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病重点

传染病重点

名词解释:1、感染:病原微生物侵人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2、内源性感染:如果病原体是寄生在动物机体内的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在机体正常的情况下,它并不表现其病原性。

但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减弱时,可引起病原微生物的活化,增强毒力,大量繁殖,最后引起机体发病。

3、隐性感染:在感染后不呈现任何临诊症状而呈隐蔽经过。

能排出病原体,一般只能用实验室方法才能检查出来。

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转化为显性感染。

4、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是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

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而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生带毒,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体外排出病毒,但常缺乏临诊症状,或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的症状。

若由这种动物采取血液或脏器感染同种健康动物时,常可成功地引起感染。

5、散发性:疾病发生无规律性,随机发生,局部地区病例零星地散在发生,各病例在发病时间与发病地点上没有明显的关系。

6、地方流行性:在一定的地区和畜群中,带有局限性传播特征,流行规模比较小。

表示在一定地区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发病的数量稍为超过散发性。

如猪丹毒、猪气喘病、巴氏杆菌病。

7、流行性: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畜群出现比寻常为多的病例。

传播范围广、发病率高,如不加防制常可扩大传播。

病原毒力较强、传播方式多、畜群易感性较高。

“爆发”(outbreak) :传染病在一个畜群单位或一定地区范围内,在短期间突然出现很多病例。

8、大流行:是一种规模非常大的流行,流行范围可扩大至全国,甚至可涉及几个国家或整个大陆。

9、检疫:指利用各种诊断和检测方法对动物及其相关产品和物品进行疫病、病原体或抗体检查。

10、免疫程序:指根据一定地区、养殖场或特定动物群体内传染病的流行状况、动物健康状况和不同一面特性,为特定动物群制定的接种计划,包括接种疫苗的类型、顺序、时间、次数、方法、时间间隔等规程和次序。

11、传染性胃肠炎(TGE):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病,临诊上以发热、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和2周龄以内仔猪高死亡率为特征。

12、仔猪梭菌性肠炎:俗称仔猪红痢,由C型或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1周仔猪高度致死性肠毒血症,以血性下痢,病程短,病死率高,小肠后段的弥散性出血或坏死性变化为特征。

13、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AR):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鼻炎、鼻中隔扭曲、鼻甲骨萎缩和病猪声场迟缓为特征。

14、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主要发生于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诊特征为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

15、小反刍兽疫(PPR):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小反刍兽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特征是发病急剧、高热稽留、眼鼻分泌物增加、口腔糜烂、腹泻和肺炎。

16、传染性支气管炎(IB):由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特征是病鸡咳嗽、喷嚏和气管啰音。

在雏鸡还可出现流涕,产蛋鸡产蛋减少和质量变劣。

17、鸭瘟(DVE):鸭、鹅和天鹅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特征是血管破坏、组织出血、消化道粘膜破溃、淋巴器官损伤和实质器官变性。

简答:1、传染病的特性:(1)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引起(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特异性抗体和变态反应)(4)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5)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2、平时的预防措施(1)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贯彻自繁自养的原则。

(2) 拟订和执行定期预防接种和补种计划。

(3) 定期杀虫、灭鼠,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

(4) 认真贯彻执行检疫、检验工作, 及时发现并消灭传染源。

(5) 调查研究当地疫情分布,组织相邻地区联防协作,有计划地进行消灭和控制,并防止外来疫病的侵入。

3、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1) 及时发现、诊断和上报疫情。

(2) 迅速隔离病畜,紧急消毒。

或采取封锁等综合性措施。

(3) 以疫苗实行紧急接种,对病畜进行及时和合理的治疗。

(4) 死畜和淘汰病畜的合理处理。

4、封锁:确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

执行封锁原则:“早、快、严、小”,亦即执行封锁应在流行早期,行动果断迅速,封锁严密,范围不宜过大。

5、免疫接种失败的原因:(1)疫苗因素:疫苗本身的保护性能差或具有一定的毒力;疫苗毒株与田间流行毒株血清型或亚型不一致;疫苗运输、保管不当,或使用过期变质的疫苗;不同种类疫苗之间的干扰作用(2)动物因素:接种时有较高的母源抗体对疫苗产生了免疫干扰;接种时动物已处于潜伏感染或接种时人工感染;动物群中有免疫抑制疾病存在;(3)人为因素:免疫工作不认真;接种途径或方法错误;接种前后使用了念一抑制性药物,或在活菌苗免疫时使用了抗菌药物6、绵羊痘的流行特点:•易感动物: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绵羊都有易感性;细毛羊最易感,羔羊比成年羊易感,病死率亦高。

•感染途径:呼吸道、损伤的皮肤或黏膜。

•传播媒介:人员、用具、皮毛、饲料、垫草和外寄生虫等•发病季节:冬末春初,气候严寒、饲草缺乏和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都可促使发病和加重病情。

7、禽痘的流行特点:1.易感动物鸡易感性最高,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其次是火鸡,鸭、鹅等家禽虽也能发生,但并不严重。

鸟类如金丝雀、麻雀、燕雀、鸽、掠鸟等也常发痘疹,但病毒类型不同,一般不交叉感染,偶有例外。

鸡以雏鸡和中鸡最常发病,其中最易引起雏鸡大批死亡。

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脱落和碎散的痘痂,经有损伤的皮肤和黏膜而感染。

蚊子及体表寄生虫可传播本病。

3.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两季和蚊子活跃的季节最易流行。

4.其他因素:拥挤、通风不良、阴暗、潮湿、体表寄生虫、维生素缺乏和饲养管理恶劣,可使病情加重。

如有并发感染,可造成大批死亡。

8、沙门菌病的公共卫生:临诊症状:胃肠炎型、败血症型、局部感染化脓型。

胃肠炎型(即食物中毒)最常见。

来源:(1)多重耐药鼠伤寒沙门氏菌在食用动物群体中的传播;(2)蛋源病原体—肠炎沙门氏菌的出现及流行。

9、炭疽病的Ascoli氏反应:●适宜于腐败病料及动物皮张或风干、淹浸过肉品的检验。

●被检组织中必须含有足够量抗原物质。

●肝、脾、血液等制成抗原于1~5min内和沉淀素血清接触面出现清晰的白色沉淀环、而生皮材料抗原于15min内出现白色沉淀环。

●此法缺乏高度特异性,因为炭疽杆菌耐热抗原在其他腐生芽胞杆菌也共有。

10、破伤风的治疗:创伤处理:●尽快查明感染的创伤和进行外科处理。

●清除创内的脓汁、异物、坏死组织及痂皮,对创深、创口小的要扩创,以5% ~10%碘酊和3%H2O2或1%高锰酸钾消毒,再撒以碘仿硼酸合剂,然后用青、链霉素作创周注射,同时用青、链霉素作全身治疗。

药物治疗:●早期使用破伤风抗毒素,疗效较好,剂量20~80万 IU,分3次注射,也可一次全剂量注入。

●同时,应用40%乌洛托品,大动物50ml,犊牛、幼驹及中小动物酌减。

对症治疗:当病畜兴奋不安和强直痉挛时,可使用镇静解痉剂。

●氯丙嗪: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每天早晚各一次。

●水合氯醛:取25~40g与淀粉浆500~1000ml混合灌肠,或与氯丙嗪交替使用。

●25%硫酸镁: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以解痉挛。

●对咬肌痉挛、牙关紧闭者,可用1%普鲁卡因溶液于开关、锁口穴位注射,每天一次,直至开口为止。

11、猪链球菌症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败血症、淋巴结脓肿、关节炎、心内膜炎以及脑膜炎为主要特征。

败血型:⏹常突然发病,病初体温升高,可达到42~43℃,呈稽留热,嗜卧,食欲减少或废绝,喜饮水。

⏹眼结膜潮红,有出血斑,流泪。

⏹呼吸促迫,间有咳嗽。

⏹颈部、耳廓、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并有出血点。

⏹有的病猪出现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

淋巴结脓肿:⏹以颌下、咽部、颈部等处淋巴结化脓和形成脓肿为特征。

关节型:一肢或几肢关节肿大,疼痛,有跛行,甚至不能站立。

关节囊外有纤维素性脓性物质。

关节囊内有黄色胶样液体。

心内膜炎型:纤维素性心外膜炎,表面粗糙,心瓣上有椰菜花样赘生物。

12、猪圆环病毒病: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MWS):1.进行性消瘦、皮肤苍白2.行动迟缓、生长速度减慢3.呼吸困难4.有的猪有黄疸、腹泻症状病理变化:1.消瘦,贫血,皮肤苍白,黄疸2.淋巴结异常肿胀,切面为均匀的白色3.肾脏水肿,苍白,被膜下有坏死灶4.肺脏肿胀,坚硬似橡皮样5.肝脏发暗,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皮炎和肾病综合征(PDNS):1. 吮乳期至生长发育期猪,散发欧洲发病率10-20%,北美0.5%猪群被感染2. 皮肤不规则的疹块3. 跛行、发热、厌食或体重减轻。

4. 剖检:肾肿大、苍白,小点出血。

5. 显微病变: 纤维蛋白坏死性肾小球性肾炎13、猪丹毒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急性败血型:体温升高达42℃,稽留。

结膜充血,粘膜发绀,皮肤潮红。

胃底部和幽门部粘膜严重出血。

亚急性疹块型:体温升高至41℃以上。

胸、腹、背、肩四肢等部的皮肤表面出现红色疹块,呈方块形、菱形、偶呈圆形,稍突起于皮肤表面。

慢性型:多发性关节炎,常见关节肿大,不愿站立,出现跛行,有时呈犬坐姿势。

关节囊关节液增多。

心脏见有溃疡性或疣状赘生性心内膜炎,象椰菜花样,多见于三尖瓣。

脾脏明显肿大,肾脏有散在的出血点。

14、猪气喘病(支原体性肺炎)病理变化:•肉眼病变:仅见于肺、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

肺:心叶、尖叶和膈叶两侧对称性的“肉样”变化。

早期病变发生在心叶,颜色多为淡红色或灰红色半透明状的实变区,俗称胰变、虾肉样变、肉样变。

继发细菌感染时,导致大叶性肺炎病变,局灶性肺气肿。

•组织学变化肺泡腔扩张,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