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节 飞行规则

第四节 飞行规则


垂直间隔和水平间隔。
飞行间隔的大小跟导航设备、通信设备以及管 制员的个人能力有关。
在新航行系统建立、国内新修许多机场 和部分机场改(扩建)等条件支持下,航 线流量和容量都快速增加。特别是2007年, 我国民航将原来600m间隔的高度层缩小 到300m一层。过去,航班密集的8000m 以上高空,每600m才设一个“车道”, 如今有了更好地“千里眼”,300m的飞 行间隔已成为令人放心的安全距离。“车 道”加倍后,我国空域容量接近世界先进 水平。
(一)垂直间隔
2007年11月22日零时的新标准: 8400m以下:300m间隔 8400m---8900m: 500m间隔 8900m---12500m:300m间隔
12500m以上:600m间隔
(二)水平间隔
1.横向间隔
横向间隔是指航空器侧方最低间距, 它的大小与使用的导航系统精度有关。 2.纵向间隔
第四节 飞行规则
Hale Waihona Puke 教学目标:学习各类飞行规则
教学重点:通用飞行规则的学习
教学难点:飞行间隔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日期:11月4日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本章的第一节课,我们就学习过航空器在飞行 实施过程中,要遵守许多的飞行规则, 今天我们来学习飞行规则具体有哪些?
二、新课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学到的内容有: 1.通用飞行规则
三、仪表飞行规则 仪表飞行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高于VMC要求仪表飞行规 则----靠无线电通信和定位仪的飞机 (仪表飞行),起码要安装有姿态仪、 高度指示仪、位置指示仪表、高频、 甚高频通信设备,且驾驶员必须取得 仪表飞行执照。
仪表飞行的整个过程都处于管制员 的控制之下。
四、飞行间隔 定义: 为了保证航空器安全,避免航空器相撞,不 论是在空中还是在地面等待起飞(或降落)的 航空器之间都必须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分类:
2.航路权 进近时:两架飞机相向飞行,各自右转;
交会时:左面的航空器给右面的让路;
超越时:超越者要改变高度或者向右转;
降落时:空中或地面的飞机为在最后着陆的飞
机让出航道;
高度高的飞机为高度低的飞机让路;
起飞时:滑行的飞机为起飞飞机让路。
3.机上灯光标志
飞机必须按规定装有防撞灯和导航灯。 4.飞行计划 飞机每次飞行都要向 空管部门提交飞 行计划。
2.目视飞行规则
3.仪表飞行规则 4.飞行间隔
(一)通用飞行规则
通用飞行规则是所有航空器飞行时 都必须遵守的规则,是为了保护生命 和财产的安全,避免碰撞而确立的。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内容。 1.避免碰撞 2.航路权 3.机上灯光标志 4.飞行计划 5.时间
6.空中交通管制的要求
1.避免碰撞 航空器不得飞近到与另一航空器有可 能相撞的区域;除特殊允许,不得到禁 区飞行;在机场附近要按机场上空规则 飞行。
③区域管制间隔规定: 逆向或同向超越,改变高度的飞机, 必须在与被穿越飞机预计相遇时间 点前后10min上升到货下降到被穿 越飞机的上一个或下一个高度层。
(2)距离间隔 如果飞机使用测距仪定位,就可以使用 距离间隔。同一航迹上,飞机间隔为20n mile.如果前面飞机速度比后面飞机打 40km/m以上,间隔减为10n mile.
5.时间 使用世界协调时间,24h制计时。
6.空中交通管制的要求
空中交通管制要求空管许可和位置
报告。
二、目视飞行规则 飞机在每次飞行时,执行目视飞行规 则或执行仪表飞行规则。执行何种规则 需要依据气象条件来决定。
目视飞行气象条件:
最低的能进行目视飞行的天气条件 目视飞行规则----受能见度限制,最低 云层外1500m,保证全方位能见,防撞。 如果能见度低于该标准,禁止目视飞行。
纵向间隔是指使用同一航道和在机场 起飞和进近时的间隔规定,由于航空 器的飞行速度不同,因而纵向间隔要 和飞行速度、航空器通过某一地点的 先后联系起来。纵向间隔可以用时间 来间隔,也可以用距离来间隔。
(1)常用时间间隔标准 ①放行间隔:
同型同速飞机在同航线、同高度层放行间隔 10min;不同型不同速航迹相同,速度快的先放, 2min后再放慢的。 ②进场间隔: 同高度按仪表规则进场的,不论航向如何,到达 同一导航台上空的时间间隔为10min;此外还有 进近、离场飞行时的间隔规定。
教学小结:本次课程虽然内容比 较多,但也都还比较容易理解,同 学们的课堂纪律也都还比较好,所 以整节课上下来比较轻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