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经典进校园

国学经典进校园

国学经典进校园
容州镇中心学校叶小丽
国学,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似乎是一个距离遥远但又似乎无处不在的词汇。

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直到21世纪的今天依旧滋润着我们的心灵。

以出色的教学质量容州镇中心学校,率先敏锐地将国学引入小学校园,力图将中华文化的源头传播给孩子们。

第一,传统国学进入中小学教育有益于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第二,国学经典中有很多值得青少年学习的文化精髓,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有助于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第三,这也符合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要求,在当今多元化的时代,传统文化对学生抵御不良思潮、培育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第四,此举还能弥补当前教育制度重分数而轻素质的不足,做到真正的“育人”,间接推动我国文化实力的提升。

当然,我们也要理智地看待这一现象可能带来的影响:第一,小学生了解能力有限,知识储备不足,单靠死记硬背对吸取古典精华的实质作用不大;第二,当前的教育体制使得学生能够有较多时间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可操作性不强。

学校提倡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要取其精华,择优弃劣,不能一味强调死记硬背,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识水平,给予适当点拨,让其明白基本意思,这样才能记得牢,才能化为己用。

只有注意到学生成长的适应性及学习效果,才能使“国学热”在学校教育中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

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国学,借教育之力,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为传承传统文化贡献应有之力量。

一、学生:熟读并热爱《弟子规》
自从读完《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老师简单地解释几句后,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在“母亲节”那天,有的学生还给妈妈端上了一盆洗脚水,帮妈妈洗脚,学会感恩。

孩子不仅读懂“国学”,还做到了。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关心集体、热爱国家……”在三年级的教室里,全班学生在齐声背诵《弟子规》全文后,再齐声响亮的回答说,他们懂得了学习国学经典的真正意义,并付诸到日常行为、行动中去。

很多家长对学校的做法也很赞同。

一位家长说,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记忆力、接受力的黄金阶段。

孩子通过口诵心记,久熏成习,久习成性,其德行就能获得一定的熏陶。

让孩子从小选择性接触些经典国学非常好,毕竟,国学经典《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结晶。

二、学校:营造良好校园学习氛围
“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国学,有助于更好的推进德行教育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现行的小学语文和思想品德课课本都有不同程度的国学经典渗透,课本里也有不少的古诗文背诵课文。

让学生诵读《弟子规》,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精粹,既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可提高学生们的文学素养。

我校自开展践行《弟子规》教育以来,学生们的变化很大。

“最突出的是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等方面的进步,学生的道德修养普遍提高了。

”“入室则静,入座则学”,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整个身心享受到了传统道德的沐浴和熏陶,校园里弥漫着学国学、用国学的浓郁风气。

一年来,我校就非常重视小学生的国学素养,特别是从上学期开始,率先启动了学习国学经典诵读《弟子规》活动,将国学教育纳入小学课程计划,每周开设一节国学课,通过学生诵读20分钟、老师讲解20分钟等形式,保证学生在诵读之余充分理解其内涵。

本学期还举办读书节活动,诵读《弟子规》比赛、背古诗大王擂台赛等,借国学诵读的平台,提高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在道德劝诫、历史文化知识和传统语文教育等方面的学习热情,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那么,我们在国学课堂上,就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走进经典文本,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去真切感受国学的魅力。

让学生走进国学经典,让国学经典滋养他们的生命,让他们有一个有经典文浸润的美好童年,让我们和学生一起努力,让国学课程也能走进我们的寻常课堂。

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粹和思想,学校把国学经典引入课堂,通过传统国学教育,让传承千年的仁义、诚信等传统美德和礼仪在孩子幼小心灵扎根,使孩子们从小养成行善积德良好习惯,他们必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身心力行的一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