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摄影作品赏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作为一个风光摄影家,陈长芬之所以能在80年 代就获得崇高的地位,与他对于风光摄影的贡献分 不开。如果可以把风光摄影分为“纪实风光摄影” 和“艺术风光摄影”,陈长芬鲜明的属于后者。至 于将强烈的主观意识和抽象的表现形式融入风光摄 影,则可说是陈长芬第一个创作高峰期的根本特点 和风格,也是世界风光摄影史上的一个闪光点,是 中国对世界风光摄影的一大贡献。这在1997年1月 美国重新修订出版的《世界摄影史》上也多少有所 表述“陈长芬对于摄影美学潜力的领会,在他航拍 的大地、日月等照片中把现代美学观念和古老的哲 学思想融合起来。”但要想真正感知他是如何开掘 摄影美学潜力的,还得仔细品读他的作品,看看他 的“大地”“翰海”“星空”系列,翻翻1990年日 本出版的大型画册《陈长芬的长城》……
•
20年以来,周万萍的
500余幅作品在国内外摄影
大赛上入选获奖。被中国摄
影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优
秀摄影家”称号。周万萍用
摄影赞美了自己的家乡,用
图片弘扬了祖国的历史文化。
在他的摄影作品中,可以体 会到长城的精神和灵魂。
气贯长虹 第1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金牌奖
《古北口-金山岭-司马台》——周万 萍摄影作品展
的题材的作品被美国多家顶级杂志社和
出版机构多次采用和约稿;中国中央电
视台、广播电台、香港凤凰卫视和地方
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进行新闻和专题
报道。为纪念摄影术发明150周年被评
为世界十大摄影名人之一,名副其实的
“中国拍摄长城第一人”。
•
“陈长芬对摄影美学潜力的领会,
在他的航拍的大地、日月等照片中,把
现代美学观念和古老的哲学思想融合起
•
1、知其时:
“时”在意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的分别。从广义
来讲,是指季节性的春、夏、秋、冬。而狭义所
指的“时”,是一天里自早晨至黄昏,甚至晚上。
摄影最主要的条件是光源,而拍摄大自然风光所
靠的光源,却是唯一的阳光。
• 2、观其势
• 是指观察拍摄景物的整个环境和形势。
• 画家黄宾虹说:“纵游山水间,既要有天以腾空的动,也 要有老僧补衲的寻静。”意思是说我们对眼前的景色要有 无比的热情,不辞劳苦的四处奔跑、观察、寻景,跟着就 是要总代表地去思考,去认识眼前的景色,从而了解这些 景色。画家们又讲:“山峰有千姿百态,所以气象万千, 它如人的状貌,百个人有百个样。”所以我们观察山、 景、,不是停留在表面上,更多注意的是山景的气势与当 地的特色,五代时期的画家荆浩说:“搜妙创真”。妙是 指客观的存在,搜是作者主观的努力。
• 陈长芬 • 每个人都有家乡,并且都有自己的童年和成长史,现在观
者看到的这些精美的照片不仅描述了金山岭、司马台、古北 口长城的宏伟与壮丽,同时也折射着一个青年农民转变为职 业摄影家的故事。 • 可以说,二十年前周万萍还是一个不太懂事的孩子,外面 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他几乎是一无所知,只是后来金山岭 长城的开放,亲眼看到许多外来的摄影师在金山岭所拍得的 作品,使他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这里的长城,并重新认识了 自我。所以,甚至可以说“一不小心”就拿起照相机,把祖 祖辈辈对这里的一切情感集中在照相机的镜头上,对准这里 长城上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如今,他多次站在领奖 台上,感受国内、国际送给他的各种殊荣,而每幅获奖作品 拍摄的却都是他家乡的万里长城。就此,一个“家乡的父老 乡亲,祖国的山山水水,世界的文化遗产”,永远铭刻在他 的心里。
风光摄影构图技巧
• 1) 吸引人的景物影 2) 避免居中
• 3) 构图三分法则 4)前景
• 5)简单 • 6)导入线 • 7)天空 • 8)纹理
• 9)负空间(negative space) 负空间是什么?简单来说,负空间就是物体之间
的空间,负空间在摄影里通常是表现孤立的一种 手法。参照下图
•
10)参照物
• 周万萍作为摄影人第一个在金山岭的小金山上手持海 鸥相机拍下了成名之作《云雾锁长城》,然后,他又毫无 保留地把这个拍摄角度告诉了许多摄影者。如今吸要是有 云雾的清晨,那个只有十几平米的山头上摆放的全是三角 架,包括我在内,也曾在这里等候着云雾出现的奇观。
• 啊!这就是周万萍家乡的金山岭!这就是中国的万里长 城!
风光摄影作品赏析
• 风光摄影概说 • 风光摄影个案分析
风光摄影
• 风光摄影,是以展现自然风光之美为主要创作题材的 原创作品(如自然景色、城市建筑摄影等) ,是多元摄影中 的一个门类。在中外摄影史上,风光摄影占尽了风头,出 现了众多风光摄影大师。如埃塞尔·亚当斯,穷其一生,拍 摄他的家乡加塞米蒂山谷,硬是拍出了一个世界级的森林 公园。
在我的眼里,自然中的山脉、大河、森林、湖泊,都有 着生命的韵律和现代音乐中的那种单纯和抽象。
《长城》
• 在陈长芬的心目中,长城是自然与人文、历史 与现实、民族与世界的高度融合及物化,而他对 于长城的认知也基本可以涵盖于以上的范畴之中, 但在不同的时期却有所不同的侧重,并走过了从 侧重人文、民族、现实到侧重自然、世界、历史 的历程。作者视点向自然的、世界的、历史的转 换,又是一个艺术家精进的必然。在这种演进中 包含看由智者到仁者、由小我到大我、由有限到 无限、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渐悟或顿悟。而 对于一个有才气并能够长久保持活力的艺术家来 说,这样的精进似乎又是自然而然的,是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
• 单凭照片里的景物,有时候我们很难判断物体实 际的大小,而通过我们熟悉的参照物,对比后我
们就能‘感觉’到景物的大小了。这种参照物通 常用来表大自然的雄伟,壮观。
周万萍作品 《金山岭长城》
• 周万萍,自1986年拿起 相机至今,在摄影艺术方面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由于他 的摄影作品集《我的家乡》 受到各界的好评,故得到 “长城之子”之美号。
王建军——西部自然风光摄影
• 职业摄影师是以谋 生手段来对待摄影的, 对此我的理解就是要 尽职敬业。 现在的我拍片比较 冷静,我要考虑这个 题材被别人采用的可 能性,也就是它的价 值性。 然后再调动摄 影眼光去拍摄……
——王建军
• 王建军,男,山东省莱芜市人,1954年出生于山 东,70年代参军,90年代转业。现为中国当代著名 风光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世界华人摄影 协会会员。还相继创办了四川省辰星摄影公司、四 川省西都风光摄影旅游公司等。 其作品《九寨沟·长海》被邮电部用作“九寨沟” 邮票小型张;作品《珠峰夕照》为瑞典哈苏相机公 司和云南世界园艺博览会收藏。1992年,荣获中国 摄影家协会第二届摄影艺术金像提名奖,同年被评 为“中国首届十大青年摄影家”;1998年荣获第五 届中日文交流风光摄影最高奖―――“竹内敏信奖”。 其摄影作品曾应邀在美国、意大利、法国、德国、 丹麦、日本等国展出。
• 对人类艺术史有所了解的人将不难认可:以往 的艺术大师们对于艺术语言的重视程度,是远远 超出一般人的认识的。在他们那里基本上没有内 容第一,形式第二的原则,而是内容与形式水乳 交融、难解难分的。一个轻视形式,在形式方面 毫无建树的人,他将不能算是个真正的艺术家, 至少是与大师无缘。 没有始终如—对形式的重视,陈长芬是不可能 攀升到今天的艺术高度的。不难想象,陈长芬以 往的风光作品若剔除形式方面创新的因素,他将 很难鹤立鸡群于世界风光摄影领域。
• 3、表其质
•
表其质----万物都有它的独特的本质,尤其拍
摄大自然风景的,对于充满整个大自然环境的花、
草、木、石、泥的本质更要深切认识,然后熟悉
和掌握它的本质,使其有效地重现于画面中、照
片中。在我们摄影的术语是所谓“质感”,质感
的意思就是要求在表现景或物的时候,不是徒具
其形貌的轮廓,重要的目的要表现到有质的感觉,
《星空》
• 我爱星空。这是因为星空是永恒的。 • 我喜欢从空中俯瞰大地,更喜爱从大地上仰望
星空。那日月星辰所构成的交响曲,使我似乎升 腾到宇宙太空之中,领略著宏观世界的壮丽和恢 弘。 • 我们的先人曾用太极图来表达他们对宇宙的观 念,我们在孩提时代也曾无数次仰望银河,幻想 着天上的街市,不远的昨天人类在月球上留下了 自己的脚印,时至今日无数航天器正在太空旋转 遨游。人类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人类的探索永 远不会结束,人类的新边疆永远没有尽头。宇宙 是未知的世界,是永恒的课题,是我们的未来。
的全过程 ,都会给人以感官和心灵的愉悦。风光作品虽然
没有新闻片那样传递信息的使命 ,但是它能够在一定主题
思想表现中 ,以相应的内涵使人在审美中领略到一定的信
息成分 ,这会增加它的价值 ,由此也将使人凭添些过目不忘
的情趣。
风光摄影的表现手法
风光摄影的手法可归纳为四个字:知、观、表、 现(即知其时、观其势、表其质、现其伟)。
• 风光摄影无论你运用任何角度,终极目的是摄影者运用 镜头语言进行的一次审美活动。在自然界面前,精心布控 光线的技术摄影也好,融入自己心境的主题摄影也好,均 是用镜头语言描绘对自己脚下土地和山河的热爱。
•
风光摄影是广受人们喜爱的题材 ,它给人带来美的享
受最全面 ,从作者发现美开始到拍摄 ,直到与读者见面欣赏
• 周万萍的文化程度并不高,身体还有些残疾,是勤奋 给他创造了更多的机遇,是艰辛给他带来了更深沉的思考, 然而又是大家的鼓励给他增添了更大的力量。我以为在众 多喜欢拍摄长城的摄影家中,周万萍所拍摄的日出、日落 最多,拍摄的彩虹最多,当然,似乎也可以断言,他失败 的次数同样也最多,但他从不气馁,总是朝着更新更高的 目标迈去。周万萍没有上过专门的摄影学校,更没有大学 文凭,他只是把许许多多来这里拿照相机的游客和摄影师 统统视为自己的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万里长城成 为周万萍了解世界和领悟人生的大课堂。
来”。
• 陈长芬1965年开始拍长城,1977年开 始有意识地以长城为题材进专题性、系列 性的创作,并在80年代完成了“大 地”“星空”“翰海”“长城”四大系列 的风光摄影创作。以此为基础陈长芬获得 了中国摄影艺术最高奖一一金像奖(首届)。 而真正确定陈长芬在国际摄影界地位的, 则是他1989年入选了为纪念摄影术发明150 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世界十大 摄影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