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管控模式优缺点解析
企业集团管控模式 优缺点解析
2017年12月23日
今日议题
一、集团公司管理特点和主要研究内容 二、集团公司管理模式选择及利弊分析 三、集团管理的手段及案例介绍 四、集团管理的几个问题
什么是企业集团?企业集团的特点
企业集团是现代企业高度发展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以母公司为主体,通过产权关系和 生产经营协作等多种方式,由众多的企事业法人组织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
专业分工和协作原则
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兼顾专业管理效率和集 团目标、任务的统一性
管理人员直接管理的下 属人数应在合理的范围
执行和监督分设原则 保证监督机构起到应有 的作用
灵活性原则 保证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能够作出及时、充分的 反应
按照集分权程度的大小,母子公司的管
理分为财务、战略和操作三种基本模式
财务管理型
权 限 纬 度
操作管理模式型企业在人事、财务控制、制度优化、品牌文化管理 等方面的权限划分
战略规划权
• 总部人力资源部会同总部领导对子公司主要经营者进行任免、考核
• 中层管理人员:总部部门经理、副经理和分公司经理、副经理的任免、考核
、激励由总部相关部门负责 • 子公司的工资总额由总部统一核定、每月报送工资报表清册 • 总部人力资源部会同财务部对其下属公司的财务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奖惩 • 考核重心将下延至子公司的职能部室 • 对子公司的人员配臵及劳动工资从总量上进行管理 • 制定总部统一的人力资源政策与管理制度,并贯彻实施 • 其下属控股公司的财务经理实行总部委派制;其参股公司的总会计师、财务
品牌、文化 管理权
• 统一管理品牌形象
操作管理型管理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子公司业务的发展受到母公司的充分重视 由于母公司的职能部门与子公司相应的职能部门的控制关系,控制距离短,母公司能够及 时得到子公司的经营活动信息,并及时进行反馈控制,控制力度大
优点
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得到母公司的直接支持,母公司能够有效地调配各子公司的资源,协调 各子公司之间的经营活动 这种模式对于初创期的企业,在管理制度和体系不很健全的情况下,或是针对总部中新建 的子公司可以起到很好的管控作用
一种经济联合体或企业群体 企业集团作为一个整体,包括核心 企业、紧密企业、半紧密企业和松 散企业等企业群体,但企业集团又 是一种不具有法人资格的非实体性 的经济联合组织,在企业集团中具 有实力、能起主导作用的核心企业 构成集团公司(母公司) 具有多层次的组织结构 核心层即集团公司(母公司),是实力 强大的大型企业或资本雄厚的控股 公司;紧密层由母公司控股的子公 司组成,包括全资 或控股公司, 它们是集团的依靠力量;半紧密层 由集团参股的企业组成,它们是集 团的辅助力量;松散层由与集团或 紧密层企业保持稳定代表协作关系 的关联企业构成,它们是企业集团 的补充力量。
操作管理模式的采用需要大幅提升总部该方面业务的管理 能力,从而下属公司仅仅成为操作执行层面
操作管理模式的特征
实施操作管理模式需要的转变
总部具有较强的业务管理能力,其职能部门 完善 下属公司权限将弱化至操作层面(如销售、 市场推广等),但可以作为利润中心、成本 中心存在 总部的业务部门将对下属分公司的对口部门 进行业务管理,并通过对其进行业务考核的 方式来强化管理 下属公司可以作为利润中心进行考核,但其 关键经营活动将由总部统一规划,受总部集 中控制
集团化企业管理的目的和要求
核心目标:整体持续价值最大化
整体利益最大化; 可持续发展;
群体优势(1+1>2);
系统目标
规模经济效益; 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 财务协同收益(如合理避税);
占有市场,减少竞争(垄断)。
集团化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既可以实现统一计划、统一销售、统一采购、统一供应、统一协调、统一全面预 算管理和资金运作,又可以实现下属企业独立核算的管理模式。系统性地解决集 团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映,提高了企业的应变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分权 以财务指标进行管理和考核, 总部无业务管理部门 以战略规划进行管理和考核, 总部一般无具体业务管理部门
战略管理型
操作管理型
集权 通过总部业务管理部门对下属企业 的日常经营运作进行管理
公司与下属分 公司的关系 发展目标
投资回报 通过投资业务组合的结构优化 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 财务控制 法律 企业并购
多个法人企业的联合
我国 企业 集团 的特 点
中国企业集团是由多个法人企业联合 组成的经济联合体,而不是单一的 法人经济实体。在法律上,各个企 业都是作为独立法人资格、承担一 切民事责任和义务的法人实体
以资本联结纽带为主 企业集团通过资本、资产、产品、 契约等纽带把各个企业联结为一体。 其中资本联结作为企业集团的主要 纽带,对集团内部各个企业实行控 制,实现不同的管理目标,确保集 团公司的管理体制,达到集团发展 战略的要求,这是企业集团与一般 企业联合体的区别
母子公司关系
• 通过总部业务管理部门对下属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进行直接管理
管理手段
• 核心功能为资产管理和经营管理功能。通过母公司的业务管理部门 对控股子公司的营销、技术、人力资源、新业务开发等日常经营运 作进行直接管理。强调公司经营行为的统一、公司整体协调成长
操作管理模式型企业在战略规划、投资决策、物资采 购、经营计划和预算、业务控制等方面的权限划分
母公司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母子公司关系密切,人员配备较多。
一般适用于单一产业或企业在多元化的初期; 一般母公司存在生产实体,下属车间或专业厂,首先是一部分产
品销路比较好的单元先独立出去;
总部安排统一的生产经营计划,一些辅助性生产,如动力、后勤、 销售仍保留在集团公司内部; 我国国有大型企业在发展集团化的初期,往往要经历这个阶段。
集团公司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
集团管理模式选择 集团总部定位、主要增值服务手段及设计原则 集团总部与下属公司集分权关系界定 集团公司组织架构、及其主要功能设臵
集团公司 管理模式 主要内容
下属公司治理结构设计
界定各利益主体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形成决策机制
今日议题
一、集团公司管理特点和主要研究内容 二、集团公司管理模式选择及利弊分析 三、集团管理的手段及案例介绍 四、集团管理的几个问题
企 业 发 展 部
财 务 部
人 力 资 源 部
办 公 室
信 息 中 心
司提供带有规模效应的专业化服务
公司将通过战略指标体系对分公司总经理进行考核,
下属公司总经理 行政 人事 财务 市场 经营 部 研发 工会
但考核一般不到下属公司的职能部门 下属公司作为独立的业务单元和利润中心将对其经营 活动享有高度的主权
母子公司资产、经营一体化导致母子公司的产权关系不够明晰,母公司的风险增大 集权与分权关系敏感,若处理不当会削弱整个组织的协调一致性 子公司往往只重视眼前利益,子公司的长期激励不足
缺点
由于管理部门重叠设臵,管理线路多,会导致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职能部门互相扯皮,管理成 本增加 随着子公司的不断扩张使总部相应的职能部门工作负担逐渐加重,对子公司的有效管理和考 核越来越难,扩张至一定阶段后工作效率反而下降,反应时间滞后,弱化甚至抵消原有的效 益
管理手段
应用方式
多种不相关产业的投资运作
相关型或单一产业领域内的 发展
各种模式具有不同的集分权程度,沿企业价值链母子公司之 间的权力关系有着不同的划分
战略规划权 投资决策权 物资采购权 经营计划和 费用预算权 业务控制权 人事权 财务控制权 制度优化权
战略的研究制定、审批的权限范围 对项目的投资决策权限范围 生产和经营所需物资的采购权限范围 年度经营计划、经营目标、费用预算的制定和考核的权限范围 产品策划、产品组合、营销销售、公关、品牌管理、新业务开发 人员录用、岗位任命、绩效考核、薪酬体系、员工职业发展 财务控制的权限、方式 方针政策与制度制定的权限范围 在统一品牌、统一企业文化、公关等方面做出的要求
大幅提升总部业务管理能力 -经营 -生产运作 -技术 加强总部的行业内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 弱化分公司权限,核心职能权限上收 建立总部职能部门对下属公司对应职能部门 的管理、考核关系 操作管理模式则要求总部设立具体的业务管
理部门来对子公司的相关业务进行对口管理
操作管理型管理模式的适用范围
投资决策权
物资采购权 经营计划和 费用预算权 业务控制权 人事权 财务控制权 制度优化权
权 限 纬 度
经理由该公司总经理选聘,由总部进行资质认证,
• 在财务支出权上,给予分公司一定的日常经营支出权限,子公司在预算范围 内具有自主权 • 每季度对子公司的财务支出进行审计;通过预算控制总支出和分项支出,并 严格执行有关管理制度 • 每月初向总公司财务部报送财务报表及财务状况说明书 • 其下属公司的财务报告,由其财务总监每月报送总部相关领导及部门 • 各种经营管理制度由总部相关部门组织编制并审批
权 限 纬 度ຫໍສະໝຸດ 品牌、文化 管理权操作管理模式要求总部设立具体的业务管理部门来对下属
公司的相关业务进行对口管理,其考核重心将下
延至下属公司的职能部室
组织结构(举例)
公司总经理
特征分析
业务部门
行政控制与服务部门
公司总部主要起到业务管理、控制与服务职能 总部的网络,市场等业务部门将对下属分公司的对口 部门进行业务管理,并通过对其进行业务考核的方式
公司组合的协调发展 投资业务的战略优化和协调 战略协同效应的培育
财务控制 战略规划与控制 人力资源
各分公司经营行为的统一与优化 公司整体协调成长 对行业成功因素的集中控制与管理 财务控制战略 营销/销售 网络/技术 新业务开发 人力资源 单一产业领域内的运作,但有地域 局限性
战略规划权 投资决策权 物资采购权 经营计划和 费用预算权 业务控制权 人事权 财务控制权 制度优化权 品牌、文化 管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