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食言,赶在月末前发帖,谈谈数码风光片的拍摄。
本贴主要从六个方面来阐述个人观点,包括:曝光,滤镜,构图,光的认识,超焦距,色的简单理解。
对于本贴,本人想谈一个简单道理,就是人如何能理解摄影语言,通过摄影内在规律发现美。
不怕异议,坦率交流。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器材] 索尼数码相机【索尼 a700】[参数] 光圈: F/8.0 快门:30焦距:16 毫米感光度:100曝光---1相机认识误区59楼对于相机一个认识误区就是相机仅仅通过镜头就可以做到还原,人眼的成像过程与相机是不同的,人眼的自我调节和大脑的修正都是相机无法比拟的。
大光比情况下(中午日光),人眼可以瞬间通过调节瞳孔和大脑活动来最大限度了解看到的场景,提供足够信息。
但相机是机械行为,能控制的曝光区域只有6级,大于或者小于中性灰的3级曝光,相机的信息记录基本没有价值。
人对摄影的理解,必须能理解相机曝光。
就象开车一样,做到车人合一,才可能控制车。
所以,摄影的第一步需要接受相机曝光规则,既看到任何场景,能“翻译”成相机语言,既如何能使相机记录到看到的信息。
不仅仅是曝光,人要能将自己和相机世界区分开。
如白平衡。
在钨丝灯光下,人眼感觉的偏黄效果远不如相机自动白平衡的记录效果,实际相机记录的是准确的,但人的大脑在修正色彩,这种修正是日光下的记忆,所以通常白平衡的要求是白光效果。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我拍的就是当时的样子,这需要了解他的拍摄,如果是没有曝光补偿的自动曝光和没有应用辅助工具(如滤镜和灯),这实际是拍摄者被相机欺骗了,既他在电脑前到自己拍摄的画面就认为是当时的场景。
.[器材] 索尼数码相机【索尼 a700】,索尼镜头【索尼 T* DT 16-80mm f/3.5-F4.5 ZA(SAL1680Z)】[参数] 光圈: F/8.0 快门:1/125 焦距:26 毫米感光度:100曝光---2平衡光的重要性(光比的认识)66楼并不是所有拍摄都需要合理的光比效果,如夕阳的剪影效果,但多数情况下,高质量的风光片是需要可控的光比,既平衡光。
从相机曝光原理看,中性光下(强光与柔光的过渡区间)18%灰加2级曝光是摄影白,减3级曝光是摄影黑。
要说明摄影白和黑是有细节的白和黑,而不是纯白和纯黑。
这就限定在相机记录的过程中,光比对于核心拍摄物的区间就是3级内。
风光片常用的顺光拍摄阳光100法则是最好的例子,因为地面的曝光与天空曝光的可控量是在3级内。
尽管电脑修图可以弥补曝光的局部问题,但条件是相机可以捕获到足够多的信息。
风光片的平衡光获取可以通过几种方法。
拍摄季节和时间的选择滤镜的使用闪光灯的使用如果一个风光片拍摄者对拍摄时间,滤镜,灯的使用没有概念,那么很难有高质量的风光片。
[器材] 索尼数码相机【索尼 a700】[参数] 光圈: F/8.0 快门:1/80 焦距:16 毫米感光度:100曝光---3获取正确曝光69楼曝光不仅仅有准确的概念,因为存在光比。
什么是正确曝光,举例说明。
如果不使用滤镜(渐变镜),这样的场景,相当一部分拍摄者会选择以高光为测光基准来拍摄。
这是仅仅通过相机镜头拍摄的最好方式,因为表面看上去,暗部细节还有,可以通过后期调亮来弥补。
[器材] 索尼数码相机【索尼 a700】[参数] 光圈: F/16.0 快门:1/200 焦距:16 毫米感光度:100如果以主要场景为测光基准,那么获得的效果会是高光过曝。
器材版有过M档与光圈优先模式的争论,理论上,如果曝光参数相同,那么获得的效果是一致的。
但是从刚刚接触摄影的角度,M档可以把相机的测光和对焦概念清晰的区分开。
多数情况下,自动曝光(光圈优先也是)没有曝光补偿,可能的情况就是对焦和测光没有分离的概念。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器材] 索尼数码相机【索尼 a700】[参数] 光圈: F/8.0 快门:1/50 焦距:16 毫米感光度:200从多数情况下,正确曝光的概念就是必须有平衡光的运用,无论是渐变镜压低高光还是灯光弥补暗部。
这些手段都是为了帮助相机获取足够多的信息。
使用ND8(3级渐变)的效果。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器材] 索尼数码相机【索尼 a700】[参数] 光圈: F/8.0 快门:1/50 焦距:16 毫米感光度:100正确曝光是保证细节的第一步。
没有正确曝光的认识,很难理解摄影文化。
.[器材] 索尼数码相机【索尼 a700】[参数] 光圈: F/8.0 快门:30焦距:16 毫米感光度:100曝光---4 向右曝光(RAW格式下)/272/2727876.html151楼向右曝光是数码raw格式的优势,这点区别于胶片。
网络上有许多向右曝光的讨论,不认可的有很多,如夜间摄影不适用向右曝光(这是极其变态的观点,因为光比太大)。
这些认为向右曝光没有使用价值的观点实际并不理解摄影,摄影一定要有光质量的概念,前面讨论的平衡光和正确曝光都是向右曝光的基础。
可以这么认为向右曝光是有限制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高质量的柔光,或者小光比的场景。
###.向右曝光到底有什么优势可以举例说明:*************************数码单反相机的动态范围对应成光圈5档包围(也可以认为是6档),5档之外就超出相机的动态范围了:不是曝光不足(暗部没有细节和层次)就是曝光过度(亮部没有细节和层次)。
通常我们所处理的RAW实际上是12位图像。
12位RAW能够反映出4096(2的12次方)离散亮度值。
这也许会让人联想到,如果用相当于5档光圈的动态范围去覆盖这个4096级亮度,那么每档覆盖850=4096/5。
事实如此吗?永远要记住“一半”在这里也是有效的(2的N次方),数码单反的动态范围相当于5档光圈,其中第1档(最亮的部分)覆盖了2048级色调——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数码单反的CCD或CMOS记录的信号是线性的,而相当于5档光圈动态范围的每1档较其上档都会将光线减半,同时将剩余的一半留给了下档。
下表给出更为详细的说明:第1档覆盖(最亮) 2048级第2档覆盖(亮) 1024级第3档覆盖(中调) 512级第4档覆盖(暗) 256级第5档覆盖(最暗) 128级这张表说明了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也是我们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如果我们不好好利用直方图最右边那个区域(通常我们看到的直方图都被分为5个区),实际上我们就白白浪费了手中昂贵的数码单反几近一半的动态范围。
**************************就此图的直方图而言,是不符合经典直方图的形态,但是可以看到,直方图的积分面积在右边2048和1024的2区占总面积的绝大部分,这说明相机记录的信息大部分是饱和的,同时左区的128和246区的细节表现很少,说明图片的燥点基本不存在。
.就数码的向右曝光,一再强调是有条件限制的。
长焦可以压缩场景,阴天又是柔光,局部容易产生小光比。
运用向右曝光,最理想的曝光方式就是尽可能使直方图向右分布但又一定不能过曝很多。
这种曝光方式利用更多的亮度级别帮助我们确保亮部细节不被丢失;同时越是向右曝光就留下了越多的亮度级来表现暗部细节,这样拍摄也会使暗部向右转移,尽可能多的保留细节。
向右曝光可以为后期提供最佳的平台。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器材] 索尼数码相机【索尼 a700】,卡尔・蔡司镜头【卡尔・蔡司Sonnar T* 135mm f/1.8 ZA】[参数] 光圈: F/2.2 快门:1/1000 焦距:135 毫米感光度:200论向右曝光,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曝光对画质的影响。
正确曝光需要拍摄时间,或者滤镜灯光的使用。
下图是没有使用渐变镜平衡光差的原图,为了保留细节,以高光为测光基准,这样大光比的场景,暗部在局部表现的很黑。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通过后期,上传到论坛的小图可以达到这种效果。
坦率说这和大量封精作品很类似。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器材] 索尼数码相机【索尼 a700】[参数] 光圈: F/4.5 快门:1/40 焦距:16 毫米感光度:200从原片的直方图看,左区的128区域是相机记录的主要区域。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如果将后期完成的图片进行局部放大,就会发现明显的燥点。
这种燥点在后期是不可逆的,因为其的表现形式只有128个亮度级,记录不充分就是燥点。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想请问一下杀老师,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指教,谢谢!在弱光且无法用灯的前提下,哪种拍摄方式得到的质量更好?1:ISO400 快门60 光圈f2.8 欠爆2档 RAW文件后期提2档曝光2:ISO1600 快门60 光圈f2.8 正常曝光这个问题要考虑几点。
弱光拍摄最佳环境是在水面。
没有水面情况下,边缘光的亮度和暗部光比是多少。
镜头是长焦还是广角。
理想情况下,应该是灰卡测光(因为弱光还属于柔光,除了月光外)的情况下加2/3档的曝光。
有些内容会在光的认识中交流。
除非是纯记录,摄影并不是所有场景都可以拍。
)拍摄参数可以提供是否使用平衡光的工具,如时间,滤镜等。
这反映的是拍摄者是否有正确曝光的概念。
下图为例,即使是小图,燥点也异常明显,没有平衡光的概念,更谈不上正确曝光。
无论如何这和艺术是不沾边的。
论坛应该是提高自身,小图画质如此,大图必是惨不忍睹,希望今后不要再有伪艺术绑架风光论坛。
.杀破狼2011 上传了这张照片:[器材] 佳能数码相机【佳能 50D】,佳能镜头【佳能 EF 70-200mm f/4L IS USM(小小白IS)】[参数] 光圈: F/14.0 快门:1/200 焦距:70 毫米感光度:100IDC SR引用:************************感谢LZ系统讲解,受教了。
“向右曝光”个人觉得理论上是成立的,前提是高光不能明显过曝。
在实践中有一点疑惑请教一下:为了达到向右曝光又不过曝,在“黑,深灰,灰,浅灰,白"五个区域中,应该选择哪个区域作为测光区域(点)呢?通常是以灰色测光的,这样好像又不会”向右曝光“。
是在此基础上曝光补偿么?还是直接以深灰区域曝光?两者的结果是一样么?************************讨论向右曝光时,我特别说明有限制条件,这就像经济学的原理,首先都把假设条件罗列出来。
光的质量这个问题并不是多少人能体会到的,如果经历过棚拍人像,经历过大柔光罩,反光板和测光表的配合,能感受到高质量光的震撼。
风光摄影中,高质量的拍摄环境是小光比的(拍摄时间的等待,及滤镜配合),强光(点光源)是要避免的,能理解这点,您上面说的问题就不存在。
另外raw不是胶片和JPG,对于相机直方图中轻微过曝提示是可以忽略的。
从宏观讲,摄影是一个体系,仅仅“向右”是不够的,要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念,所以要接着讨论滤镜,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