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溪口蒋氏故居导游词

溪口蒋氏故居导游词

溪口蒋氏故居导游词蒋氏故居,位于奉化市溪口境内,导游要结合景点的的知识,详细的介绍给游客了解。

下面是小雅为大家带来的溪口蒋氏故居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溪口蒋氏故居导游词精品范文1文昌阁位于武山南端潭墩山上,四周古木垂荫,临溪碧潭如镜。

清雍正九年,即公元1731年初建,起初规模很小,是溪口“文昌会”、“文武会”、“锦溪书斋”诸会文人学士聚会的地方,里面有“文昌帝君”像,故取名“文昌阁”。

1920xx年清明,蒋介石从广东回乡扫墓,见其楹栋欹斜,请蒋介卿负责重建,次年建成。

建筑楼房500平方米。

块石垒台,青砖砌墙,飞檐翘角,梁架雕人物花鸟,廊饰花窗,阁顶悬红木宫灯。

蒋介石改其名为“乐亭”,写有《乐亭记》以述其胜,回乡时常居此。

但溪口人仍习称为文昌阁,而称东北侧的两层方亭为乐亭。

登阁观景,满目青山、烟市,风景分外迷人。

清朝有位蒋氏宗人蒋廷秀,来到溪口文昌阁,凭栏远眺,口占一首:“巍巍百尺峙山邱,赢得奎光射斗牛;文薮由来锦溪胜,争看多士踏鳌头。

”,写出了文昌阁的壮观、秀丽。

文昌阁里供奉“文昌帝君”像。

文昌帝君熟读诸子百家,酷爱书籍。

日夜手不释卷,苦读攻书,成为人间文人的偶像,冠名“奎星”。

所以。

文昌阁又被称为“奎阁”。

溪口文人常到阁里聚会,叩拜文昌帝君。

讨个吉祥,指望日后进身仕途。

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望子成龙心切,且又信奉佛教,所以,常带儿子到文昌阁,跪在奎星前叩拜。

蒋介石对文昌帝君十分崇敬。

就在他第一次离家乡前,还跪在文昌帝君前祈求文韬武略。

蒋介石在外闯荡了几年,从一个不起眼的平头百姓,竟然跃居高官。

当上了孙中山大总统的参谋总长,俨然成为左右风云大人物。

1920xx年春,重回故里,登上文昌阁,对着“奎星”纳头便拜,弄得边上人好生奇怪。

站在边上的蒋介卿笑道:“瑞元,溪口多少名土,只有你对文昌君如此虔诚,故有今日发迹。

”蒋介石答道:“兄长,对佛,心诚则灵。

诚者,信也;既信而不可变易。

佛以不变而对人间万变。

姆妈一生信佛,我岂能变易?”蒋介卿肚皮里没多少墨水,也没听出个所以然,只得点头称是。

兄弟俩走走停停,见文昌阁栋梁歪斜,必须立即修理。

蒋介石向蒋介卿交代,马上修理、扩建,要他担任督工,资金全由蒋介石拨款。

蒋介卿提出异议:“文昌阁为溪口人活动场所。

要修理应当分摊经费,为何全由我蒋家尽担?弄不好吃力不讨好的。

”蒋介石道:“兄长不必多言,我自有道理。

”蒋介卿见弟如此坚决,欣然破土动工。

翌年竣工。

蒋介石将“文昌阁”改名为“乐亭”,并亲自撰写《乐亭记》。

他为什么要更名呢?他在乐亭记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岭上古木参天,危崖矗立,其下有溪水潆洄,游鱼可数,牧童渔夫徜徉其间,乐且无穷,其幽静雅逸之景象,窃比世外桃源无事他求矣。

而隔溪绿竹与岭上苍松,倒影水心,澄澈皎洁无异写真,其有岁寒君子之逸致乎--余以其位在山水之间,凡远方同志来游者,莫不徜徉依恋而不忍舍,盖无间乎仁与智,皆有乐于此,乃取其义而名之曰:乐亭。

甚愿吾乡间同志,朝夕游乐,顾其名而思其义,因观感而有所兴起,卓然自立也,庶不负今日改造斯亭区区之意也夫。

”蒋介石对文昌阁的修建、更名说得十分透彻。

到了l920xx年,他跟宋美龄结了婚,两人到溪口,住在“乐亭”。

文昌阁自然成了蒋宋在溪口的私人别墅和藏书楼。

“甚愿吾乡同志,朝夕游乐”成了空头支票。

每当蒋介石夫妇住在文昌阁时,四周岗哨林立,谁还敢去阁内走动?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住在蒋母墓庐慈庵养伤,担任国民党副总裁的汪精卫赶到溪口看望蒋介石,被安排在文昌阁居住。

1937年1月13日夜,一张竹筏载着一个军人和两名随从赶到溪口,被蒋介石的亲信戴笠带进文昌阁住下。

此人就是抗日将领张学良。

张学良走进文昌阁已是夜深人静,在神不知鬼不觉的黑夜里,四面布满便衣,溪口当地名土和文人不敢到文昌阁“朝夕游乐”了。

文昌阁倒成为张学良幽禁生活的起点。

他住了十天后,被送往雪窦寺招待所。

l939年12月1 2日下午,六架侵华日机轰炸溪口,文昌阁夷为平地。

蒋介石穷于应付战事,一直未曾重建。

1986年,国家拨款近30万元,由东阳县木雕营造厂按原貌重建,一楼厅堂展示蒋介石夫妇的相关资料,二楼为卧室与书房,恢复室内布置并展示宋美龄的画作。

对外开放,世界各国元首和海内外人士慕名而来。

1987年3月,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前来溪口观光,登上文昌阁,连声说:“这里风景真迷人!”他的夫人莫尼克公主也留下了赞美溪口的笑声。

文昌阁近有钓鱼台、憩水桥、武岭潭,“碧潭观鱼”为清代溪口十景之一,清人蒋廷秀诗:“碧潭潭水水光浏,养得金鳞盈我眸。

何必西歧有灵沼,依蒲依藻待人游。

”1985年5月,武岭潭附近新增竹筏3张,每筏可乘10余人,观赏剡溪秀色,醉人心目。

溪口蒋氏故居导游词精品范文2蒋氏故居,位于奉化市溪口境内,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其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蒋氏故居系群体建筑,它包括丰镐房、小洋房、玉泰盐铺。

其中丰镐房在溪口中街,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850平方米,大门、素居、报本堂、独立小楼系原有,为清代建筑,其余都系蒋氏1920xx年扩建。

小洋房为三间二层楼房,西式,前临剡溪,后依武山,占地24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310平方米,建于1930年。

玉泰盐铺位于溪口中街篾匠弄口,乃蒋介石出生之地,前后两进,前进三间一弄楼房,后进为平房,占地716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清末以来,盐铺曾两次失火,现在房屋系1946年所建。

蒋介石即出生在这里,现存建筑系1946年所建;小洋房为西式两层楼房,临剡溪、倚武山,1930年建,蒋经国留苏回奉,偕妻方良、子孝文居此。

建筑布局为传统的前厅后堂,两厢四堂格局。

楼轩相接,廊庑回环,墨柱赭壁,富丽堂皇。

前厅及左右还有三个花园。

厅堂廊庑内布满雕刻彩画。

报本堂有蒋介石亲书的“报本尊亲是谓道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对联和“寓理帅气”匾额。

为私祝其子蒋经国40生辰而立。

溪口蒋氏故居导游词精品范文3丰镐房是蒋氏祖宅,位于溪口镇的剡溪之滨武岭路下街,房子背北面南,临街而建,房号“丰镐”,宅名“素居”。

房前是终年长流不息的剡溪,正对面是闻名的“笔架山”。

房子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划分为49个大小房间。

建筑格局为前后堂、两厢四廊,楼轩相接,廊庑回环,属传统的世家府第住宅。

从“丰镐房”的来历、构建、装饰及应用可以看出蒋氏留下许多人情世故和生活情趣。

丰镐房的定名、构造、内部设置以及蒋氏在丰镐房里的活动,给人们留下许多有趣轶事。

其一,丰镐房名称来历。

奉化溪口带有个习惯,各家住地都有房名或房号。

蒋介石的大伯房名为“夏房”;蒋介石父亲排行第三。

起房名“周房”。

蒋介石十岁那年,他的哥哥蒋介卿提出兄弟分家。

蒋介卿是过继给大伯父做儿子的,沿用“夏房”。

蒋介石和他的弟弟蒋瑞青属“周”字辈。

王采玉请族人给儿子蒋介石和蒋瑞青分别起房号。

按辈份“周”字取名,上查中国历史东周和西周,皇帝在陕西省“丰邑”和“镐京”建都。

便从“丰邑”和“镐京”各取第一个字,作为蒋介石和他的弟弟房名,即:“丰房”和“镐房”。

不久,蒋瑞青病死.只留“丰房”蒋介石。

蒋介石与毛福梅结婚生蒋经国,取乳名“建丰”:领来的小儿子蒋纬国取乳名“建镐”,都由房号起名。

然后,将房号合二为一,统称“丰镐房”。

因蒋介石一家信佛,经常烧香,吃素念经。

丰镐房又名“素居”。

其二.丰镐房构建过程。

丰镐房地处溪口街头中心地段,与剡溪仅一街之隔,房子朝溪南“笔架山”,是蒋介石祖上传下的三间破旧楼房。

到了清光绪十四年,蒋介石只有两岁,因玉泰盐铺失火,一家人只好搬到破旧房里暂住,即“报本堂”西边两层楼房位置。

到了光绪二十一年,蒋介石的父亲蒋肃庵病故。

翌年,蒋氏兄弟分家,蒋介石与他的弟弟蒋瑞青除分到三间祖传破房外,还有24亩田地和一爿竹山。

孤儿寡母凄苦生活,饱尝艰辛。

母子相依为命,蒋介石也自小养成顽劣强硬性格。

1920xx年冬,蒋介石身居高位,着手拆旧房,扩建如今这样规模的楼房。

形成前厅后堂、两厢四廊的布局。

其三.丰镐房装饰应用。

楼房前厅,下面为接待室和账房先生办公地方。

楼上中间房是佛堂,王采玉、毛福梅常在这里烧香念佛,修行积德,亦叫“念经堂”。

念经堂两侧是居住房间。

后进房子中为“报本堂”,用来祭祖、拜天地、供放蒋介石曾祖以下四代神牌。

屋顶正中堆塑“福禄寿三星高照”,两旁“双龙抢珠”。

墙头“五马对天长啸”。

走廊两端壁上是两幅彩画,东首是“八仙过海”,西首是“渭水垂钓”。

走廊、壁上雕刻着取材于西周历史故事中的“子牙拜相”、“文王拖车”等图像。

柱头两侧在建筑上称为“牛腿”(因为形似牛腿)上的木雕,是周文王和姜子牙的历史故事,有子牙犯钓鱼,太子邀请,文王拖车,登坛拜帅等一系列画面。

四个柱头的雕刻是《三国演义》故事中的“甘露寺”、“回荆州”、“夜战马超”、“关公战长沙”等。

雕刻手技高超而精致,人物栩栩如生。

“报本堂”三字是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吴敬恒于1 948年手书。

两边柱上楹联:“报本尊亲是谓至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是沙孟海所撰,蒋介石亲手题写。

报本堂上方红底金字“寓里帅气”和跋文,是蒋介石为他儿子蒋经国40岁生日手书。

跋文内容为:“每日晚课,默诵孟子养气章。

十三年未曾或间,自觉于此略有领悟,尝以"寓里帅气"自铭.尤以"寓里"之"寓"字认深切,引以为快,但不敢示人。

今以经儿四十生辰,特书此以代私祝,并期其能切记己体察,卓然自强,而不负所望耳。

”东厢房。

楼上为宋美龄卧室,房内放着西式家具。

1945年抗战结束,蒋、宋到溪口,大多住在这个房间。

楼下为佣人餐厅。

东厢走廊、墙壁雕刻着岳飞故事,有“汤阴遇难”、“拜师周侗”、“校场练武”、“岳母刺字”等画面;中间两根柱头雕刻着《三国演义》故事中的“送皇嫂”、“古城会”。

东边楼房,即报本堂东边的三间水泥结构两层楼房,给佣人居住和堆放杂物。

西厢房。

楼上是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卧室。

1920xx年蒋介石与毛福梅解除婚约,毛福梅以蒋介石义姐身份住在这里,仍操持家务。

每当蒋介石回溪口时,毛福梅命人用刷子将地板、门堂洗刷得干干净净,蒋介石看后,十分满意,说毛福梅主持家务有方。

所以,毛福梅虽然与蒋介石离婚,但一直没离开丰镐房。

1937年,蒋经国从苏联回来,蒋介石要蒋经国补办婚礼,新房间就做在西厢房楼上,即毛福梅居住的房间。

西厢房楼下是餐厅,走廊柱、壁上雕刻着八洞神仙群像,有“铁拐李”、“吕洞宾”、“韩湘子”等;中间两柱头雕刻着《三国演义》故事“曹操献金”、“斩颜良”等画面。

西厢房西边有幢独立两层楼房,是丰镐房内仅存的祖传房子。

蒋介石两岁时,玉泰盐铺焚毁,其母王采玉把他带到丰镐房,住的就是这所楼房。

北伐以后,蒋介石当上国民政府主席,光耀门庭,兴建新宅,唯大门与此屋仍保持原状,而且扩建的新宅,高度不超过它,据说这是为了尊重祖宗、保留风水。

相关主题