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讲课科学发声技巧

教师讲课科学发声技巧


腹式呼吸
胸腹上下径
胸腹联合式呼吸
胸腹前后左右及 上下径
胸腹联合式呼吸的特征
• 胸腹联合式呼吸不但有胸式呼吸的横向运动,还结合 了腹式呼吸的上下运动方式,吸气时的气息容量大大 增加。 • 胸腹联合式呼吸的腰腹部膨出,并非腹部吸入的气息 所致,而是上面脏器及横膈膜向下挤压的结果。 • 这也解释了我国传统说唱艺术中常说的“气沉丹田” 和“饱吹饿唱”的实际感受,这种感受既来自于我们 的主观“意念”,同时,也是非常明显的生理现象。
呼吸通道
• 呼吸总是沿着一定的路线进行的,这条 路线就是呼吸通道。呼吸通道有两条。 一条是实际的路线,包括口腔、鼻腔、 咽腔、喉腔、气管、支气管和肺泡。一 条是意念中的路线,而这条路线则是从 口鼻一直通达下腹部的“丹田”。
呼吸运动的基本方式
• 一、胸式呼吸
•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①只用胸膛上部,即抬肩来呼吸, 气息吸的不深,容量少,发出的声音单薄尖锐浮漂。 ②容易导致颈部的喉外肌紧张,影响音域的扩大和声 区的统一 。
肌肉抗衡原理
• 气压差和真空层变化的原动力来源于呼气肌肉 群和吸气肌肉群。呼吸运动就是依靠肋间肌和 隔等呼吸肌群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 小的运动。在呼吸进行时,这种呼吸的动力是 不停的变化着的。当吸气时,呼吸肌肉的收缩 力量就大于吸气肌肉的力量;当呼气时,呼气 肌肉的收缩力量就大于吸气肌肉的力量,而这 种变化存在着比值问题。
科学发声技巧
有声语言分为两个大的部分: • 语音发声(普通话语音、发声) • 语言表达(外部技巧、内部技巧) • 讲课时要做到——(两qing) • 对教师最重要的除了口齿清晰之外,就 是如何用嗓的问题了。
科学发声技巧
• 教师课堂用声特点:

• • • • • •

一:用声量大,持续时间长。 在工作中,教师每天上课2-4个课时,甚至更多,每节课平均用 嗓持续40分钟左右。 二:用声力度大、强度高。 教师为了让教室内坐在后面的学生也能听到所讲内容,和生活发 生相比较,无形之中就加大了音量。 三:方法缺乏科学性。 许多教师没有进行过系统科学的发声训练,致使发声方法不 正确。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
呼吸器官和呼吸原理
• • • • • •
呼吸系统(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的构成: 上呼吸道: 鼻腔 咽腔 喉腔 下呼吸道: 气管 各级支气管
呼吸的基本原理
• 呼吸运动主要依靠两部分呼吸肌的舒张伸缩来完成, 分别表现为胸腹两个部位的活动。一是肋间外肌舒张 伸缩引起肋骨和胸骨运动,引起胸廓前后、左右径增 大,表现以胸部活动为主;一是膈肌舒张伸缩,使胸 廓的上下径增大或减小,表现以腹部活动为主。吸气 时,膈肌收缩,膈的隆起部下降,上腹部脏器下降, 于是前腹壁向外突出;呼气时,膈肌舒张,膈的隆起 部上升,上腹部脏器上升,于是前腹壁向内复位。
三种呼吸方式的对比
呼吸方式 胸式呼吸 参与运动肌肉 肋间肌、 胸廓相关肌肉 膈肌、 腰腹相关肌肉 肋间肌、 胸廓、膈肌、 腰腹相关肌肉 体内容积变化 胸廓前后左右径 气息和声音特点 气息浅、上浮; 声音细飘、单薄; 共鸣位置偏上 气息深、下沉; 声音沉闷、厚暗; 共鸣位置偏下 气息上下通畅、 灵活自如;声音 厚实明亮;共鸣 位置适中
真空层原理
• 真空是一种不存在任何物质的空间状态,是一 种物理现象。它是指没有气体或气体极少的一 个相对密闭的空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肺部本身是不会自己扩张和收缩的,它是靠着 我们的胸廓运动以及胸膜和肺之间的真空层而 变化的。
气压差原理
• 气压差就是两个空间的气体压力之差。你吸气 的过程其实就是你肺部体积张大的过程,肺部 体积增大的结果就是肺内部气压降低,空气稀 薄,而体外的空气压力就相对增大,这时候肺 的内外就存在压强差,压力大的地方的气体就 会向压力小的地方流动,外部的大气就被压进 肺中了。反之,肺部体积缩小而气压增高,体 外的空气压力减小,此时肺内外也存在着压强 差,肺内部的空气就被呼出体外了。
教师讲课科学发声技巧
高长方(苏南)
科学发声技巧
• • • • • (放录音:军礼、配音:哈姆莱特) 教师课堂讲课中: 最重要的交流手段是什么? 有声语言的源动力是什么? 有声语言的变化和魅力靠什么?
科学发声技巧
• 有声语言是我们展示智慧、传递信息、交流情 感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任何科学技术(包括 多媒体)都无法取代的工具。每天,我们必须 把大量知识、信息、情感等转化成有声语言, 传递给学生、同事或朋友。科学合理的呼吸方 法为我们的有声语言发声提供了动力,使声音 有强大的支持,能增加声音的吸引力和魅力, 为表情达意增光添彩,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 的减轻嗓子疲劳,延缓嗓子使用寿命,使你的 声音永葆青春。
发声的心理特性
• 实际上我们所说的人类发声首先是一个生理和物理过 程,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心理过程,这也是大家 常常提起的“意念”。
• 我们在课堂授课、播音主持、朗诵演说、语言交流、 歌唱状态下的心理活动直接影响发声的效果。
胸腹联合式呼吸法
• 呼吸原理
• 教师课堂讲课用声,比生活语言用声的变化层次要丰 富得多,所以,如果没有正确的气息支持,不仅体现 不出这种声音变化层次的艺术性,还会导致发声机能 的下降,甚至发声器官的损伤。因此,掌握正确的发 声技巧是很有必要的,变化持久、层次丰富的发声机 能是提高我们教师课堂讲课用声的基本保证。正确的 发声技巧来自于对呼吸和发声及吐字共鸣的有效控制, 其中为整个发声提供动能保证的呼吸控制是最根本的 控制,也就是说呼吸控制的好坏,将对发声质量的高 低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对气息进行有效控制之前, 我们必须了解呼吸的三个基本原理。
• 二、腹式呼吸
•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①只用横膈膜,即用腹部呼吸, 气息吸的过深,不灵活。②发出的声音闷暗苍老、缺 少光泽、也影响了音域的扩大和声区的统一。
胸腹联合式呼吸 • 三、胸腹联合式呼吸
• 这是胸腹两种呼吸方式的融合,就是全面扩张或收缩 胸腔所进行的呼吸。这种方法的特点:首先,胸腹联 合呼吸时吸气从前后、左右、上下径等方面全面扩大 了胸腔的容积,吸气量最大;其次从动作特征来看, 胸腹联合呼吸建立了胸、膈、腹之间的关系,增强了 呼吸的稳健感,有利于控制;再次是采用胸腹联合呼 吸后,易于产生坚实、响亮的音色,为多种音色变化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胸腹联合呼吸是较为理想的 专业用声的基本呼吸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