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序自检互检制度

工序自检互检制度

工序自检互检制度
1、目的:
1.1 提升全员质量意识,树立“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只有第一次就将事情做对,才有最好的质量”的观念;
1.2 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提高产品质量;
1.3 控制批量性质量问题和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
1.4 减少质量损失,降低质量成本。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各生产工序。

3、定义:
3.1 自检:操作者对自己制造和(或)加工的产品进行的独立的、自主的检查;
3.2 互检:下工序依据作业指导书和检验标准要求,检查上工序完成的产品质量状况;
3.3 专检:质量部专职检验员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

4、职责:
4.1生产部各车间主任:
4.1.1 教育、督促和检查所属员工的自检、互检。

确保自检、互检的实施;
4.1.2 督促各工序班组长检查本班组员工的自检、互检工作;
4.1.3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进行再发放置对策的制定与员工的教育;
4.2 质量部:
4.2.1 品管科负责自检、互检环节质量问题的收集、汇总,并组织分析、协调整改;
4.2.2 技术科负责编制各工序作业指导书与工艺单,监督和协助车间做好自检、互检;
4.2.3 品控科符合监督各车间自检、互检工作的实施;
5.工序内自检互检:
5.1 镀铝
5.1.1 镀铝前对每卷原材料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对不合格的记录在《镀铝质量跟踪卡》上,并通知组长或车间主任确认处理。

5.1.2 镀铝生产过程中至少有一人在前视窗观察产品质量,尽可能发现镀铝和原料的质量缺陷,对于连续性质量问题(如铝层厚度、溅铝等)按《异常处置清单》及时进行处理,并在《镀铝质量跟踪卡》上做好记录,偶发的原料和镀铝需要或可能需要剔除的质量问题(如破洞、蚊虫、溅铝、油污等)在质量跟踪卡上做好记录,准确描述不良现象并注明具体位置(详细米数和对应的横向位置)。

5.2 分切
5.2.1 分切前,需确认《镀铝质量跟踪卡》上是否有待分切膜卷的缺陷记录及相应的描述(缺陷名称、米数、横向位置等);
5.2.2 分切过程中要求观察产品质量,尽可能的发现存在的质量缺陷,除保证收卷质量外(底皱、暴筋、麻点等)要注意观察膜面质量,尽可能的发现膜面质量缺陷(如蚊虫、破洞、溅铝、油污、铝层簿、擦伤等),并按《异常处置清单》及时进行处理,处理后在分切生产记录单上注明处
理结果,并及时反馈给镀铝。

对于镀铝质量跟踪卡上注明的问题点,要计算出准确位置,提前做好准备。

5.3 成品检验员
5.3.1 每卷成品膜对宽度和端面不平整度,以及对明显能发现的分切外观质量进行检查。

5.3.2 检查合格后打印合格证,并在合格证打印后对标签内容进行检查,不符合的及时纠正。

5.3.3 对包装方式、包装材料、托盘使用、标签张贴等进行检查,不合格的及时通知包装人员进行纠正。

5.3.4 对于工序中不配合的纠正的,及时上报至车间主任与质量部品控科,要求改善后再入库。

5.4 包装
5.4.1 包装中和包装完对产品的包装方式和托盘规格检查核对,不符合的及时纠正。

5.4.2 每卷膜标签张贴时对标签进行核对,不符合的及时纠正。

5.5 仓库
5.5.1 发货前对产品的包装完好性进行检查,不符合的及时反馈车间主任进行纠正。

5.6 A类客户跟单员
5.6.1 对原材料问题的巡检;
5.6.2 镀铝首件,检查铝层厚度、铝层附着牢度、小白点,并留样;
5.6.3 对镀铝过程质量的巡检,镀铝工序执行客户要求的检查;
5.6.4 对分切过程质量的巡检,分切工序执行客户要求的检查;
5.6.5 对成品质量的巡检;
5.6.6 对包装方式、标识的抽查,包括防水膜是否按要求包装;
7.奖罚
7.1 自检发现后剔除或发现后记录要求下道工序剔除的不予处罚。

7.2 互检发现上工序质量问题(镀铝发现原膜问题、分切发现镀铝问题、称重、包装发现称重问题)按个(次)奖励。

7.3 自检未发现他检(互检或专检)发现连续性(报废重量>10KGS)质量问题剔除后按双倍报废记成品率考核,对偶发问题按个(次)处罚。

7.4 一大卷膜最多奖励100元。

申请奖励时需提供样品及相应记录。

7.5 奖惩金额:
仓库主管收集后每天汇总到质量部,质量部负责统计核实后按规定执行奖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