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画重点—2015年川大秋期军事理论自制前言:军事是一切与战争和军队直接相关的事项的总称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军事思想具有以下五个特点:实践性,阶级性,时代性,继承性,创新性。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萌芽夏商,形成周,成熟春秋发展战国至清。
西周产生了《军志》,《军政》。
天命观是军事指导思想的基本内容。
宋代《武经总要》论述了指南鱼的制作,收录了我国最早配置成功的火药配方。
论述现代意义的火箭。
《武经七书》:以《孙子兵法》为代表《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明代我国古代首部最大的兵学著作《武备志》杰出兵书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考选择题)孙子兵法《计》篇开篇的慎战思想:“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五个战略基本要素:道,天,地,将,法(必背)七个战术基本要素::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了解)战争胜负的条件:兵者诡道也目的: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强调庙算的重要性《作战》篇“兵贵胜不贵久”即速战速决《谋攻》篇孙子提出了“全胜”思想。
全胜的方法:伐谋,伐交,伐兵,攻城。
最高原则: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根本原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军争》篇军争的基本原则: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行军》篇治军思想: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以下老师是老师表示要熟悉的篇目请随意)势篇故求善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形篇:先为不可胜,待敌胜之虚实篇:致人而不致于人(掌握主动权)避实就虚因敌变化地形篇: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
显示了研究和指导战争的立场和观点。
战争观:1战争由阶级民族国家政治集团矛盾产生矛盾和斗争最高斗争形式为战争(其余经济外交)私有制是战争的起源,压迫者阶级,剥削者阶级是人类战争的真正根源。
2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战争是为达到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战争反作用于政治推动政治3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是为了取得或维护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
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战争的最终目的(消灭战争)和消灭战争的途径(消灭阶级私有制)战争方法论:是人们在认识战争规律基础上依据战争规律确定自己指导战争的根本方法毛泽东战争方法论1.必须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
2.着眼特色,着眼发展。
3.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要熟识敌我双方的情况;善于学习,勇于实践;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立足全局,照顾局部,把握重要关节。
人民军队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军队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瓦解敌军(以下了解)三大民主:政治民主军事民主经济民主三大任务: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人民战争:人民战争是被压迫阶级或民族为谋求自身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性质上:是为人民利益而进行的战争战略战术之一:积极防御积极防御:以积极地攻势行动战胜进犯之敌的防御,又叫攻势防御中国革命战争的三种基本形式: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第三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及军事斗争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新时期战争与和平理论(注意这四个标题是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2.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危险依然存在3.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根源霸权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突出表现为国际事务中的“强权政治”。
提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共同开发”、“经济合作”、“和平对话”等新办法。
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第一,提出国防建设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第三,发展国防工业要实行“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方针第四,发展国防科技要坚持自力更生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原则第五,加强国防教育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军队建设总目标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冷战后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发展第四节江泽民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论述两大历史性课题:打得赢和不变质两大转变: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两大历史任务: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军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跨越机械化建设发展的高级阶段完成我国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第五节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论述(了解即可)一、六个统筹(1)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2)统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3)统筹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4)统筹诸军兵种作战力量建设(5)统筹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6)统筹主要战略方向建设与其他战略方向建设]科学发展观习近平关于国防与军队建设的论述强军之魂:要牢记坚决听党指挥强军之要:要牢记能打仗打强仗强军之基:要牢记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第二章战略环境第三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国家的地缘环境:影响国家安全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以及与地理密切相关的国家关系等因素。
我国地缘环境的特点:1我国边界线长是世界上相邻国家最多的国家之一2 我国周边国家人口众多是国家人口上亿最集中的地区3我国周边战略力量相对集中,是世界核武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4我国周边政治制度及经济水平差距很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增强海洋国土观念:(注意简答题)1.要树立海洋国土观念:海洋国土是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一个特定的海域及其上空、海床和底土。
是一国的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历史性海疆水域等所有管辖的海域的总称。
2要树立海洋资源观念3要树立海洋经济观念4要树立海洋权益观念:海洋权益包括:政治权益,经济权益,安全利益和科学利益文化利益5要树立海洋防卫观念如何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极有可能出论述,每条要自己扩展)1.要有坚定的国家决心2.加大经济技术的投入3.在拥有的海域上进行有效管理4.需要智慧和灵活的外交手段5.最根本的是拥有制海型的海上力量维护海洋权益的战略意义:保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防御敌对国家从海上的打击和入侵打击海上恐怖主义海盗走私跨国犯罪等问题营造海上安全秩序改善海洋环境维护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生存空间的质量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注意简答题)(一)美国对我国安全具有综合性威胁(二)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三)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四)民族分裂势力和恐怖主义威胁我国安全(五)台湾问题,国家统一面临着现实而严峻的形势(陈荣玉补充的)三、新安全观的核心内涵:平等,互利,互信,协作第四节台湾问题和祖国统一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中国原则解决台湾问题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中国的核安全观发展和安全并重前提确保安全权利与义务并重尊重各国权益自主和协作并重互利共赢治标和治本并重消除根源第三章1.国防的概念:国防是国家为防止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与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相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国防的要素:①国防的主体:国家;②国防的目的: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与安全;③国防的手段:主要是军事手段,以及与之相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④国防的对象:侵略和武装颠覆。
所有国防的着眼点都在于捍卫和扩大国家利益国防历史的启示(同样极可能出论述,列出条目后要举例说明)1.经济强大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4.科技的进步是国防强大的重要保证3中共中央掌握军队最高领导权与指挥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利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
国家主席有权利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
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国防体制建设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中央军委主席实际即是全国武装力量的统帅。
中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构成4中国人民解放军分为现役部队(包括陆海空和二炮)及预备役部队中国人名武装警察部队的任务决定了它有军事性,公安性,地方性。
武警部队属于国务院编制序列,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双重领导。
实行统一领导管理与分级指挥相结合的体制5.国防动员的内容:①武装力量动员;②国民经济动员;③人民防空动员;④国防交通动员;⑤政治动员新时期中国国防的目标与任务(注意简答题)1.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2.维护社会和谐稳定3.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4.维护世界和平稳定6.公民的国防义务:兵役义务;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支持国防建设,协助军事活动的义务。
《兵役法》: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国防教育的目的: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2001年第九届第23次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确定每年9月第3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第四章制导:即自动控制和导引飞行器,按照预先确定的飞行路线或弹道准确到达目标的过程。
1.精确制导技术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控制武器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以引导其战斗部准确攻击目标的军用技术。
2.精确制导技术的分类:寻的制导:(优点:适合打击运动目标;精确度高。
缺点:作用距离较近,多用于末制导)分为主动寻制导被动寻制导半主动寻制导自主式制导;优点:隐蔽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射程远。
缺点:发射后无法改变弹道,而且制导精度随飞行时间或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种类:惯性制导,配置制导。
遥控制导;卫星定位制导;复合制导3.精确制导武器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
4.精确制导炸弹的分类:导弹;制导弹药5.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1)增强打击效果(进一步提高命中精度、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研制新型战斗部)(2)扩大打击范围(增大武器射程、填补火力空白)(3)提高突防能力(采用隐身技术、提高飞行速度、调整飞行弹道增加隐蔽措施)(4)改善通用程度6.信息化战争的要素:①信息是信息化战争的主导因素;②信息化是信息化战争的根本标志;③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战争的主要类型。
7.信息化战争就是以信息技术控制整个高技术武器装备系统,以信息对抗为主要作战方式,在核威慑条件下全方位进行立体战争。
8.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①作战空间多维化;②作战行动一体化;③作战环节精确化;④战场机动快速化;⑤作战方式非接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