, 严格控制支出, 首先要从节约办公用品下手, 彻底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的现象。
因此, 对办公用品、水电费用的增减分析不能忽视, 从节约每一滴水, 每一度电, 每一张纸出发, 培养职工勤俭节约的习惯, 挖掘潜力, 增加医院利润空间。
31313 设备折旧增减情况分析为了加强设备折旧费用的控制, 对科室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折旧照扣; 对已经扣完折旧的固定资产, 科室仍在继续使用,不再扣折旧。
促进科室加强设备管理, 提高设备使用效益。
31314 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增减情况分析为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医院将科室支出区分为固定成本( 人员工资、房屋折旧、设备折旧)、变动成本(卫生材料、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洗涤费用、办公用品、水电费、水电暖维修费)。
根据科室上年科室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消耗情况, 制定科室合适的变动成本占收入的比例及办公用品定额管理办法, 分析变动成本率的增减变化, 查找原因, 达到控制成本消耗的目的。
314 医院盈利能力分析体系科室的盈利能力分析、成本单元即功检系统和辅助治疗科室的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从层次上分为医院整体盈利能力分析、科室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411 药品盈利能力分析。
根据科室药品收入、药品进价计算药品销售毛利及毛利率。
31412 医疗盈利能力分析。
根据科室的医疗收入及科室的直接消耗计算医疗毛利及毛利率。
31413 综合盈利能力分析。
根据药品毛利及医疗毛利计算科室综合毛利及毛利率。
31414 人均盈利能力分析。
根据综合毛利与科室人数计算人均毛利。
31415 床均盈利能力分析。
根据综合毛利与科室床位数计算床均毛利。
综合以上指标对医院及科室进行综合评价, 利用因素法、对比法等手段进行有价值的排序, 为院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315 设备效益分析体系。
为了加强设备管理, 提高设备使用率, 必须搞好设备效益分析。
31511 设备购置前, 做好设备效益预测分析。
31512 统计科室设备使用率, 发挥设备效用, 该报废的报废, 该维修的及时维修。
31513 测算设备的盈亏平衡点, 分析设备的工作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就如何提高工作量, 认真调研查找原因。
31514 对医院设备全部实行单机核算, 分析每台设备的收入、支出、毛利、毛利率, 明确发展方向。
316 单病种效益分析体系。
对临床科室中排名前列的病种进行分析, 计算每个病种收入占科室总收入的比例及平均住院费用。
根据单个病种的直接耗材, 计算该病种的边际贡献。
通过对单病种的效益分析, 为科室发展业务提供准确的信息依据。
单病种效益分析也为医院实行单病种收费打下了基础。
317 技术效益分析体系。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效益分析也应适应学科发展需要, 积极开展不同技术如器官移植, 神经干细胞移植等的收入、支出及边际贡献情况的分析。
一个完整的效益分析,要以近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结合, 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相结合, 事前、事中、事后分析相结合为原则,才能科学的反映科室的真实情况, 为院领导决策服务。
以我院某科室2002 年- 2005 年数据为例, 科室总收入由512 万元元增长到1004 万元, 平均每年增长约21% , 超过医院增长速度4 个百分点。
通过科学的效益分析体系, 优化了收入结构, 药品收入占科室总收入的比例由42% 下降至30% , 手术收入提高30% , 出院病人人均费用下降近800 元。
由于开展单病种效益分析较早, 为医院实行单病种管理打下了基础。
2005 年医院领导高瞻远瞩, 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 结合科室效益分析材料,果断的对占医院收入60% 的肿瘤学科、神经学科、心血管学科增加了病床, 扩大了规模, 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 医院两个基本效益稳步提高。
4 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是效益分析的目的严谨、细致、科学的效益分析, 能够真正达到控制成本, 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 保证投入产生效益, 达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佳化, 为人民健康提供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