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逻辑推理经典题

逻辑推理经典题

逻辑推理题练习
真假推理属于显性结论类的一种,其具体表现是在题目中给出若干个前提,前题有真有假,要求通过判断命题的真假情况,进而推理出指定的结论。

一、题型分析
经过对近年真题的比较与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真假推理题型的难度在不断增加,答题的重点从矛盾关系扩大到反对、推出等多种关系,提问方式也从“只有一真”,“只有一假”扩大到“两真两假”。

对于公务员考试,绝大多数考生没有必要也不需要去学习专业的逻辑学知识,只要掌握如下解题方法即可。

二、解题思路
首先,判断题型是“只有一真”,“只有一假” 还是“两真两假”;其次,在题干当中寻找一组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和推出关系,判断这两个条件是一真一假、不能同真、不能同假,还是必须同真、必须同假;最后,进行推导,得出结论。

三、真题示例
(一)只有一真
1.桌上有四个杯子,每个杯子都写着一句话,第一个:“所有的杯子里都有啤酒”;第二个:“本杯中有可乐”;第三杯“本杯中没有咖啡”;第四个“有些杯子中没有啤酒”。

假如只有一个为真话,那么()为真。

A.所有的杯子中有啤酒
B.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可乐
C.第三个杯子中有咖啡
D.第二个杯子中有可乐
2.在一次对全市中学假期加课情况的检查后,甲乙丙三人有如下结论:
甲:有学校存在加课问题。

乙:有学校不存在加课问题。

丙:一中和二中没有暑期加课情况。

如果上述三个结论中只有一个正确,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一中和二中都存在暑期加课情况
B.一中和二中都不存在暑期加课情况
C.一中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不存在
D.一中不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存在
(二)只有一假
3.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

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罪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4.两扇门
你正在去远方村庄的路上。

你来到了一个叉路口,有一对双胞胎姐妹站在那里。

其中一个总是说真话,而另外一个总是说假话。

如果你只允许向其中一个问一条问题,你要怎样问才可以找到去村庄的正确道路呢?
法庭上的推理问题I
5.两个总是说真话的律师有以下的对话。

原告律师:“如果这个囚犯是有罪的,那么他有一个共犯。


辩护律师:“这不是真的!”
辩护律师有没有帮助被告?
法庭上的推理问题II
6.这一次你是一个岛上的居民。

这里的居民分两种:一种人总是说真话,另一种人总是说假话。

这里有罪案发生而人们觉得是你做的。

现在你在法庭上只可以说一句话。

你会说什么去挽救你的生命呢?
⑴如果你是一个说谎者(法庭是不知道这点的)和你是无辜的。

这是一个说谎者做的。

⑵同样的情况但是你是有罪的。

⑶如果你是说真话的人(法庭是不知道这点的)和你是无辜的。

这是一个说真话的人做的。

⑷如果你是无辜的,所有人的知道这是一个不正常的人做的。

正常的人有时会说谎,有时会说真话。

不管你是说真话还是假话还是正常,你应该讲一句什么话是可以证明你是无辜的?
7.岛上的人
有一个人和一只猴子生活在岛上,你分不出哪个是哪个。

他们一个说真话,一个说谎话。

下面两个谁是谁?
A:B是一只说谎的猴子。

我是人。

B:A说的是事实。

8.钱币
设想有三个钱币在桌子上。

金币,银币和铜币。

如果你说一个真的句子,你就可以得到一枚钱币。

如果你说了一句谎话,你就什么都得不到。

那么你要说一句什么话才可以得到金币呢?答案及解析:
1. C【解析】首先看提问部分,本题属于真假推理题型中的“只有一真”。

其次看题干,发现这四句话中的第一句与第四句是一对矛盾关系,必然一真一假。

第三,一真其余为假,绕过这对矛盾关系,第二、三句肯定都是假的,因此选C。

2. A 【解析】真假推理题型中的“只有一真”
方法1:找反对关系,甲和乙所说的必有一真,所以丙说的为假,即“并非一中和二中没有暑期加课情况”,
进而可以推出甲所说的为真,那么乙所说的为假,因此“所有的学校都存在加课问题”,选A。

方法2:找推出关系,一真前假。

丙可以推出乙,因为三个结论中只有一个正确,所以丙只能为假,后面推理同上。

3. B【解析】首先看提问部分,本题属于真假推理题型中的“只有一假”。

其次看题干,发现乙和丁说的话是一对矛盾关系,必然一真一假。

第三,一假其余为真,绕过这对矛盾关系,甲和丙说的肯定都是真的,因此选B。

4.不直接的问题:“喂,你知道如果我问你姐姐这条路走向哪里,她会怎样回答吗?”答案总是错的那条路
狡猾的问题:“喂,说真话的人是不是站在去自由村的路上?”答案是肯定的话,如果我问的是说真话的人,那他站在去自由村的路上,如果是说假话的人,那么他也是站在去自由村的路上。

用同样的推理可以推出答案是否定的时候。

复杂的问题:“喂,如果我问你。

,你会怎样回答?”说真话的人答案就很清楚,但是说谎的人就要说谎。

然而,她被迫说谎两次,那么就成为真话了。

5. 是的,这个陈述可以帮助他。

如果他是说真话的人,那么说谎的人就犯了罪。

如果他是说谎的人,那么
这个声明就指向说真话的人是有罪的。

所以这个陈述说声明他无罪。

6.⑴“我做的–我有罪。

” ⑵没有这样的话。

⑶“我是无辜的。


⑷“要不我是说真话和无辜的,要不我是说谎者和有罪的。

”=“我要不是无辜的诚实的人,要不是要罪的说谎者。


那么法庭会这样想:
⑴如果他是说真话的人,那么他的陈述是真的,他是无辜的。

⑵如果他是说谎的人,那么他的陈述是谎言,那么他既不是一个无辜的诚实的人,也不是有罪的说谎者。

那么就是一个无辜的说谎者。

⑶如果他是正常的,那么他就是无辜的因为一个正常人是不会那样做的。

7.A说的要是真的话,那么两个说的都是事实的。

如果假设B是诚实的人,那么A也是诚实的(因为B这样说)那么A说B就是说谎的人,这是矛盾的。

所以B是说谎者。

知道这点,B实际上说A也是一个说谎者。

所以第一句只能是假话,B不是一只说谎的猴子。

然而,B是说谎者,这就说明了他不是猴子。

B是说谎的人。

第二句说A是猴子-所以A是说谎的猴子
8.“你既不会给我铜币也不会给我银币。


如果是事实,那么我将得到金币。

如果是谎言,那么相反的就是事实的,就是说“你要不给我铜币,要不给我银币”,这就违反了给出的“如果你说谎就得不到任何钱币”的条件。

所以第一句话必须是事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