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家具史 (1)
商朝是我国青铜工艺发达的极盛时期。当时将 铜锡合金制成兵器、礼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 工艺品等,创造了辉耀人间的青铜文化,其中很多 用具已具有木器家具的雏形。
礼器成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器物,其中也有一部分器 物可 视为早期的家具,起到置物、储存等作用。从历史文献可知, 我国早在殷商以前就已发明了家具。
夏商周是家具起源时期,主要出现的家具品种:
席——床榻之始; 俎、几——桌案之始; 禁——箱柜之始; 扆——屏风之始。
8
二、低矮的家具诞生——(春秋战国、秦汉)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 力水平大有提高,人们的生存 环境也相应提高。
当时主要的家具品种是 几、案、椅、墩等。其中木制 品大部分都以漆髹饰,一则为 了美观,显示家具主人的身份 和地位,二则是对木材起保护 作用。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是 坐、跪于地上,所以几、案都 比较低。
撇案脚 34
五、高型家具的鼎盛时期(宋元)
宋元时期:宋代完全脱离席地而坐的生 活方式。漆家具制作繁荣、品种丰富;一些专 用家具,如棋桌、琴桌等出现。中国家具发展 到南宋,形式品种已经完备。全进入垂足高坐 的时期,高型家具已初步定型。到了南宋,家 具品种和形式已相当完备,工艺也日益精湛。 至明代呈放异彩,成为我国传统家具的黄金时 代。
43
图1 云纹牙头
图2 凤纹牙头
牙子
很多家具在立木与横木的 支架交角处,多运用形式 不同的牙子,予以装饰这 种牙子,横向较长的叫牙 条,施在角上的短小花牙 叫牙头。
图3 棂格头
图4 卷云牙头
44
矮老
是一种短而小的竖枨子,往往用在跨度较大的横枨上。矮老多与罗锅 枨配合使用。如桌案的案面下、四周横枨上多用矮老。起到支撑桌面、
47
卡子花
就是卡在两条横枨之间的花饰。多数是用木材镂雕的纹样。也有用其它 材料,如嵌玉卡子花等。
图1 嵌玉卡子花
图2 双环卡子花
图3 单环卡子花
48
明 朝 家 具
49
花梨无束腰罗锅枨加卡子花方桌·明朝 黄花梨变体圆角柜
加固四腿的作用。
图1 罗锅枨单矮老
图2 罗锅枨双矮老
45
图1 鱼肚圈口
图2 长方圈口
券口或圈口
券口就是镶在家具的四条立 柱之间的镶板。在上、左、 右三面镶板的叫券口。在上、 下、左、右四边镶板的叫圈 口。这些券口或圈口的名称, 都以中间的空洞纹样命名。 如空洞是壸门形,则叫壸门 券口。这种券口和圈口,既 是一种美化装饰,同时,又 起着支撑重量,加强牢固展——(隋唐五 代)
隋唐时期:垂足而坐与席地而坐的习惯同时存在, 出现了高矮型家具并用的局面,总的趋势是由上层 阶级带动民间向垂足而坐和高型家具过渡,各类桌, 案,凳,椅和床。后世所以家具类型已经具备。
家具造型简洁实用,朴素大方,结构趋于合理 的简化,嵌细及各种装饰工艺被进一步运用到家具 上。
东汉末期:高形可折叠的胡床(宋后称交椅或太师椅) 从西域传人中原。自此以后,垂足而坐的习惯逐 渐增加。
三国时期:由于家具设计主要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起居习惯的变化而逐步发展变化的。从商,周至 三国时期,跪坐是人们主要的起居方式。所以形 成了矮型的家具设计,席与床是当时室内陈设最 主要因素。
17
战国,秦汉,三国时期家具
38
元代中国最高统治者虽是蒙古族,但传统文化没有中断,家 具仍在宋、辽的基础上缓慢发展,是宋明之间一条不很明显的 纽带。
元代匠师在承具上做了两种尝试。一种是桌面不探出的方桌。 其形象见于•冯道真墓壁画,高束腰,桌面不伸出。但这种家具 工艺比较复杂,特别是束腰与桌面、与腿子的结合构造,故只 是昙花一现,没有在明代延续下来。另一种尝试是抽屉桌。山 西文水县北峪口元墓壁画,绘有一件设有两个抽屉的桌子,造 型奇物。桌面下设抽屉的创意,以后为明代所继承,沿用至清。
18
三、高形家具的出现——(魏晋南北朝)
此时期延续了秦汉时期以床榻为起居 中心的方式,此时各种家具的种类更多。由于 受佛教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起居方式开始 向垂足而坐过渡。
魏晋时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 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文化、经济的交 流对家具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南北朝时期:由于胡床逐渐普及民间,并 出现各种形式的高坐具,如扶手椅,圆凳,方 凳等。床,榻也增高加大。
部位采用不同的榫卯 注重材质美,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色泽和纹理,不
加掩饰,色泽深沉雅致,木纹自然优美,质感坚 致细腻。 注重造型美,造型浑厚洗练,稳重大方,比例适度, 线条流利 注重装饰美,装饰简洁,不事繁琐雕琢,装饰线脚 简练细致,朴实无华,制作精工,一线一面,曲 直转折均一丝不苟,严谨准确。
42
明朝家具
这一时期家具的主要特点是:大多数家具均较低矮;始见 由低矮型向高型演进的端倪。
秦汉时期人们起居仍是席地跽坐(跪坐)或盘膝坐,垂足坐始 见萌生尚未普及。常用家具有几、案、箱、柜、床、榻、屏风、 笥(放衣服的小家具)、奁(放梳妆用品的器具)、胡床等。
16
汉朝时期:在中式家具上最具代表性莫过于汉唐。在 在汉唐时期因为没有其它国家的侵略,最典型原 味中式家具代表性,汉唐时期的家具有、床,几, 案,衣架等家具都还很低矮,屏风多置于床上。
28
29
30
1、唐圆椅 椅子在中原地区逐渐流行,当时称为 “倚子”。
31
2、案
桌面条纹装饰,腿用流畅的曲线构成, 雕刻成形
32
唐代王维所画的
《伏生授经图》
中的书案。案面
长方形,曲腿之
下有横木承托。
画中伏生坐于席
上(或床上)书
曲足案
写,此案较矮。
33
造型极为特殊。案面 两端卷起上翘,有束 腰,四条腿上端彭出, 顺势而下,形成四只 向外撇的撇脚,腿的 上端有牙条,前后有 拱形花枨。此案见于 卢棱伽所画的《六尊 者像》。
(因工具、工艺、材质的发展与成熟), 是中国家具最具影响力的代表。
2
一、雏形阶段——史前、夏商、西周 特点:神秘威严(商周)
传说时期:神农氏设计了最早的床 有虞氏发明了最早的桌子——椀俎 古代家具主要以竹,木为材料,由于竹木
易于毁坏和腐烂,所以现在出土的古代家 具很少。
3
夏商周时期:人类脱离洞穴生活后,经历了 一个相当长的部落纷争、城邦混战的徘徊时期之后, 中国进入了商周时期,进入青铜文明时期,从现有 的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当时高超的铸造技术和不凡 的审美趣味。在先民的日常生活当中,祭祀活动占 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寄托于 上天的佑护。
新出现的家具主要有扶手椅、束腰圆凳、方凳、 圆案(檈)、长杌、橱,并有笥[sì]、簏[lù](箱)等竹 藤家具。
床已明显增高,可以跂[qí]床垂足,并加了床顶、 床帐和可拆卸的多摺多牒围屏。
坐类家具品种的增多,反映垂足坐已渐推广,促 进了家具向高型发展。
从西晋时起,跪坐的礼节观念渐渐淡薄。至南北
朝,垂足坐渐渐流行。
此外,苏州张士诚母墓出土一件银镜架,取折叠式,纹饰十 分丰富,是一件豪华的家具。这种镜架也为明代所继承与发展。 山西雁北地区一些元墓还出土了一些家具模型,有矮桌、矮案、 交椅等,因为是陶质,所以造型都很粗重。
《事林广记》中两幅木刻图上有元蒙官员起居、宴饮的场面, 可见交椅、桌案、罗汉床、双陆棋盘和长形脚蹄,都是难得的 元代家具形象。
中国古代家具发展 史
1
中国家具主要经历七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与变革:
第一阶段——夏、商、周: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 第一个家具命名为“榻”;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及秦汉:比较低矮的家具诞生;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高形家具的出现; 第四阶段——隋唐及五代:高矮形家具并存发展; 第五阶段——宋、元:高形家具盛典时期, 第六阶段——明、清:中国古典家具的鼎盛时期,
11
战国,秦汉,三国时期家具
13
图5 攒牙子
图6 弓背牙头
用在衣架、镜架上部 搭脑的两侧,名叫挂 牙。而施在屏风、衣 架等底座两边的牙子 叫站牙,也叫坐角牙
子。
图7 挂牙
图8 站牙
14
秦汉时期家具的特点: 写实精炼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在继承战国漆饰的 基础上,漆木家具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数量大、 种类多,而且装饰工艺也有较大的发展。
床的出现,使人类的生活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在河南信阳出土的彩绘大床,是极其难得的物证,可以 看出楚国的家具制造情况,亦可依此推断它的前身。早在商周时 期就有使用屏风的记载,它起到分割空间、美化环境的作用,春 秋、战国时期,其制作和髹饰都已相当精美。 春秋、战国是中国家具发展的时期。家具演变过程的主 要品种:案、俎、几、床、箱、禁、屏、柜、席、椅、墩、凳、 衣架、胡床。
件的应用,家具腿部线条与断面的多样化处理,
使宋代家具外形美观,风格清秀而部繁琐,朴素
而不粗陋。实用功能和外观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
一,为明清家具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6
宋 辽 金 时 期 家 具
37
太师椅在宋代是最具典型的代表
太师椅是古家具中唯一用 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它最 早使用于宋代,最初的形 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 具。太师椅最能体现清代 家具的造型特点,它体态 宽大,靠背与扶手连成一 片,形成一个三扇、五扇 或者是多扇的围屏。
明代家具特点:1功能合理 2 结构科学 3工艺 精良 4装饰得体 5格调高雅
明式家具十六品:简练 淳朴 厚拙 凝重 雄伟 圆 浑 沉穆 稠华 文绮 研秀 劲拔 柔婉 空灵 玲珑 典雅 清新
40
41
选材:紫檀,红木,花梨木,鸡翅木,楠木,铁梨 木,乌木,黄杨木等。
设计特色: 注重结构美,不用胶和钉,主要用榫卯结构,不同
从秦汉时期到元代,中国封建社会中前期,是中国家具走向 成熟的时期。
39
六、中国古典家具的鼎盛时期(明、清)
明代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