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方案基础分部工程施工方案目录第一节前言........................................... - 1 -一、工程概况.................................... - 1 -二、地下室结构概况.............................. - 1 -三、地下室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 1 -第二节地下室施工总体部署............................. - 2 -一、组织部署:.................................. - 2 -二、机械部署:.................................. - 3 -三、技术部署:.................................. - 3 -四、空间部署:.................................. - 3 -五、地下室结构施工段的划分...................... - 3 -六、施工程序.................................... - 4 -第三节主要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 4 -一、主要施工方案................................ - 4 -二、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 - 5 -三、边坡防护监测及基坑降排水措施................ - 6 -四、基槽土方开挖................................ - 7 -五、砌块胎模、垫层施工.......................... - 8 -六、地下室结构施工.............................. - 9 -七、模板工程:................................. - 14 -八、混凝土工程:............................... - 17 -九、工程防裂抗渗漏施工技术措施................. - 19 -十、后浇带及施工缝施工措施..................... - 20 -基础分部工程施工方案第一节前言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 *****二期工程;2.工程地点:中山市沙溪镇3.建设单位:中山雅居乐雍景园房地产有限公司;4.设计单位:中山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中机十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5.监理单位:中山火炬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总建筑面积26334.31m2,地上十一层/二十六层,地下一层。

二、地下室结构概况1.结构形式框架剪力墙结构。

2.钢材:(1)本工程使用HPB235 级钢、HRB335 级钢。

(2)钢筋规格:HPB235 级钢:φ6.5~φ8;HRB335 级钢:Φ10~Φ25。

3.混凝土A2-8地下一层外侧壁及底板砼强度等级为C35,抗渗等级为S8,地下室外墙、水池墙在底板上300 mm处设3 厚400 宽的钢板止水带,地下室框架柱砼强度等级为C40;A1-1地下一层外侧壁及底板砼强度等级为C30,抗渗等级为S8,地下室外墙、水池墙在底板上300 mm处设3 厚400 宽的钢板止水带,地下室框架柱砼强度等级为C35。

4.后浇带地下室后浇带用C35砼浇筑,并掺10%(水泥重量)UEA,加强养护。

三、地下室工程的重点和难点本工程体量大、结构复杂,我公司经过对设计图纸的详细研究、讨论后,认为本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在于:地下室底板大面积混凝土浇筑;后浇带施工;高性能砼的施工及泵送工艺;消除地下室渗漏水、开裂的质量通病,保证本工程不渗漏、开裂;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我们经过慎重考虑、反复研究,确定了各项工作的施工方案及控制措施,决定采用的主要措施有:1.以最快的速度安装2台塔吊,解决材料运输问题;2.使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全站仪、激光经纬仪来控制建筑群的放线和塔楼垂直度的精度控制问题;3.从材料、施工技术和工艺、现场管理上严格把关,确保地下室无渗漏。

4.整个工程的模板体系也是本工程的一个难点,具体的细化模板设计在施工前进行;5.做好总包管理,解决好地下室多工序、多工种的穿插组织管理工作,确保地下室结构工期的实现;第二节地下室施工总体部署本工程规模大,工期紧、施工难度大,施工中分包单位多,有通风、消防、电梯、弱电等专业分包单位。

施工部署主要围绕工期控制、质量管理、安全与文明施工、施工协调配合(土建工程、安装工程与专业分包的协调配合)的重点进行部署,组织充足的资源、合理配置,确保本工程的施工满足业主的要求。

一、组织部署:1.工程的项目管理组织:以项目经理负责制这种管理形式来进行本工程的全面施工管理。

2.全部管理人员均由从事过大型工程施工管理的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具有较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能与业主、设计、质检、监理等单位进行顺利沟通,便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3.总包管理工作作为本合同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科学合理安排,以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和谐统一。

统一安排各分包的使用场地、人员、机械、安全防护、脚手架等资源,并对分包及业主指定专业分包的质量、进度、工期实施全面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行政和经济手段使分包商严格按总包的统一安排进场施工,按时完工退场,保证质量。

4.正确理解进度和质量的关系,充分为业主着想;确保在质量良好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

二、机械部署:1.根据施工进度及需要,提前组织充足的机械设备进场。

根据本工程特点、建筑物的分布位置,布设2台塔吊,2台塔吊的安装均在进场以后马上进行。

现场采用汽车混凝土泵输送泵。

钢筋加工机具按2套配置(1台切断机1台弯曲机、1台调直机),模板加工机具按2套配置。

2.提前配备充足的周转材料和施工用料。

提前加工各种挑架用卡具、吊具。

三、技术部署:1.钢筋在现场加工,大直径(≥Φ16)竖向钢筋采用电碴压力焊。

2.所有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浇筑采用塔吊、泵送。

四、空间部署:1.地下室施工场地具体布置见地下室施工总平面布置。

五、地下室结构施工段的划分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将工程分为多个施工段来组织流水施工,可以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科学地安排施工顺序,减少工序之间干扰,保证工程施工顺利、快速地进行。

1.水平施工段划分:本工程在地下室设有伸缩缝和后浇带,地下室结构施工时按伸缩缝和后浇带划分为7个水平施工段。

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可以分别进行,我方将组织2个土建施工队,分别承担Ⅰ区、Ⅱ区、Ⅲ区、Ⅳ区、Ⅴ区、Ⅵ区、Ⅶ区的施工任务。

第一土建施工队负责Ⅰ区、Ⅱ区、Ⅲ区的施工,第二施工队负责另外4个区的施工。

这样可以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科学地安排施工顺序,减少工序之间干扰,保证工程施工顺利、快速地进行。

2.竖向施工段划分:竖向施工段的划分以水平施工缝为界,水平施工缝的留置位置为:地下室外墙留置1 条水平施工缝,具体位置为距底板板面及楼板板面上300mm 处;地下室内墙柱留置 1 条水平施工缝,具体位置为底板、顶板面处。

如下图所示:六、施工程序1.施工程序地下室按后浇带划分为Ⅰ区、Ⅱ区、Ⅲ区、Ⅳ区、Ⅴ区、Ⅵ区、Ⅶ区7个施工段,由2个作业队负责各区段的施工,底板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可以按Ⅰ区、Ⅱ区、Ⅲ区、Ⅳ区、Ⅴ区、Ⅵ区、Ⅶ区各自独立的顺序施工。

施工顺序如下:测量放线→承台、地梁土方→承台、地梁垫层→砌砖胎模→底板垫层→地梁、承台钢筋绑扎→底板钢筋→底板砼浇筑→负一层地下室墙、柱钢筋→负一层地下室墙、柱模板→负一层地下室梁板模板→负一层地下室梁板钢筋→负一层地下室砼浇筑。

第三节主要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一、主要施工方案1.基坑内采用排水明沟、集水井排水体系。

2.基槽土方施工采用挖掘机机械挖土、人工修整。

3.地下室采用按伸缩缝和后浇带分区段流水施工。

4.地梁、承台采用砖砌胎模,地下室模板采用木模板散支散拼,木方、钢管支撑体系。

5.钢筋工程采用现场集中制作、现场绑扎,竖向大钢筋(≥Φ16)采用电碴压力焊连接。

6.结构施工砼采用预拌商品砼泵送浇筑,塔吊协助浇筑梁柱节点区高标号砼。

7.大面积砼浇筑采用“一个坡度、薄层浇筑、顺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施工工艺,砼采用“双掺”技术。

8.地下室外脚手架采用临时双排钢管脚手架,内脚手架、模板支撑采用满堂钢管脚手架。

9.内外墙体、顶板模板采用18mm厚九夹板,主要由塔吊进行垂直运输。

10.施工现场沿建筑物四周设1.2米防护栏杆。

11.采用全站仪、激光经纬仪、水准仪进行测量放线工作。

二、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本工程占地面积较大、建筑布局错落有致,由1栋11层小高层、1栋26层高层(A2-8)及地下车库(二)。

由于工程量大、工期紧,测量工作必须与其它施工作业配合好。

为确保整个工程高速、高质量地施工,精心制定以下施测、仪器设备等方面的方案。

1.施工测量的基本原则:(1)整体控制局部。

(2)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3)长方向、长边控制短方向、短边。

2.测量方法的选择:根据本工程的建筑造型、地理环境等因素,在地下室施工阶段采用外控法,工艺流程如下:施工准备→选取控制点→建立轴线控制网→仪器安平→分段投测→校核。

3.仪器及测量人员的配备:(1)测量仪器的选用:对精度进行估算并结合工程的特点,选择下列仪器以保证建筑物的垂直度。

全站仪:GTS—701;水准仪:AT-G1;激光经纬仪:DT—110L。

(2)测量人员的配备:组建以2 名测量工程师和2名测量工组成的测量小组,对整个工程进行全过程的跟踪测量。

考虑到本工程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后,作业面较多,在施工繁忙时,可一分为二,2人为一组进行测量工作。

4.建筑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地下室施工阶段:此施工阶段是测量工作中最重要、任务最繁忙的阶段。

可利用全站仪对周边及主要轴线进行测放,将轴线两端延长一定距离,在基坑坡顶定出2 点,用以控制该轴线。

如测量精度满足测量规范要求,可将这些点作为本工程的平面控制网,即本工程的外控制网。

把全站仪架设在基坑上的一控制点上,参照基坑上的另一基准点,这两点可根据甲方提供的城市测量控制网中的基准坐标计算得出坐标值。

通过这两点,在基坑内可引测出任意通视的主轴线上的两点。

5.沉降观测:(1)原有建筑及基坑的沉降、变形观测:对基坑的监测是本项工作的重点。

基坑的安全将直接影响到地下室施工的安全和施工进度。

监测方法如下:a.监测点的设置:沿基坑四周边线均匀设置30 个监测点。

监测点做法下图:(2)根据业主提供的基坑开挖前设置的基准点,每10 天观测一次,做好沉降位移观测;当位移趋于稳定后,则每隔15 天观测一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