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韩愈《马说》原文及翻译注释

韩愈《马说》原文及翻译注释

韩愈《马说》原文及翻译注释
韩愈《马说》原文及翻译注释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
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

作于贞元十一年至
十六年间。

”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

文章以马为喻,
谈的是人才问题。

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
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
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注释
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本名孙阳,擅长相马。

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祗:只是。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的才能。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骈死:并列而死。

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枥:马棚、马厩。

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被称道。

以,按照,介词。

称,称颂,称道。

马之千里者:马能行千里的。

之,助词。

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
复指关系。

一食:吃一次食物。

或:有时。

尽粟一石:吃尽一石粟。

尽,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石,十
斗为石。

食:同“饲”,喂养。

其:指千里马,代词。

能千里:能走千里。

是:这,指示代词。

能:才能。

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

见,同“现”,表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